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浮沉(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轮,从上海过来的PH.D学历的部门经理。这次面试不再是案例模式,而是与他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斗智斗勇”。由于我有经济学的背景,他又恰好做过这个方面的研究,在我短暂的自我介绍之后,他看到我所修过的课程中有新制度经济学,于是开始和我讨论关于中国GDP上行和中国股市下行的矛盾。听他说出这问题后,我只能说脑袋里一片空白。长时间的失落情绪已经让我丧失了关心时事的兴趣,但实际上这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位非常和蔼的经理让我通过常识来分析,不需要借助任何学过的课程背景相关知识作专业的分析。在他看来,记得多少课程上学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商业直觉(business sense)和常识(common sense)。对宏观经济问题的解答,我在求职期间积累不多,只能尝试用自己所能想到的相关理论和逻辑去解释。经历了半个小时高强度的不断被追问的煎熬,出来后我的感觉很糟,而第四面的通知在整整苦等了两个星期后才到达。其间的煎熬难以言传。
第四面后的第二天,正在北大上课的时候,电话从上海打了过来,人生的第一个offer终于降临。由于这是唯一的一个offer,我没有同时拿到若干offer的同学的那种抉择的艰难,毫不犹豫就接了下来,结束了并不算丰富却心路坎坷的求职之路。到嘉里中心签完offer走出大楼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北京春天的美丽,而生活,像涅槃重生一样重新充满了活力。

如果我没有经历前面几个月的求职浮沉,在最后面试的时候就不会有一种紧张之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冷静,特别是在第三面,不大可能会有与面试官好好沟通、神闲气定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心境。当然,再往前看,如果没有前面一点一滴的积累,我最后也难以在人生的转折处,抓住自己的梦想。“幸运”确实眷顾了我。
如果说要总结些什么,那以下的几点可以借鉴一下: 首先,当然也是最重要的,英语一定要修炼到家;其次,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或者是公司的实习,即使不能准确地评价这样的活动会否影响到学业,但是出去做点事情,总能学到一些在课堂里学不到但却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最后,一定要事先做好人生的规划,作好充分的准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不会错过。
四年的浮沉,有如涅槃一般耐人寻味,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转折。在今天定稿的三天后,我就要登上去往上海的火车了。稿子写了很多天,反反复复,总是无法将所思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涅槃一样的心境可能就是如此吧。封存昨日的种种,背上行囊,走向远方,明天的我会在什么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征程?至少我知道,有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分享,不会孤独。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