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跨媒体并购高手的个性人生(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王兟TOM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关于王兟:
1964年出生于云南昆明;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取得理学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两年;
1984年,考入英国牛津大学;
1989年,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
1999年11月,新飞网花5000万元买下广州163.net;
2000年6月,加盟TOM.COM,出任投资总监;
2000年7月,出任TOM.COM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2000年8月以后的一年内,TOM.COM实施18项购并,价值总额超过20亿元,涵盖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互联网、体育、户外广告和印刷媒体;
2003年1月,当选为云南省第九届政协常委;
2004年初,TOM集团宣布2003财年全年盈利。
2004年8月4日,TOM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一脸书卷气、白面书生模样的王兟潇潇洒洒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记者惊叹于他的年轻,一种与业绩相互错位的年轻。现在,年届不惑的王兟仍然天南海北四处忙碌,而有关TOM的新闻总是不断被媒介所津津乐道。就在此前的2004年8月4日,王兟领导的TOM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举不但确立了TOM集团作为一家控股公司之地位,并且在大中华地区拥有多元化的媒体业务,被誉为TOM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上一个被视为“里程碑”式的胜利是年初宣布的2003财年全年盈利。
“投资界的神童”、“IT业界最神秘的人物”、“新传媒巨头”、“谋略高手”……在各类媒介上,为人谨慎、处事低调的王兟被贴上这样一些形形色色的标签。王兟曾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和高盛投资银行,随后被李嘉诚看中,加盟TOM,直至担任TOM集团首席执行官。靠连环收购起家,王兟促成TOM晋身大中华首屈一指的中文媒体集团。
边城青年的求知梦
王兟1964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在大学教中国文学,母亲是一个中学化学教师。王兟说父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父亲给王兟文学的熏陶与哲理的启迪,使他日后重视自己的人文修养,对人生的方向能看得清、看得远;而童年时代跟着母亲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渡过的时光,使王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敢想、敢做,敢尝试,也学会了遇事进行定量化思考的习惯。在成长过程中对王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母亲。
“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热情,能够创造资源的人。她做了一辈子中学老师,喜欢帮助人,什么帮忙调研工作、谁家小孩入幼儿园,还有学生因为被父母打躲到我们家,我母亲去给他父母做思想工作,这些事情很多,我母亲总是很有爱心地去帮助他们,但从来不求索取。我们家成了很多人的避风港湾,我现在有时候回家,经常看见一些跟我母亲一样大小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一起,他们都对我母亲非常敬重。我母亲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她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很会学习。你知道有一种人,他人生成就可能很多,会顶风迎浪,特别坚忍不拔特别悲壮。我母亲不这样,她总是乐呵呵地,但是什么事情也难不倒她。有什么问题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她不放弃,而且在未放弃之前她不会轻易被这个事情所吓倒。她这个精神其实是很伟大的。”
天资聪颖的王兟从小学起就一路跳级,15岁就在学校推荐下破格参加高考,入读云南大学化学系。大学生活对王兟最大的锻炼是组织和领导团队的能力,他在全系98个学生中年纪最小,却通过竞选成为学生会主席。20多年后,成为职业经理人的王兟很强调团队精神:“领导一个企业,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能力来建立一个好的团队,以团队精神来共同解决问题。团队精神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学毕业后,王兟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做研究见习员。他的日常工作是到云南全省各地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土壤里的微量元素,然后,说服农民使用合适的化肥,这有点近似市场推销。
“我发现我的长处不在技术上,我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热闹,不太能够忍受科研的寂寞,我的特点应该在管理方面。”王兟准备出国学习管理。1984年秋天,王兟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当时牛津还没有企业管理专业,他只好入读相近的庄园管理专业。王兟的硕士论文是为这个亏损多年的庄园做一个5年管理计划,结果这篇论文得了学校的二等奖,王兟也对今后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建立了自信。1986年,王兟拿到硕士学位。但他没有像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那样,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也没有忙于寻找工作,而是留在牛津,又花了3年时间修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的本科课程。这是牛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课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是西方文化菁华的积淀。
“任何地方的人都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觉矮人一等,其实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总有一天会成为世界一流。”王兟说,到了英国,英国人说,瑞典代表世界一流水准;到了瑞典,瑞典人又说,世界一流在美国;到了美国,美国人也不认为自己能代表世界一流水准。这样的追寻最后还是在牛津大学的草坪上有了结论。有一天,一对美国夫妇对牛津校园的草坪赞叹不已,说是世界一流的草坪,问养护草坪的工人有甚么诀窍。工人回答说:你只要打理同一片草坪300年,自然就会有这样的成果,成为国际的标准和典范。
在牛津前后5年的读书生活令王兟受益无穷。“今后想从事的管理事业,需要的不是尖深的学问,而是广博的知识以及思考、写作、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在西方接受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获得谋生手段,而应该是为了了解另一种文化形态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价值。扎实的人文基础对一个人的生活修养和事业成功是很有用的。”王兟逐渐养成了一种睿智达观的生活态度:人生的挑战是免不了的,无论甚么事,一旦决定做了,且已经在做了,就绝不后悔,一路把它做下去,直到有一个好结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