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写在踏上征途的时刻(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林瑞晶 女
北大经济学院金融学03级研究生
毕业去向: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商业分析员
求职特色: 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认定了咨询和投行
题记
其实在工作定下来的时候,就一直想提笔记下一些东西,一来是犒劳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辛苦,二来更是要感谢一路相持过来的朋友。其实真的很眷恋北大,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六年留在这里。这里见证了我的欢笑和泪水,也教会了我学会感激,学会生活。所以,这篇文章,写在我踏上征途的时刻,作为临别母校的献礼,希望能为同在这片园子里度过青春的人们,留下点什么。
明确知道你想要什么
不打算以流水账的方式来描述这段找寻工作的过程,因为一直觉得这个offer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真正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东西。
想起2002年的秋天,刚上本科四年级的我和绝大多数将要离开北大的同学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彷徨和疑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在我的面前,是三条不一样的道路: 出国继续深造、就业和保送本校研究生。我相信,很多同学在身处这个路口时有和我类似的困惑。当时,我花了三天的时间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想要什么。
很庆幸的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就是一个很愿意做实事的人,喜欢把理论付诸实践,想用自己的努力真正看到成果,所以,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我更愿意投身于经济实务。如果选择出国拿一个Ph.D,那就意味着我要花至少五年的时间穿梭于枯燥的数字和模型丛中,遗憾的是,我没有这样的毅力和兴趣,所以,很快地,第一条道路被否决了。
第二种方案就是就业,其实这是一条永远都绕不开的路。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对此相当惧怕,因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我仔细地审视了自己,发现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外,我什么都没有。三年来,懵懵懂懂的我没有什么社团活动经验,更没有什么大公司的实习经历,真正可怕的是,我对职业生涯一无所知。用我后来面试诸家咨询公司时说起这段经历时用的话,那就是“not prepared at all”。
所以,很自然地,我安安心心地选择了继续呆在北大,而且从情感上说,我也非常舍不得离开这个园子。既然给我这个机会多多享受这湖光塔影,何乐而不为呢?但同时,我也明确地意识到了接下来的这两年,将会是我迎接就业挑战的缓冲期,我要用两年的时间使自己从“not prepared”过渡到“well prepared”。现在,当我重新回顾当时的决定时,真的庆幸这一选择的正确,虽然每一条道路都很不错,但只有这个选择最适合当时的我。
当年10月份,随着宝洁公司第一个进入校园进行新一年度的招聘宣传,我就开始关注找工作这场旷日持久的事业了。既然我对找工作一窍不通,那么就从了解开始吧。当时我的论文负担不重,大四也没有什么课程,因此时间相当充裕,我就抱着凑热闹的心态饶有兴致地参加了几乎所有外企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些公司,走近它们的员工,听听他们身处其中的看法,发现公司寻找人才的标准。那时候我对企业的类型并不讲究,因此,从金融服务业的各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到实业性质的壳牌、欧莱雅、联合利华,我就像去商场购物一样,一家一家把它们逛了个够,试着了解它们不同的文化氛围,寻找自己喜欢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寻找过程真的很有意义,也相当有意思,因为这让我广泛地了解了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熟悉了他们的工作性质,让我真正明白了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发现我是如此的喜欢有压力、高节奏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投资银行和咨询这样的行业中,我可以找到梦寐以求的不断学习的途径,满足和不同行业打交道的梦想。对,这就是我想要的。
所以,当我在2004年真正身处新一轮就业浪潮中时,我就一直坚持着这个方向,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能跻身投行和咨询业作准备。这样的坚持真的很辛苦,因为要放弃很多的机会,在取舍中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其实我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也有一些偏离,也曾经为手头没有一个offer而深感困惑,觉得自己是否真应该广撒网、多捕鱼,而不是固执地梦想做一个投资银行家或者是咨询师。但是,当我收到联合利华上海终面的通知时,却突然惊醒,我问自己: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东西吗?”我发现,当别人向我提起marketing或者是sales的时候,我是很无动于衷的;相反,只要看到investment banking或者是consulting这样的字眼,我立刻就可以精神振作。所以,我再一次确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放弃了上海面试的机会,而我也相信,这是我最终能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许多多很吸引人的东西,但并不是每样都适合我们,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能放在有限的目标上。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