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震惊世界的传奇故事(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从2001年首次向叙利亚出口整车,到今天向马来西亚出口汽车生产技术,奇瑞把中国轿车开到了国外,而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许多技术,在国际上也堪称一流。比如一台2.0升的,汽油直喷的发动机,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加上最先进的点火系统,还有涡轮增压,整个技术含量非常高,与世界完全同步。
这是在国内的轿车生产企业中,奇瑞创造的又一个第一。
奇瑞是安徽芜湖的一个地方企业,几年前还是个没身份的“黑户”。1999年底,奇瑞第一个车出来了,2000年生产了两千多辆,就是风云车。2000年车出来以后,由于车没上目录,不许卖。后来,在国家经贸委协调下,跟上汽集团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奇瑞无偿划拨百分之二十注册资本到上汽,“挂靠”到了上汽集团。这样,车就上了目录,就可以生产了。上汽对奇瑞有几个规定,不能学我们的经验,不能用我们的销售渠道,等等。
我国汽车工业超过90%已走上了与外商合资的轨道。我国的汽车骨干企业坐吃外国人的技术,长达十八年,从未开发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投入批量生产的新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奇瑞“以自己的技术换取别人的市场”的新国际化道路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奇瑞走的是一条低端包围的道路。用一句毛泽东的话,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国内搞“平民化”,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然后,在国际搞“平民化”,向第三世界进军。
低端扩张积累资金,自主研发和外包相结合,还要加上强大的领导,等等,奇瑞的自主品牌正是这样造就的。这是奇瑞新国际化道路的精髓。
奇瑞汽车工程院院长许敏说:“因为我们有自主品牌,我想卖哪里就卖哪里,不受任何限制。”
“我们像一个下棋的人,可以把我们这个产品放到这个国家,放到那个国家,我是布棋者。”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说。
战略上的“以一当十”,战术上的“以十当一”,奇瑞对此运用得十分娴熟。战术上的优势,经过一定的积累,是可以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的。
“今年的重点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东南亚市场,现在我们在北美地区、南美地区、欧洲市场、俄罗斯也都有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在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小批量地向北美出口,如果能占住这个市场,我们就可以再考虑打其它市场,相对说会更加有把握。”奇瑞董事长尹同耀说。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这些不同寻常的做法,不可能全是歪打正着,任何胜利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们总算明白了:好的管理实践就在我们身边!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的这一整套做法,原来是很对所有忙着要寻找榜样的中国公司的路子的。我们可以干得很好,用不着眼睛只盯着外国,指望在外国人的片言只语中发现真理。
那么,我们以前怎么没有很好留意到这一点呢?那是因为,不管是产业界,还是理论界,我们显得还不够自信,还认识不到我们有那么多好的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这些经验远比外国那一套东西更实用。就算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信念不足,往往会导致经营手法呆滞。
总结经验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长期以来,没有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没有人尽心尽力去做这样的宣传工作,而忙着去构建什么理论体系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