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我的母亲父亲(3)(图)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还记得,在企业操作部分人员下岗时,有个别下岗人员说要召集大批下岗人员到我父亲那儿去“吃饭”,我当时听后很紧张,怕万一那么多人真的去了,父母精神上怎么受得了?让父母以后怎么在左邻右舍面前抬得起头?两位老人一世的好名声怎么能毁在我的手里?于是我就劝父亲和母亲能一起去北京姥姥家住上一段时间,我觉得那样我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父亲听后,平静地说:我们哪儿都不去,不管来多少人,你放心,我们都不着急,我和你妈都会好好接待的,关键是你要按国家的政策办事。  有其父必有其子乎?  我们对事业的认真、执着、责任感一脉相承。但我的“风度”恐怕永远也无法与父亲相比。我真的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  在我酝酿《爱恨国企》一书的时候,就曾设想,在这本书中一定记述一下自己的母亲父亲,也算是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感激。假想一下,我的二老欣慰的阅读儿子写的书,眉头或皱或展、笔头或圈或点,而后品头论足,再而后谆谆教导......这番景象若算得上天伦之乐,那可真是当儿子的造化。   写在后面的话眼看《爱恨国企》这本书就要付印了,可我还在怀疑,这能算是一本书吗?我能写书吗?在这不到半年的断断续续的写作中,这种怀疑和不自信始终伴随着我。有时我简直觉着,自己所写的都是些别人懒得去说的废话。多亏有了班子伙计和朋友的及时鼓励与支持,我才硬着头皮继续写了下去。如果最初的写作只是有话要说、有感要发,后来我倒觉着,我有责任把我们这些国企人的国企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朋友曾讲:你可要抓紧点儿,否则再过两年,恐怕就没有谁再知道什么是国企了?听此话后,我内心一阵苍凉,难道半个多世纪以来做为共和国经济命脉的国企,真的要消失了吗?真的要被人遗忘了吗?  在写作过程中,关于《爱恨国企》这个书名也是一直有争议的,不少人劝我把这个“恨”字换掉,我冒昧地说一句,不理解这个“恨”字的人,要么没在国企呆过,要么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国企。如果非要我来解释,那我就告诉你六个字:因为爱,所以恨。  国企,爱你什么?我说不清楚。现在我只想说:国企,我的人生最好年华是在你这里度过的,我的个人命运早已与你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尤其是我当总经理这几年,你几乎耗尽了我今生全部的体能与热情……  国企,恨你什么?恨你陈腐僵化、恨你麻木平庸、恨你身上为什么有着那么多改也改不掉的顽疾……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场白说:“如果你爱她,就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我也想说:你想知道什么是天堂吗?什么是地狱吗?那么就去今天的国企当总经理吧!  今天的国企已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我们这些国企人正在一次又一次经历着改革的阵痛。我有幸站在了这改革的风口浪尖,我已别无选择地踏上了这不归之路,渐行渐远,我已回不来了,我在寻找着一条通往天堂的正确之路。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