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少年心事当拿云(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你可以不爱我,但我将誓死捍卫爱你的权利
接下来应该说求职了。这段岁月是我这两年中最痛苦、最受煎熬,成长和收获却是最大的时期。
对于工作,我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因为对于光华、对于北大而言,我都是一个外来者。用我们同学之间玩笑的话来说,我们出身不好,血统不纯正。比起本科就是北大清华的同学来说,我多少有点底气不足。这毋庸置疑,也无需掩饰。而且,最后我拿到的offer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比起老T和班上其他的牛人们,不值一提。只是觉得这里面的过程或许可以给大家以信心,或者一点点启示。因此,绝对不是什么牛人的经验之谈,谨记谨记!
前面已经说到了,求职意识的启蒙开始得比较晚,实习找得也比较晚。等到在HSBC的实习结束时,已经是11月,大的投行、咨询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他们的招聘了。记得那个时候整个人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一面要实习,一面还要回来赶场去听一场又一场的校园宣讲会,要在网上提交简历,要经常上网去查邮件,要胆战心惊地等着电话响起,还要准备那些可能到来的面试。总之,觉得那些炫目的东西似乎触手可及,只要你通过几个面试便可以完成质变;又有些遥不可及,毕竟,有那么多的竞争者,千里挑一的几率啊。
话又说回到关于职业选择,到底应不应该都去盯着投行、咨询、跨国公司?这是一个我现在都没法回答的问题。不可否认,当初热情洋溢地去面试投行以及国际大企业,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而且很大程度是因为大环境如此,不排除盲目崇拜的因素。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个时刻的想法,并且有明确计划的呢?“光华人”作过很多次交流,很多师兄师姐也很严肃很慎重地和大家说,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做什么。确实,能进投行咨询跨国企业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只能是少数,而且进入了也不一定就是什么高人一等、值得骄傲的事情。个人觉得,光华甚至北大有个不太好的风气,就是过于重结果。觉得进了投行了、去了牛公司了便理所当然地是牛人了,便可以骄傲了,便可以开始脱离群众,只和那些去投行牛公司的人说话了,甚至无论在何种场合,开口闭口就是Morgan,Goldman,HSBC,完全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看不起我,我也不屑和这种人交往。此话题打住吧,说回到职业选择。
我之所以会选择去搏一把,拼一下,大约也缘于自己的性格吧。在经历过老T深刻的灵魂触动之后,虽然对投行还是一知半解,但觉得这种氛围很适合自己的性格。不安于现状,喜欢折腾,喜欢刺激和尝试新的东西,这是支撑着我一直坚持到考上光华的性格因素。曾经有一个好朋友说: “你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不安分的因子。”于是衡量再三,也决定一试,和那些传说中的牛人去一争高下。此举一出,颇有些人不屑一顾,也管不了那许多了。
因为求职不像恋爱必须要专一,你肯定会全面撒网,重点捕鱼,因此,我觉得,只要你有过冲动,有过想法,有过一些准备,大可以一试。当然,还是要有重点的,弄清楚自己最有把握或者最感兴趣的行业。全面撒网可以碰碰运气,但是最后你还是要重点捕鱼的。就我自己而言,投行、咨询、商行、GE之类的企业都投,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外企上。国资企业除了几个大的基金券商以及人民银行的公务员以外,基本没有涉及。绝对不是说外企国企有优劣高下之分,觉得还是外企的氛围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要论待遇的话,大的国企肥着呢。
简历投了之后,能做的便是等待了。关于如何制作简历,很多人不厌其烦地说了很多,我就不说了。等待的心情是极度受煎熬的。每天便是三部曲: 查信、看水木和未名的job版、等电话。我记得那个时候一看到有人在job上发文说某某公司开始发面试通知了,只要是自己投过的,便忙不迭地去查信。如果有就如释重负,没有则伤心欲绝。这些是每个找过工作的人都经历过的吧,大家都不容易啊,这年头要卖个好价钱真是受罪。记得我后来甚至看到job版都觉得有点恶心,情何以堪啊。
那个时候最先开始有消息的是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我们班很多人都接到了笔试的通知,我却是杳无音讯。这对我的求职信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中金是我申请的第一个投行,也是我申请的第一家公司。比起其他国际投行来说,中金算是职位比较多的,尚且如此,其他投行就不要去想了。所以,当时情绪很低落,于是便和兄弟们诉苦。大家自然是好一通安慰。老T和我说,好好准备吧,会有机会的,说不定马上开张了。当时觉得只是一种安慰,后来证明确实是一个事实。所以,沉住气,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人力不可及之处,就让他去吧。一句俗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个时候还有几个咨询业的公司开始陆续发通知,BCG,Monitor。我这里也是毫无动静。那个时候真是悲愤无处说,也开始有些怀疑自己的定位甚至能力。人之常情。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脆弱甚至绝望的时候,这无所谓,关键是不要让这种消极的情绪蔓延乃至布满你的整个生活,影响你的行为。换句话说,你不可避免地会让情绪进入你的效用函数,但不要把情绪纳入你的决策函数J。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