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一些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在他们帮助别人之后,并不一定要求你给予他们多少。对于他们来讲,他们需要的也许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和真心的赞许。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被帮助者一定要给他们主动而真诚的感谢。这些感谢一定要及时而主动,一旦错过时机,就不会再有机会了。而且,如果我们不主动的话,就会让对方感到很无奈,他们的价值不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感觉你对他们的帮助不重视。
☆表达要恰当
向对方表示感谢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向对方表示感谢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分寸。当别人给我们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感谢不足,很可能就会让对方无法接受,还有可能对我们产生怀疑,觉得我们对他们不够尊重。而且我们的感谢不要从某一个角度等值地去考虑,因为有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等值交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感谢方式多种多样
向别人表示感谢的方法很多,并不局限于用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我们在向对方表示感谢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性格、习惯等做一个综合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决定如何去表示对对方的感谢。
☆感谢可以重复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我们向别人表示感谢,其实也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它并不等同于货物之间的一种等价交换。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些特殊的办法,对感谢进行特殊的处理,而不能从商业的角度去衡量。我们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时候,最好能够多种形式同时进行,而不一定局限在某一方面。
14.与人相处,留条缝隙问:在足球场上,两支技艺相当的球队相遇了,它们会为对手手下留情吗?
答:不可能,这是在比赛,可不是游戏。
你掌握了力度吗?在球场上,你不会手下留情。但在生活中,你的为人处世可有学问。
一位老木匠教徒弟的故事就很富有哲理性。他教徒弟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是和木材打交道的,木材的构造有纹理,因此木匠都很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那些装修过的房子就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美满的缘故”。那些高明的师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缝隙,给那些组合的材料留足空间,这样就可以避免装修时出现的这些问题。
做人的道理和装修房子的原理是相通的,都讲究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果我们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计较,那最后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是这些小利益。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习惯都不一样,在相处的时候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计较,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
韩非子《林下篇》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这段话就是在说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鼻子刻得大了,我们还可以修得小一点,如果鼻子本来就刻得很小,那就根本没有办法补救了;如果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如果把眼睛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做人处事也是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样才不会遭致失败。
为人处事不可做太绝,这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皆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得以向前发展。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个效应,也就是“距离效应”。由于现实世界上的一些原因,我们会产生一些距离感,这些距离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当这些距离出现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手段,把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相互之间的感情不但不会出现隔阂,反而会加深。
“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和周围的人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隔一段距离去看对方,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秘密和隐私的,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对方留够空间,不要让自己没有隐私,也不要轻易去打探对方的隐私。如果我们越过这条线的话,就很可能为之后的人际关系埋下祸根。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如果与对方靠得过近,对方的心里肯定开始紧张,并开始防范你、拒绝你,因为他的私人领域受到侵犯。在应酬中如果我们准备加入别人的小圈子并与其交谈,先要判断你与该圈子里人们的亲密程度是否一致,然后再看这个圈子是否对你开放,千万不可以贸然行事。
15.礼让为先问:两个人为一点小事正在吵架,本来互相礼让就没事了,可结果却越吵越凶,你会
这样吗?
答:不会,我可是通情达理之人。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在京城做官的张廷玉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时与邻居发生争执,两家为了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官司一直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连忙送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县令写信通融。张廷玉见到家书后,回了这样一封信:
千里求书为道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