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阿勒泰春雷第一声

作者:肖 荻

字体: 【




  这是一个没有大事声张,不过却令公众张大眼睛,也让一些灰色人物心惊肉跳的消息:新疆阿勒泰地区最近公布制度,将官员财产全部公之于众,以便取得社会的有效监督。新华社6月10日这一报道,犹如春雷第一声!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阿勒泰,以风景美好闻名于世,近日因为新出台的一个规定备受外界关注。5月28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及预防腐败办公室联合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对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作了全面、清晰而合理的界定,举凡工资、奖金、福利,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劳务所得,都在公开之列,并对申报人父母、配偶、子女的收入申报,也都有所要求。制度不但规定了“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要申报,还为防止事后受贿等行为的发生,规定了“离任申报的时限延续到退休后三年期满为止”。更重要的是,这种财产申报不仅要向上级申报,而且“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阿勒泰这一规划缜密、天罗地网一般的廉政措施,必将大大提高官员的社会能见度。阿勒泰率先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引起好评如潮。有些网站评论说“不愧为思想解放的重要举措,反腐倡廉的阔步前进,值得大大嘉许”;有的认为其意义可与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块试验田相比。
  官员财产公开,一向被视为从源头上反腐的利器,既是一项阳光法案,又因对被公开者具有强大的心理压力,而被称为烈日法案。有人说,早一天制定并推行这一规定,可以少出些贪污犯,出了也可以少枪毙几个。这话算说到了家。官员财产公开,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热点。今年3月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就向人大常委会呈递了一份关于党政官员公示财产的建议。这是五年来王全杰第三次提出这类建议。该建议一出,立即引起轰动,不少网友将此称为“最牛的人大建议”。王全杰表示:“按照我们党的性质来说,按照我们国家的性质来说,我们更容易公示财产,比剥削人民的资本主义要强多了。他们都敢跟人民公布,我们有什么不敢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如何从源头治理腐败,纷纷献计献策。人民网的调查显示,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工作,90.1%的人认为有必要实行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制度。
  纵观各类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官员收入不透明是引发种种腐败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官员的财产状况在公众的眼里是模糊不清的一头雾水,只有当贪官出事了,被有关部门查处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如此富有。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因为人们无从知道官员是否利用职权谋取了不正当的利益。即使看到些蛛丝马迹,但又缺乏足够证据。因此。许多官员在经济上的龌龊行为,得以掩盖起来不被发现,直至东窗事发。
  其实,通过公开官员财产,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确保官员的廉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全世界有97个国家应用这一制度,许多国家对此已视为常态,也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例,为防止官员以公职谋取个人利益,香港特区政府规定负责协助行政长官制定政制的行政会议成员,须每年申报其资产、物业及任何实质利益供公众查阅,这就是香港的官员利益申报制度。自2002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实行该制度以来,特区政府每年都公布政府高官的私产,并由政务司专门负责登记。2002年8月,在前特首董建华申报的清单中,甚至连一包花生也不放过,2003年,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因在购车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利益申报而遭受公众质疑,最终被迫辞职。香港的官员利益申报制度之严厉,促进了官员的廉洁。
  早在1995年,我国就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相当多的地方申报流于形式,甚至有的仅仅上交工资条了事。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推而不行、屡屡搁浅的滞后状态,在客观上为各种腐败现象开了方便之门。实践告诉人们,当一项能够有效限制权力、迫使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的制度实行了,很多官员的一些侥幸心理就会减少,以权力谋私利的念头就会被压抑到最低。相反,如果这样的制度一直处于摸索之中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官员侥幸心理势必越来越严重。另外,越来越多的官员腐败案例反复证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已经成为贪官污吏的“免死牌”,而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有望成为这个“免死牌”的克星。从法理上讲,任何人一旦掌握公共权力。也就拥有了利用权力为己牟利的机会。所以,其承担的公共责任必然要求其隐私权的受限。如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健全,能及时申报并向社会公布,贪官敛财少了遮阳伞,而正直的官员也无需担心被无端猜疑。阳光驱逐阴霾,谣言止于公开。公职领导干部每年公布自己的财产情况,就等于每年在向他敲警钟,迫使他经常注意廉洁自律,这是真正爱护和保护广大干部的好方法。从根本上说,官场腐败涉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重要、那重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的联合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公开官员财产状况”,有愿望者达77.5%。早在2007年9月13日《法制晚报》就报道,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在监察部揭牌时,该局领导人就预告,久为举国上下关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正在抓紧研究中,将适时建立。如今,已有新疆阿勒泰地区敢于吃第一只螃蟹。
  当然,落实官员财产公示制需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要求主要官员带头申报,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通畅的举报机制,对公民举报的查处及时、到位等。世上事,惟其难能始可贵。在抗震救灾中,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之下,水电断绝、交通破坏、信息不通、余震不断。然而,从国家主席、总理到来自不同战线的普通一兵,万众一心,赴汤蹈火,硬是从瓦砾下救出五万多幸存者。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效之前,有些人疑虑丛生。甚至视为畏途。然而,《条例》生效之后,首先获益的,就是此次抗震救灾。信息公开不仅激起公民极大的参与热情,还扫除了各种流言蜚语,使政府形象为之一新,举国人心大振。信息公开,也有力地支撑抗震救灾全过程的反腐、防腐。信息公开,天没有塌下来!这一切,将使新疆阿勒泰这只蝴蝶扇起反腐风暴的大气候。公众期待新疆阿勒泰地区能够出经验,出实效,更期待此类《规定》能早日纳入法制轨道,使之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使得晒在阳光底下的,不仅仅是官员的财产,还有他们的行政行为、道德操守,并在全国范围内扇起新一轮人民切盼的反腐风暴!
  
  (责编 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