怎样对待艰难困苦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说,“我的大学”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那么“我的大学”的第一个课堂,便是我的家乡广安。
我对家乡广安的认识和了解,原来因为年幼,文化知识浅等原因,知道得并不多。真正了解家乡,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深深地爱家乡,是在我离开家乡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我多次还乡,一次次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当我在广东沿海为当老板而努力奋斗的几年,家乡的改革开放也在大步前进,尤其各级政府的领导观念已大变。因此我近几年回乡,每次都受到破格的接待,行署、县、镇的首长们给我讲述广安的历史,介绍广安的变化,文件、资料、书籍、报刊,当面送,邮政寄,广安的材料我可以说应有尽有。加上南方沿海和深圳特区,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广安的各级部门常有人来南方考察,或应我的邀请到沿海来,所以不断地给我带来家乡的情况和消息。我对家乡越来越了解。
这些年,我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家乡各级政府数次给我赠锦旗,书以“广安赤子,乡梓荣光”等等鼓励我。
随着与广安家乡的联系的密切,了解的情况不断增多,我对家乡的感情日深,时时关注着家乡建设的发展。出差去四川,时间再紧,哪怕只挤得出一两天,也要回广安走走、看看,每次几乎都是路上用的时间比在广安待的时间长,但我心里会感到一种特殊的安慰。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们说的游子的感情!
“月是故乡明”,广安的月亮在我心中,的确比别处的月亮明啊!
我把家乡、把父老乡亲刻在心里,使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无愧于他们的人。这种自觉的精神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传统的面子观念。我依然按传统美德的准则做人,因为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多有口皆碑的形象。但在开拓事业创办实业上,我尽量不受其约束,因为在我眼里还没有人留下多少让人敬佩的实例。
认识广安,基本上就是认识了中国农村。
我有幸成为伟人邓小平的同乡,但我不仅仅是以此为荣,更多的是作为自己奋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在一本名叫《地灵人杰金广安》的书中,是这样写的:
“广安,在这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巍巍华蓥横亘其间,滔滔渠江流经全境。四季如春,八节长青;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此处地灵生人杰,斯郡天宝蕴物华。
“广安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华蓥山脉中段西侧、长江二级支流渠江的中下游,东经106°32′—107°03′,北纬30°18′—30°50′。
“远在秦代以前,今广安地域属巴国。
“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分宕渠部分地区(今广安县城)新置始安县,取原来的始安城(古城)为名,属巴渠郡,此时开始在今广安境内建县……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在渠江县浓回镇的秀屏山下新置广安郡,属梓州路,取‘广土安辑’之义,广安由此得名。”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广安与“天府之国”的其他地方一样,美丽富饶,而且历史悠久,广安建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另外,在《广安县志》上,还有更为生动具体的描绘:
“广安厥土饶沃,无旷土,无闲田,无沃瘠之别,无水旱之忧,树以桑麻榆枣,畜以牛马鸡豚,植以葱韭蔬果,延以瓜瓠薯葛。广安物产富饶,凡山林竹柏之材,原野羽毛之羽,坡池鳞介之虫,水陆草木之实,岩洞药石之宝,畜产皮角之富兼而有之。兹地所产之稻米包谷香尤滋润,号称金羹玉饭;所出之蚕丝品质特优,黄白莹然;所织之賨布汉斌有载,谓为筒中黄润,一端数金。”
这是文人笔下的广安——一个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虽然都是赞美文字,但也不难看出,广安确是一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地方,素有“金广安”之称。可惜,它终归是个农业县,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所以虽经朝朝代代,人民仍然难得温饱!甚至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1976年,一场天灾便弄得饥民遍野,四处逃荒……
当我1964年降生在这块土地后,从我记事起,伴着我的便是贫困。不论父母亲怎么勤巴苦做,连饥饿的威胁也逃不脱。在我下面,又添两个妹妹,家里的日子就更难熬了,以致我年龄稍稍大一点,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那是1978年,我刚14岁!
从我的家庭状况,就可以看出那时广安农民生活的困境。
同全中国一样,广安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以如同谈到中国的发展变化一样,谈到广安的发展变化,就必然要谈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也是广安人。让我再引用一段《地灵人杰金广安》一书中,有关邓小平的记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建立了不朽功勋。邓小平同志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引导中国迅速地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摆脱出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父亲邓文明、母亲淡氏、继母夏氏。小平为长子,另有3个弟弟,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邓小平诞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中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童年时期的邓小平名叫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进私塾读书,7岁入新式小学,后考入广安县立中学。1919年夏,于该校毕业后,抱着‘工业救国’的满腔热望,同几十位同学一起乘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赴法,希望能到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