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敬畏君子敬畏百姓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敬畏君子敬畏百姓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的人。
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抱有敬畏的态度,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有敬畏的态度,因为敬畏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主的人,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桓公仰而视天,不得其意。管仲说:“我所说的天,并非苍天。君主,应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就能安宁;百姓辅佐,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国君而国家不亡,那是没有的事。”齐王派使者到赵国去聘问威后,威后未及打开书信,便问使者:“今年收成好吗?你们的百姓好吗?齐王也还好吗?”使者很不高兴,不解地问道:“我奉命出使赵国聘问威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如何,而先问年成与百姓,这岂不是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摆在后面了吗?”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丢开根本而去问细微末节的呢?
荀子说,马惊车了,坐在车内的人就不安稳;百姓惊惧政事,君主在职位上就不安稳。所以,做君主的就不能不爱民如子。
怨尤自消精神自奋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拂逆:不顺心不如意。
怨尤:把事业的失败归咎于命运和别人。
怠荒:精神萎靡不振,懒惰放纵。
当事业稍不如意处于逆境时,就应该想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怨天尤人的情绪就会自然消失;当事业顺心很如意而精神出现松懈时,要想想比自己更强的人,那你的精神就自然会振奋起来。
事业上没有向上之心难以成功,修养德性,不多与他人的长处相比,则难以完美自身。一次,子夏问孔子:“颜回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仁德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端木赐的口才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仲由的勇敢比我强。”又问:“子张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颛孙叔的矜庄比我强。”子夏便离开座席而问道:“那么这四个人为什么来做您的学生呢?”孔子说:“别激动,坐下来我告诉你,颜回虽然仁德却不懂得通权达变,子贡虽有辩才却不知收敛锋芒,仲由虽然勇敢却不懂得畏怯,子张虽矜庄却不懂得随和。以他们四人的优点来和我交换,我也不会答应的。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的原因啊!”孔子这种不以师长自居的精神,正是为人师表的风范。
人多弊端一一警惕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生嗔:生气。嗔,发怒。
鲜终:鲜,少的意思。鲜终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不要乘着高兴的时候对人随便许下诺言,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随便乱发脾气,不要乘着一时称心如意不加检点惹事生非,不要因为疲劳时疏懒而有始无终不把事情做完。
人有许多毛病往往是不自觉的,特别是高兴和酒后的时候,这些毛病更容易显露出来,关键是当别人点破时能否立即醒悟并予以纠正。
《列子•说符》中记叙了一则故事:
晋文公想同别国国君会见,共同攻打卫国。公子锄仰天大笑,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邻居一人送他妻子到娘家去,路上看见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便跟她搭讪。但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妻子,也有向她招手的人。我就笑这个。”文公明白这话的用意,于是停止进兵,率领军队回来,还没到国都,就有攻击他北方土地的人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