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案例:杂牌军打败了中央军(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车
汽车骨干企业和外国汽车公司合谋,疯狂敛财。比如,广州本田,在我国生产的雅阁牌轿车,销售价高达30多万元,折合390万日元,高出日本国内价格60%,利润率高达36%;德国大众与我国合资生产的汽车数量仅占其总量的14%,但利润的80%却来自中国;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多美元。
有些国有汽车企业知道,这种疯狂敛财的日子是长不了的。于是,大大加快了敛财的速度。路风教授说:“一些新项目连原来合资企业的国产化努力也省去了,完全靠进口散件、甚至大件组装,创造出了一种更简单的生产方式。成立于2002年10月的北京现代,在2003年6月便生产出了两万辆索纳塔轿车,被称为‘现代速度’,2003年5月,长安福特推出的蒙迪欧从筹备到下线也不过短短3个月时间,在这种‘现代速度’的合资公司中,工艺简单到只需要大件组装,技术研发毫无用武之地。”
而奇瑞的前任董事长詹夏来在1999年就率先提出了“中国人能够造出最好最便宜的家庭轿车”的口号。
1999年年底,奇瑞第一款车下线,就是风云,2000年生产了两千多辆。2001年年初,奇瑞车正式上目录了,全年卖了两万八千辆。这个车出来以后德国大众曾经运回本土一辆,拆完了以后发现这个车不错,还这么便宜,大众就认为,风云对桑塔纳直接形成了威胁。那时桑塔纳二十多万,风云车八万八,然后大众就在知识产权上做文章,企图逼奇瑞就范,当然没有得逞。2002年奇瑞卖到了5万辆,德国大众曾经提出来收购奇瑞,或跟奇瑞建一个合资企业,无非是合伙分赃,像上海大众一样。被奇瑞拒绝了。
奇瑞为什么会造出这么便宜的车?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廉价劳动力,国内采购什么的。当然,这些都有关系。其实,奇瑞追求的远不止这些,他们希望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切断外国人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外国人离开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低端市场上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比如说高昂的管理成本,自以为是、市场观念麻木不仁、和合作伙伴同床异梦等等。
奇瑞的做法是,集中力量,一块一块啃硬骨头,目的是做个低成本高质量的汽车制造商。
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真正的杀手锏就是“低成本”、“高质量”这两把刀子,少一把都不行。通过低成本迂回,在大众市场亮个相;通过低成本、高质量,巩固大众市场;最后,向高端进军,切断外国人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大小通吃。
因此,“中国人能够造出最好最便宜的家庭轿车”,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原则。
举个例子来说,共轨、直喷很多都是专利技术,奇瑞通过授权生产这些发动机,但不能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奇瑞力求通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降低整车的成本,从而降低汽车的售价。
奇瑞现任董事长尹同耀说:“共轨、直喷等许多最新技术都是发动机的电控管理技术。奇瑞的汽车研究院有一个电喷科,我一直是一个技术狂,我亲自在抓这个事。这是我们志在必得、一定要掌握的。因为发动机的机械部分多年改变不大,但电脑电控变动很大,如果自己生产发动机,整体车价就会降低10%;如果自己生产发动机又不向别人买电脑管理系统(EMS),又会多使发动机成本降低10%;如果自己能生产电喷系统又知道电脑和源代码,不向别人买原程序,又会省一大笔钱而且还能持续升级换代。我们现在是从源代码做起,自己破译、自己编写……我们已经有了原东风系统为主干的整个汽车研究院,他们在合资企业无法实现自主开发,整体来到芜湖这个小地方,但他们说这是事业的巨大空间。”
用极小的代价、灵活的方式把自己变成外国人的老板
奇瑞是通过分包的方式把自己变成外国人的老板的。
东风集团,其轿车已发展到全行业(含货车、发动机)合资,还自诩为“全方位开放”。我国汽车工业超过90%已走上了与外商合资的轨道。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的日产总裁,在合资谈判后评价说,这个项目中方的贡献等于零。
而奇瑞自从决定搞自主开发,在全流程的开发中发现:自己的视野不知不觉地开阔了,因为把整个流程拆开来之后,不但能找到经济链的关键增值点,更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笨,那么不值钱;如果以我为主制定一个流程,把薄弱的部分分包出去,问题就能很好的解决。
分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要通过试验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我们现在就能干好的,什么是我们在很短的期间内就可以学会的,什么是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才可能学会的。很清楚,对于前面两项,只要不影响市场推进,就可行;对于后者,就可以搞分包,至于具体如何搞,还要注意掌握主动权。
这样,外国人就可以为我所用,我就成了外国人的老板。有一句笑话说:“炒股炒成了股东。”奇瑞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当外国人的老板,要了解奇瑞是如何成为外国人的老板的,还得听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有关我们自己能干什么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