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倩女的影子



  狗对你吠,你愈跑愈吠;

  人说你黑,你愈描愈黑。

  “王老师!”

  一听那娇滴滴的声音,王教授就知道是小倩。没等她继续往下说,先笑道:“你放心!我看过了,没问题,一定能过关。”

  就听小倩一个劲地道谢:“有王老师支持,我就安心了。”顿了一下,“噢!对了!您喜欢那张照片吗?”

  “什么照片?”

  “我跟您拍的那张啊!”

  “你跟我拍的?”

  “就是上次系里到阳明山旅行,我和您的合影。我们两个的,李助教用我照相机拍的那张啊!”

  “那次拍的照片,你不是都贴在系公告栏里了吗?”

  “没有!就那一张,因为只有我和您,所以我先抽出来了。您……您没看到吗?我跟论文一起送去给您了。”

  “我没看到啊!”王教授一惊,“你跟论文放在一起?我可真没看到。”

  放下电话,王教授赶紧翻桌子上的东西,一个个信封全找了,就是没找到小倩那个信封,想想,大概昨天下班前,为校长室周秘书写了幅字,正好周秘书亲自过来问,就当着面折好,随便抓个空信封装进去,交给周秘书了。

  八成那就是小倩装论文的信封。只怪自己粗心,打开信封,抽出厚厚一本论文,没往信封里多看一眼。

  立刻拨了个电话给周秘书。

  “拿到您的墨宝,我还等得及吗?”周秘书在那头笑,“我昨天晚上就交给裱画店了。”

  “您没抽出来再看一眼吗?”

  “没有!昨天在您办公室,不是看过了吗?您老的字,棒透了。我叫裱画店赶工,过年非挂上不可,喜气!”

  “是哪家裱画店?”王教授解释,“因为我好像有样东西,在信封里忘了拿出来。”

  “会吗?”就听周秘书喊校长室的工友,原来他是交给工友送去的。

  跟着,王教授就去了学校附近的那家裱画店。

  “没看到哇!您瞧!”裱画店的老板指着墙上的字,“今天一大早我就裱好了,周秘书可真急,年前就要,赶死我了!”

  王教授问装字的信封,老板也说没看见。又作势地在烂纸堆里翻了一阵,摊摊手。

  过完年,系里团拜。隔天就开了审查会议,共有四位助教的论文送审。

  前三位的都通过了。

  “现在审江美倩的。”系主任拿起最后一篇,抬头对王教授笑笑,“您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好极了!”王教授还没答,别的教授都先说了。黄教授的语气尤其怪:“哎呀!何必讨论呢?通过!通过!通过!”接着哈哈大笑地站起身,“主任散会吧!说不定王老师还有约呢!”

  “不!”王教授的脸色变了,手一挥,“论文我看了,我有意见,不能过。”

  ※·※·※·※·※·※

  以诈止诈

  王教授不是告诉小倩,她的升等论文能过关吗?

  为什么到审查会议,大家都说“过了”,反而王教授有意见,不让小倩通过?

  是因为王教授跟小倩的亲密照片流出去,流言传得满天飞,对不对?

  而且王教授还弄不清那照片是从什么地方出去的。周秘书、工友、裱画店,都有可能,也都会造成麻烦——

  周秘书是校长秘书,搞不好已经拿给校长看了。

  工友有一票工友朋友,下面传得更快,恐怕甲工友告诉乙工友,由下而上,全校都知道了。

  裱画店是对外营业,客户来自四方,话也就能传遍四方。王教授又是“书画圈”的人,八卦更能“着墨”,所以说不定经过一个年假,大家串门拜年扯淡之下,半个艺坛都在偷笑了。怪不得在审查会议上,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揶揄。

  问题是,王教授跟小倩真有一腿吗?

  那照片真见不得人吗?

  不可能!

  因为那是系里郊游时,由李助教用小倩的照相机拍的。就算王教授对小倩有好感,也不可能在人前表现得太过分。

  那么大家何必往歪的地方想呢?

  小心愈描愈黑

  说个状况给你听:你在街上走,有狗对你吠,如果你神态自若,不受影响,也不看它,八成它叫一叫,就不叫了。

  但是,假使它一吠,你就跑,会怎么样?

  它可能因此追你,一边追、一边吠,搞不好追上,还咬一口。

  为什么?

  因为你如果不是贼、不心虚,何必跑呢?

  警察在街上巡逻也一样!如果你看到警察就跑,他能不因此起疑,非追上你盘问一番吗?如果你开车,在路上看到警车,就加速开走,警察能不怀疑你是通缉犯或车里藏有毒品、武器吗?

  没鬼怕什么

  同样的道理!

  小倩把她拍的照片全贴在系布告栏了,说不定还编上号,等同仁们登记“加洗”。

  她为什么不把跟王教授拍的也放上去?

  她要是没鬼,又怕什么?

  偏偏王教授拿到小倩的大信封,打开来,抽出了论文,却没想到还有一张“两人的照片”留在里面。

  于是,事情莫名其妙地传开了,而且添油加醋,想必到后来不知传成怎么样。搞不好,王教授还闹了家庭风波,小倩还可能在系里混不下去……

  小条子常有大秘密

  都是那么个小小的“不小心”啊!

  但那“不小心”又是多么容易出现啊!

  相信许多上班族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别人用旧信封装个东西给你。拿出东西,发现里面还有个小条子。

  小条子不是给你的,是给“别人”的。

  偏偏小条子常常说的是“小话”、是“私话”,是在大信件里不方便说的,才不得不写个小条子夹在当中。

  如果真“夹”在当中倒好了!那写小条子的人显然不够精明,他只是像小倩一样,跟大文件放在一块儿。当收信人抽出大文件时,极可能漏掉小条子。

  可不是吗?当你心里早有“设定”,譬如去书店买书,回到家,高高兴兴地从信封或纸袋里抽出书的时候,很可能忘了里面还有发票。

  当王教授早知道小倩会送论文过来,打开信封、抽出论文,自然容易忽略里面的照片。

  除非小倩事先打电话,说里面附有照片,或把照片夹在论文里。

  小心老婆翻出来

  但夹在里面也不见得聪明。想想!说不定王教授拿回家,还没翻开,王夫人先翻了,看到那么“奇怪出现”的照片,能不起疑吗?

  所以,既能不让对方忽略,又不必夹在书中的方法,是把那照片用回形针夹在书的封面上。

  再不然,小倩可以把照片夹在书里,但是露一截出来,使王教授一眼就能看到。

  更保险也更礼貌的方法,则是写封“工工整整”的信,后面恭恭敬敬地写着“小倩敬上”,装在正式的信封里,外面再写上王教授的大名,夹在书里或钉在书的封面上。

  请注意!我说“更礼貌的方法”。

  当你随书或随邮包,里面附寄信件或照片时,除非很熟的朋友,只要是信件,即使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最好另外装个信封。而且工工整整地写上收信者的大名,不可什么都不写。

  那才表示你的礼貌与敬慎!

  敬慎!敬慎!

  你因为“尊敬”,而“慎重”;你因为“恭敬”,而以正楷写对方的名字。(不是龙飞凤舞地“画”个名字。)

  最重要的是——

  当你敬慎的时候,不但能使对方还没拆开信,就先有个好的印象,更不致发生小倩的那种乌龙事件。

  这类“乌龙”很多,请看下一章在商界发生的事!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