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创新的秘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你还是没有明白什么是创新,那么,请你继续往下看,应该能逐渐找到答案。
什么是创新?人们往往谈之色变,觉得那是些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东西,那是天才的事情,与普通人无缘,其实,远没有那么复杂,创新不仅是创造,普通人甚至中下人群照常可以创新。
譬如教学,有些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意识强,课堂效果显著,总体教学成绩好,我们非常羡慕这样的老师,说人家聪明,学生又争气,可换了别的班级的学生,情况仍然如此,于是又不禁慨叹,人家真是天才,非我等俗人所能比也。于是难免会只有羡慕的份,认准了自己是个笨蛋。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自惭浅薄,只要我们懂得了创新的秘密,我们完全可以像他们一样,甚至超越他们。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怎样创新呢?以教学为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这一点,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得到。
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区别就在于,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烦。如果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不但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感到这段时间过得舒服而快乐,那我们就说这位老师的教学是很有艺术性的,如果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不同于常人的地方,那这位老师便富有创新精神了。
谈到这儿,也许有的人便颇有微词了:“要求也太高啦,无论如何我都是做不到的。”其实,没有做,你又怎么认定了自己做不到呢?你想做吗?你试着去做了吗?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创新者拥有先进的理念。而先进的理念,来源于向先进者学习,也就是把别人的核心理念模仿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理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先进的理念更是创新的保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东风”,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想得远,才会超出一般,才会创新。假如本身的理念是陈旧的,无论你如何努力,你还是走不出传统的误区,又哪里谈得上创新呢。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学习与模仿先进理念和经验的态度,因为坐井观天的人永远只会闭门造车,造老掉了牙的旧车。
创新缘于模仿。模仿每个人都会的,模仿的途径也有很多。但是,模仿也是要讲求技巧的。有句俗语说得好:“向上上人看齐,也许我只能做个中上人;向中上人看齐,我也许只能做个下等人。”所以模仿的对象一定要有选择性,也许对方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要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模仿众家然后博采众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风格的路子,走一走,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说明我们模仿得不到位,因为我们模仿的往往是别人成功的路子,别人成功了,我们却失败了,那我们肯定和人家有差距。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也许我们就成功了。如果怎么努力,都不见效,那说明你选择的路子根本不适合你,你只好别寻他路,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然后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你把这一步做好了,我敢说,你就已经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了。
创新的境界有两种,简单的创新就是在坚持自己的路子的同时,借鉴、融合众家之长,记住是融合,而不是拼凑,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肯定就会成为一名超越了一般人的优秀者。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在第一种境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多体会、多总结,挖掘自己的潜力,慢慢摒弃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原有的路子,发挥自己潜在的优势,慢慢地忘却原来模仿的东西,直到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崭新而完美的新路子,创新也就成功了。这时,你就是大师了。
你看,创新人人都会,大师人人都可以做的,关键是你想不想做,有没有努力去做。
迷信创新之败
有的人赞同模仿,有的人则极力反对模仿,讥讽模仿,而迷信创新。事实上,模仿与创新,都只是一条桥梁或者手段,而不是目的。模仿与创新本身都没有必然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正与邪,关键在于,在实现一个目标时,究竟是创新让你事半功倍而又能够持久,还是模仿让你更能够避免风险,节省时间和物质成本。
对于一味吹捧创新的人,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可口可乐公司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就是发生在迷信创新上。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朱埃塔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他宣布,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为什么要变呢?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市场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来势汹汹,超过了可口可乐的发展势头。
但在“新可乐”上市后的第一个月,可口可乐公司每天接到超过5000个抗议电话,而且更有雪片般飞来的抗议信件,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开辟了83条热线,雇佣更多的公关人员来处理这些抱怨和批评。有的顾客称可口可乐是美国的象征,有的顾客威胁说将改喝茶水,永不再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更有忠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们组成了“美国老可乐饮者”的组织,在全美国发动抵制“新可乐”的运动,而且许多人开始寻找已停产的传统可口可乐,这些“老可乐”的价格一涨再涨。
面市后两个月,“新可乐”的销量远远低于公司的期望值,不少瓶装商强烈要求改回销售传统可口可乐。最终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可口可乐的这一次创新遭受了巨额损失。
可口可乐这一创新行为的失败,对执行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执行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但是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总觉得有捷径可以快速成功,而在他们的眼中,创新其实等同于走捷径。事实上,伟大企业的成功有多少是靠创新成功的呢?
IBM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但IBM却是计算机最大的受益者与领导者。为什么呢?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真正受益的却是日本人。原因何在?又比如说计算机最好的操作软件来自苹果公司,但是真正领先的却是微软。这又是为什么?
华为集团的任正非曾经讲过一句话:“方正有技术而无管理,联想是有管理没技术,华为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管理。”在这三家公司里面,有技术没有管理的方正是最差的,联想有管理没有技术其次,华为没有技术和管理,反而是最好的。
这种对应关系说明什么?说明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不是技术,甚至不是管理,而是对业务的专注,对目标的专注!联想不专注,做多元化,有管理又如何?华为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管理,但华为很专注,海外市场做到了1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公司在高科技领域最大的突破。
所以,经营公司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目标,创新只是发生在重大变革的时候。很多企业成功之后,很愿意把成功的经验安上一个创新的帽子。其实,如果一家公司成功经营100年的话,那么创新只是其中的不到10年,大部分时间,这家公司是在沿着已经明确的道路在走,矢志不移,这才是公司的成功之道。这又一次告诉了世人:创新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创新与模仿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利润增长与基业长青。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