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营销是没有专家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史玉柱一贯认为营销是没有专家的,不能迷信专家。他说,大学里有关营销的教材80%的内容都是错的。如果要说有专家,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要做好一个产品,在前期论证阶段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泡在消费者当中去。
巨人培养了一支队伍,他们必须要下市场。公司要求他们每个月必须至少要跟100个消费者进行深度交谈。必须本人拿着产品上街推销,推销不出去就罚钱,卖掉了就作为奖金。这就逼着他在推销的过程中去完善他的说法。一旦他的说法见一个消费者就成功一个,就把他的话总结下来,变成广告。巨人的策划从来都是到市场里面去,从消费者那里学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从实践中来的。这个实践,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是指那些事后诸葛亮的数字,事后做的只是弥补。
外国管理方法里面最无聊的就是数字崇拜。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用他在通用汽车公司那一套的数字分析方法,从运尸袋开始,分析美军的火力配备、后勤供给,预测胜局。结果,还是被越南人打败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物可以用数字去分析,对人却不能这么干。外国咨询机构喜欢标榜自己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它们眼里的“事实”,往往是一些见不到人、见不到行动的数字,这就注定了它们发现不了问题的本质。真正有价值的事实,是要问你有什么绝招。不能发现绝招,实践是没用的实践,事实也是没用的事实。
在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都是深刻的可行的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是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部分人事业红红火火时,即使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的,因为这时候人们想的大多是进攻,而不是迂回;是分散,而不是集中。相反,人们在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都是深刻的、可行的,不是因为你马上就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这时你没资源了,不迂回也得迂回,不集中也得集中,反而逼着你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史玉柱反省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时说:“1994、1995、1996年巨人事业红红火火时,我做过很多总结,现在一翻那些本子,觉得都是瞎掰,都是表面的东西,而且结论还是错误的。但是在我事业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我以为都是深刻的可行的,改正了马上见成效。”
史玉柱还在一次演讲中谈到:
我是1989年下海,1992年成立公司,一直到1996年这段时间,发展一直非常顺利,没犯过大的错误,也没有大的波折。
但到了1995-1996年的时候,我们的整个公司尤其我本人头脑发热,违背了很多经营的规律,犯了很多错误。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错误都是很荒唐的。比如我们脑黄金做得比较成功之后,一下推出了12个保健品,还推出了很多药品。至于电脑、做多一点还能理解,一下开发了十几种软件。另外,还做了其它的服装、化妆品等等,一下做了十几个产业。当然这十几个产业最后全垮了,不存在收回投资的问题,全都血本无归了。
类似于这些,我当时犯了很多错误,所以巨人当时出现很多困难。表面上看是我们巨人大厦没有盖起来,导致了我们现金流中断,实际上即使没有大楼问题,即使大楼被我们盖起来,72层全部盖好了,我想我们出现危机,出现困难,也是必然的。
这个波折来得晚不如来得早。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组织,他都是在一种挫折中成长的。所以当时我就说,我们摔跤摔晚了。1989年到1996年是顺的,1997年就摔了一跤,摔得就晚了,摔得有点轰轰烈烈。进入1997年1月份,通过媒体的报道,巨人一下子就陷入了危机,当时我们的债权人,一看媒体说巨人不行了,通通涌到珠海,涌到我们的总部办公楼来逼债。这样公司的经营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没有现金流了。那时候巨大大厦还在吃钱,前三个月我们还在坚持盖,一个月吃不少钱,一瞬间就休克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