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生活: 依然奔跑在路上(10)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很多申请者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可以在各种英语考试(尤其是笔试)中考得惊人的高分,但是一张口就是说不出话来,或者说的英语腔调千奇百怪(中国人说英语有口音很正常,但发音不能过于奇怪),或者一听别人讲英语就完全陷入懵懂不知所云的状态。如果你是这样的,那就要强迫自己短时间内强化英语训练。而且我个人认为在实用英语方面的提高,口语和听力一定要并重。口语方面,多和美国人聊天或者跟读美语有声资料(个人推荐美语发音)以矫正自己的发音,多读些多背些英语材料,甚至可以找口语partner一起练习提高等等;听力方面,一定要坚持听下去,我在上本科的时候每晚都找个安静的地方听VOA至少一两个小时,坚持近两年,收效甚高。
当然,这些还不够——因为投行的英语面试中会问到专业问题,那么,就要对一些财经词汇比较熟,会用英语表达一些基本含义,比如投行中常见的问题: What is the Balance Sheet? How to calculate Free Cash Flow? How to value a company? 这些东西可能用中文很好回答,可是在面试的现场要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出来,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平时多上一些英文的财经网站,比如华尔街日报(WSJ)、金融时报(FT)、Bloomberg,以及多找些英文的财经资料或者专业知识看看,熟悉英语表达。
3. 相貌出众/气质较佳
有些人可能看到这点心里会非常不爽,但是,投资银行很多时候是要见高级客户的,那么相貌以及气质的要求当然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进投行的人都是PPMM或者SSGG的原因。当然,生而卓众的是极少数,但是气质表现和言语谈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积累来弥补的,起码举止表现要professional。一位在某国际顶尖投行做到董事总经理的中国人曾对我说过一个词,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点要求: presentable。
气质是培养出来的。就算短时间内很难速成,也可以找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书好好看看,保证自己至少不会犯一些社交场合上的错误,而且给人的见面印象会比较好,first impression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推荐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一些关于商务礼仪的教程,我还买过他的商务礼仪教程DVD呢!
这些注意了,然后行头要配置好。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穿职业套装,就算自己不是特别英俊潇洒或者国色天香,起码给人的印象要非常精干、非常职业,可以弥补自己在相貌上的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关于其他一些外表形象的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再作说明。
4. 出众的实习工作经历
这一点对申请者来说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申请的人太多,投行为减少成本,一个有效的检验机制就是看申请者以前的实习工作经历如何。实习经历中最有作用的应该是投资银行的实习经历,近年来国际投行在大陆招的实习生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果没有投资银行的实习经历,那么咨询公司的实习经历也不错,或者一些国际知名公司(比如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通用电气等)的实习经历。不是说国内公司的实习经历不好,只是就重要性而言,国际投行更看重在外企的实习经历。实习经历多元化也是比较好的,有些单位的实习经历投行也很感兴趣,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证监会之类地方的实习。不必老是待在一家公司。而且实习单位的寻找其实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往往可以从不是特别好的公司开始,然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走,直到找到比较好的实习单位。
有些人可能觉得: 实习也不好找啊!我对此的看法就是平常多留心,多投简历,多尝试,总会有机会的。然后走好第一步,再继续走下一步。而且找到实习单位后,实习期间还是要以好好工作为主,不要过于随便,否则遗患无穷,而且不要随意夸大自己的实习经历。有些人在某些公司可能只待了几天就夸张到工作了几个月,甚至没有实习经历而编造实习经历,这样是赤裸裸的欺骗,是最大的忌讳!
这里,还需要再多说几句,有些人没有实习经历,就把自己曾经参观过某某企业之类的经历写进简历,这样的经历其实是很苍白的。如果站在投行HR的角度想想,就不难得知。
实习经历的积累是个长期过程,先知先觉的同学如果先行动起来,就有很大的先发优势,而后知后觉的同学就必须奋起直追。举个例子,北大光华金融系的硕士生,大多是外校考过来的,有很多甚至是跨专业考过来的,而光华金融系的硕士只有两年(不像北大经济学院或者清华经管学院的金融硕士那样可以选择两年毕业也可以选择三年毕业),这样,在研一和研二之间的暑假找summer intern的压力就比较大了。最好是提前找实习,比如在入学前就先作个summer intern,然后第一个学期后再做个winter intern,这样有了两个积累,就比较容易在正式求职前的那个暑期找到比较理想的intern。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