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非典的时候,由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CCER招收校外双学位。北京大学第一次招收校外的学生,并授予北大的学位,这对于非北大学生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经济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CCER雄厚的师资力量,更是彰显着无穷的魅力。而且,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CCER没有在2003年对外招收双学位学生,我也就不会有麦肯锡的offer了。
北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纸学历,在北大校园里课堂里讲座里听到看到感触到激发出的思维火花,以及对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熏陶,才真正激发了我的潜能。其间,也曾试图抛弃曾经坚持的信念,有如涅槃一般的痛苦。北大与交大不算近,骑车约半个小时,坐车如果遇上堵车,一个小时可能都到不了。在这两个学校间飘来飘去的日子,虽然忙碌不堪(一个星期思考七天,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但是在课堂里,品味老师睿智的头脑广博的学识,结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校具有各种迥异背景的同学朋友,都前所未有地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原本单调的学生生活。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求职期间,这边同学的经历分享和精神上的支持,也是让我最后拿到offer的一个重要原因。
“浮沉”于北大的日子转眼已是一年半有余,6月毕业在即,同学们即将各奔前程,心中却升起深深的不舍。发现,夜晚和周末的北大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四
选择毕竟是痛苦的。出国、读研、工作,一道标准的单项选择题,摆在每一个毕业生的面前。梦想中的异国在遥远的前方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出国的热浪促使每一个大学生艰难抉择: 是抛下国内舒适的生活和亲人朋友,飞越大洋,重新开始一段人生,还是留在国内继续学业,继续一段平坦无奇的顺畅的升学之路?抑或是投身工作,率先领略人生的丰富多彩?孰优孰劣,孰轻孰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衡量标准。
我最初也没能逃过异国求学之路的诱惑,USA高质量的教育和其本身的吸引力让年轻人无法拒绝。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盲目”甚至也可以称为一种“幸运”,因为那为自己的生活多开了一扇窗。
于是乎,大三,“大忙人”成了我所有的朋友、同学甚至家人对我的唯一评价。决定作出后,便忙不迭地报上了新东方的T&G辅导班,开始了新一轮新东方的漫漫征程。
2004年的夏季永远无法忘记。当时,学校有7门课,北大有3门,“五一”我把自己送到了北京郊区的新东方住宿区,回来时,两个学校都已进入了期末阶段。而与此同时,GRE班10周课程也已悄然开戏。五六月的北京已经开始闷热,但却让我觉得无比“充实”。每天经历拥挤的长途车程,或者顶着骄阳风沙骑车到新东方去上课,一走进安安静静的教室,老师精彩纷呈、高质量高浓度的讲课一开始,心里便会升起一种由衷的满足感。虽然从心底讲,我没有完全拿定主意要飞跃重洋开始新生活,但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也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对飞越的由衷的向往。现在想起来,好像数也数不清的课程和考试的相互掺杂,反而锻炼出了高超的时间管理能力、集中精力快速高效完成事情的能力,以及临危不乱、气定神闲的冷静。用数字来证明一下,最忙的时候,我一个星期参加了6门考试,外加3个晚上和两天周末班的新东方课程。最终,也都还是顺利地通过了。
在那之后,一种信念让我深信不疑,那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当时有朋友笑我是三个大学的学生,这也是一种“幸运”吧,丰富多彩的充实生活着实让我快速成长了起来。
五
实习经历对于一份好工作而言的重要性,只要是有心投身国际公司的人都不会不清楚。但是,最初的我,从没有想过假期的实习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效用,我的初衷只是不想再重复大一、大二假期那种漫无目的的悠闲和无聊。
一个偶然的机会,2004年的暑假,也就是刚上完新东方所有的课程,累得人仰马翻的时候,我在一家国际银行找到了一个实习机会。而正是这次实习,使我真正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习的部门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中国不良资产业务部,该部门专门从事处置从国家资产管理公司购入的银行不良资产。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每天处理大量的信息,每天输入的数字都是过亿的资产。而再看看这个部门的规模,不到十个人,每人的价值便可想而知了。每天在嘉里中心里浮沉的日子,确实能把一个人变得职业,因为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标准的multinational行为方式。国际礼仪、着装要求自然没话说,良好的工作氛围更是深深打动了我。工作的压力可以说大,也可以说没有。公司的环境是鼓励员工自我寻求发展的。什么东西不懂不会,一定要主动求教。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没有人会来主动关心你。但是只要你有任何问题,同事们都会非常耐心、高质量地为你讲解,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在学生阶段,也许课程是一切,只有出来看了听了体会了,才会发现实际的社会运作中,一切都很新鲜有趣。而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