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再造“新国企”(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高宁
宁高宁档案
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
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经济学学士;
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主修财务;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
1999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1999年,华润以其优秀的管理被评为“亚洲管理最佳企业”。
现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CCTV在评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时对宁高宁有过这样一番评语:在商海里搏击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一旦篮子打翻,所有的鸡蛋就可能全部被打碎。”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投资要分散风险,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不过,有一位在香港打拼天下的企业家不是这样理解的,至少并不完全这样理解。到目前为止,他的鸡蛋放在了49个篮子里,但他并不是为分散风险,而是要在许多不同的行业里都做老大。他在内地的一系列运作,手笔之大无人能及。他叫宁高宁。
当过兵,留过洋,33岁时宁高宁就成了华润上市旗舰华润创业的总经理。41岁时,宁高宁已经坐到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开始统领起资产600多亿的香港华润集团。作为中国所有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宁高宁领导下的华润集团,自2001年起在内地展开了一连串的策略性并购行动,横跨房地产、啤酒、零售等主体产业,目标都直指“行业领袖”的地位,也把宁高宁送到了国有企业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
再造新华润
曾经是行伍中人的宁高宁,身上却更多着几分书生意气:喜欢读书写文章。在读完山东大学经济学文学学士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宁高宁于1987年加入华润,从最基层做起,一干就是十几年。加入后的第3年,宁高宁便出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后历任华润集团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
关于“华润”的名字,宁高宁说:“实际上是中华的华,毛润之的润。”毛泽东字润之,一个公司以领袖的名字命名,寄托了中央对华润的厚望。华润诞生于延安,194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整整30年,华润是中国所有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80年代,外贸体制改革,香港华润开始由进出口代理,向自主经营转变。
华润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贸易、投资,然而宁高宁时代的华润频频在内地进行投资,宁高宁说:“华润是在香港靠外贸起家的。但香港毕竟区域有限,所以3年前我们从战略上考虑在内地与海外之间,选择未来数年的业务发展重点区域。进入内地前,我们在集体决策时也曾考虑到海外发展。但后来还是决定进入内地。因为只有中国内地现在才能提供一个最快的增长机会,这个是没有疑问的,现在全世界的资金都往中国跑,华润是没有道理不往中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明确,而且很坚定的一个目标。我们先在内地发展,积累经验和资本后,再到海外拓展更大空间。”
宁高宁透露,华润集团内部重组,其中一个主要的改变是华润集团以后将只成为一个控股公司,华润集团下面所有的业务全部放到上市公司去运作。这是华润集团机制上的准备。
宁高宁对华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它最适合于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一个投资者和管理者这么一个综合的角色。因此,他从一些没有形成垄断或强力企业的产业入手并购。
“因为这些产业整体来讲,就是没有市场领导者,也没有标准和市场方向的带领者,更没有市场份额很大的垄断者,这样的话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整合机会在里边。”“华润集团内部重组,其中一个主要的改变是华润集团以后将只成为一个控股公司,华润集团下面所有的业务全部放到上市公司去运作,这是华润集团机制上的准备。”宁高宁说:“从华润集团本身财力上看,华润是香港经过金融风暴之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的公司之一,相反,通过金融风暴,反而整理了我们的业务,我们的财政状况反而比以前要好。现在华润集团手持140亿港币的现金,往哪走这些钱?而且,从1997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到现在,华润集团还没有做过什么大规模的投资……”。
2001年起,宁高宁带领这家香港最著名的中资企业在内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行动:
电厂:2001年6月,华润斥资12亿元投资湖南鲤鱼江电厂;7月初,宣布以4亿美元获得宝鸡电厂二期55%的股权;
药业:2001年6月,协议以15亿元控股东北制药;
地产:2001年8月10日,中国华润代替深特发成为深圳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协议正式生效,由于此前华润集团已控有华远70%的股份,短短两年中华润将万科、华远两大房地产巨头收入囊中,一跃成为地产业的霸主;
百货:2001年8月,华润从万科手中买下万佳百货,加快了向内地零售业的扩军步伐;
啤酒:在东北一系列的啤酒整合案后,2001年10月28日,与四川蓝剑集团和南非SAB国际酿酒集团合资经营“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公司,合资总额达20亿元。还没有自己品牌的华润集团坐上了中国啤酒业老大的位置,华润挥舞资本力量整合啤酒业的举措惊动整个行业。
纺织:2001年9月12日,公告收购上市公司四川锦华51%的股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