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带来的效益也日趋明显。摩托罗拉公司甚至还估计出每花一美元投资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奠定赢局的商业经营策略。
学习不光是学生的任务。无论年纪大小,或从事哪一种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凡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他们都无法忽视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寄托。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不能停止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凡是国民素质很高的国家,或者是经济成长稳定和科技发达的国家,国民都普遍重视学习。在美国社会中,许多人几乎一辈子都在学习,一生往往是出出入入校门几十年。一位老祖母在她六十多岁时,再次回到高中拿毕业文凭的例子,在美国比比皆是。
美国的学校实行学分制。按照学校的规定,修完必须的学分,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专业证书及学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和课程,这个学习的过程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四五年,甚至是几十年。
所以,在美国的大学里,同学之间年龄差距很大,是不足为奇的。在同一个班有刚刚高中毕业考进来的少男少女,也有为人父母、为人祖母者。
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美国人,都是靠自己赚钱缴学费的。有的人是赚够了钱,才进学校一口气读四五年,也有的人是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没有人会轻视别人,一个清洁工人或者一个服务生,也可能是一个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
学无止境。凡是真正热爱学习,从学习中品尝到甜美滋味的人,都永远不会满足,正如哲学先知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越是学习,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
另外还有研究报告指出,现代知识的数量在15年当中就会更新一次,因此我们必须时常在我们的脑袋里刷新原有的知识。如果抱着旧知识不再学习,便有被时代拋弃的危险。
好观念基本功
只有无知的人才不明白自己的无知。别像井底之蛙般鄙视世界的狭小,也不要像夜郎自视其国土的广阔。需要学习并不代表愚蠢,相反的,那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态度。
42时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是连体婴,它们仿佛有着无法解释的心电感应,一方若往上爬,另一方也会跟着它的脚步。
即使再热爱工作,我想任谁也不愿花8小时来解决原本只须半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吧!哈佛大学的教授米契尔·柯达博士总结了保持高工作效率的6大法则:
◎培养动力
成功的第一条法则是具备动力。在考虑如何成功之前,你必须先具备做一件事的动力,然而相当多数的人却并非如此。
动力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种须朝正确方向去做事情的盼望,更是向着新阵地前进的步伐,前去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有些人从小就有这种动力,他们一心一意地去做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他们必然会获得成功。另一些人只是在他们愿意或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才会尽力,但这时他们身上的动力往往不足对付一条艰难的上坡路。
发挥动力的最佳方法是这样的:把你一天的时间分割成若干小部分,把每一部分都当作是独立且有价值的部分。一旦你把工作拆成许多“组件”,你就能顺利地投身于其中之一,先把这项完成,然后再继续做下一项。这样会帮助你加快速度,并且不断享受完成任务的轻松感。
多年前,米契尔教授也曾经总是在焦躁和恼怒的情绪中开始每天的工作。来到办公室,桌子上已是一片信海,电话铃在响,人们排着队等待会见。等到11点钟,他已被搞得过度紧张,筋疲力尽了,拚命工作了两个小时,却一件事也没做成。最后他决定,在每天一开始就尝试先完成重要的事,不管它是多么琐碎。他决定先利用第一个小时回复信件,不接电话,也不见任何人。他把这些来信视为工作的一个独立部分,重要且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当他读完信,并做了回复,他便会如释重负般地呼出一口气,再继续接电话或会谈等工作。
◎控制惰性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对于面前棘手的工作拖着不办。我们不过是被惰性所钳制了,如果让这种惰性发展下去,它将会产生一种永久的惯性。克服的办法是改变它,让消极转化为积极。
假设你有一项较困难的工作,它需要花费数个小时完成。你就对自己说,把它做完之后,又可以清闲了,现在阻止你去享清福的就是这项工作。然后,视它如你的敌人一般,向它进攻,把它打跑,你便为自己赢得了休息的时间。
关键在于一开始就要控制惰性,等运用自如时,你马上就会发现这股控制力根本是用之不竭。控制而不是闲置惰性,否则你也将闲置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