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二十年目睹之偶像变迁(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每个人在成长的岁月里,都会有至少一个偶像。这位偶像,必定有让自己希望达到而自己还没有具备的优点。而每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偶像也通常会有所改变。人是理想主义的动物,但人又真的是很现实的动物。很多时候,当我们需要达到或者期望达到一个目标或梦想时,我们往往都善于找到自己要模仿的偶像。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也是有类似的规律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也经历了对偶像崇拜的变迁史。这跟同期开始的流行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惊人的,因为中国企业在短短的20年间,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途。这期间,中国经济领域也流派纷呈,偶像频换。
至少在商业领域里,偶像的作用大多数是积极的,拥有自己的偶像,并进行积极的恰如其分的模仿,真的可以让自己在经营上少走很多弯路,尽管,走弯路不可避免。
我们姑且把自己的偶像称为“巨人”吧,向他们学习其过人之处或成功之道,的确也是应了牛顿先生那句“站在巨人的肩上”吧。通过学习和成长,我们的企业家也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不断自信起来,开始精细地研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把那些偶像们的变换淡化成了背景。
风风雨雨二十年,且看中国企业的偶像是如何变化的。观察变化,我们也许亦能看出中国社会变化的大脉络。
第一位偶像:“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文革”期间最有名的事物之一,无疑是“样板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若干企业家也找到了自己在经营企业时可以模仿的样板——松下幸之助。如果用尖刻一点的话来形容,松下幸之助是中国企业家抓住的第一根稻草。因为从此以后,他们便开始有了经营企业的观念。
话说当年,日本产品长驱直入,其电视广告有一个特点,在一番巧言令色之后,必须要唱上一段儿,比如“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日立牌彩色电视机”。这其中,似乎只有更为简约的“松下电器”如今还时有耳闻。不用说,松下电器的所有者,就是松下幸之助,人称“经营之神”。
大偶像松下幸之助对中国企业界可谓意义深远,其地位有如罗大佑之于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虽然他们时刻被更新的潮流追赶,但从未因此而被掩盖。
有一位如今已经比较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生涯时,很甜蜜地回忆起从图书馆里借回一套《松下幸之助全集》时的情景。该套书共24本,为台湾版且为繁体竖版,但他依然读得如饥似渇。
如今中国企业界的大红人,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的回忆更富有历史感:“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所以一开始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
松下给中国企业界带来了“产业报国、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等精神,这些都令我们的企业家懂得了做一个企业就是在做人,而“做事先做人”这个理念至今尚能经常听到。同时,松下所坚持的全面质量管理、服务第一等理念也让中国企业找到了形式感或者“模板”——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松下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对职工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这在中国企业界又曾经是一个多么时髦的词呀。松下让职工反复诵读公司的目标、使命,认为这是能让公司精神永久传扬的途径。现在,我们最常看见的保险公司、饭店员工们齐呼企业口号的场面应该与松下有关。而让员工们每天晨会都背诵公司精神,恐怕也早已不单是长虹一家企业在效仿了吧。1995年,四川长虹提出“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口号,让人在购买其产品的同时倍感爱国。这种做法,怎么看都是出自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
2001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北国之春》一文中写道:“在松下电工,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惟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当年,松下幸之助会被很多中国企业家广泛认可,也许还有一个原因:他在9岁时就被送到一家自行车商店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家电灯公司打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样的背景,很容易使他为经历坎坷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们引为同道,且后者也极易因此受到激励。
1989年,松下幸之助辞世。他是一位长寿的企业家,也许是上天看到了他给中国企业家们的良好影响,因此给予他高福高寿的吧。
斯人已去,但亲爱的松下幸之助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血液,已达“从来不需要提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境界。
第二位偶像:“扭亏大师”艾柯卡
“扭亏之神”在众多国企严重亏损的时候适时地来到中国,给了“草莽英雄”们如旱逢甘露般的行动指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艾柯卡在中国的声势不亚于当时大肆流行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可谓有井水处皆有艾氏。
艾柯卡先生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偶像,请看《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他说一句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这位“扭亏大师”从见习工程师做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幅度地提升了福特公司的销售业绩,最终成为公司的总经理。
1978年,艾柯卡在位8年后,亨利•福特二世出于嫉妒将艾开除。时年54岁的艾柯卡很快被克莱斯勒公司礼聘,出任总经理。艾柯卡果然是一位“扭亏大师”,他用3年时间便使克莱斯勒公司扭亏为盈,又再用了3年时间将该公司的年赢利提升到了24亿美元。刚到克莱斯勒时,艾柯卡满目皆是秩序混乱、纪律松散、无人调度、各自为政、产品毫无竞争力。
真是无巧不成书。艾柯卡当年遇到的情况与1983年汪海看到的青岛橡胶九厂、1984年张瑞敏眼中的青岛东风电机厂、1985年倪润峰置身的长虹机器厂惊人类似,以致于张瑞敏到任后定的规则中竟有“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一条。
1985年,《艾柯卡自传》出版,不久即被译成中文。当时的中国企业家们,从这本书中看到了破旧立新、勇于实践的楷模,艾柯卡肯定给了他们前进的勇气。在中国,艾柯卡成了“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当时,如果你不知道艾柯卡,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那个流金的岁月里,中国的草莽英雄们揭竿而起,左手松下幸之助,右手艾柯卡,在广阔的商业市场里英勇奋战,武器虽然简陋,但却相当实用。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