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一个败类的心路历程

作者:王高岩

字体: 【




  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些山东代表在谈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廉政建设时,不约而同地结合本省情况提到了孔繁森、孔繁礼这两个名字,说他们同为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同为齐鲁大地的子孙,名字虽一字之差,但为官、为人之道却相差甚远。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不愧为领导干部的楷模;而孔繁礼则“一心贪财,两手罪恶”,是领导干部中的败类。
  孔繁礼是山东省经贸委原副主任,因任职期间收受贿赂上百万元,2007年被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孔繁礼是怎样一步步演变。最终踏入罪恶深渊的呢?
  
  曾经清廉
  
  孔繁礼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曲阜一个普通农家。1968年参加工作,1971年入党,1979年调入山东省经贸委工作。先后担任过科员、企业处副处长、调研法规室主任、综合处处长,2000年6月被任命为山东省经贸委副主任。经过奋斗,他由一名一般工作人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副厅级领导干部。
  孔繁礼刚到省经贸委工作时,全家为他能成为政府官员而高兴,一生务农的老父亲曾多次对孔繁礼说:“到省里当了干部,一定要为人民多办事,奉公守法,好好工作,做一个好官!”“爹,您就放心吧,我会的!”孔繁礼回答得很干脆。到了经贸委后,孔繁礼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愿意结合工作实际思考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研究新办法,并根据部门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他的很多观点和想法非常有见地,很受上级重视,还获得过省政府颁予的二等功表彰。他经过研究写出的《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等多部专著,以政府高官的独特视角,阐述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曾经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他在著述、讲课和一些相关的会议上曾一再强调:“腐败是中国企业改制的大敌。一些贪官为了一己私利,念歪了中央的改革经,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改革的大敌!”并言之凿凿地表示:“我最恨贪官!”
  从孔繁礼受贿案的卷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年以前,他的确像他说的那样,憎恨腐败、憎恨贪官,还是比较清廉的。夫妻二人与儿子一家三口,完全靠工资生活。他好学习,因此每个月买书、买资料花去不少钱,家中并无多少积蓄,甚至有时遇到用钱多一点的事还犯难。一次他老父亲有病,为了给老父亲治病,他还四处借钱,很多朋友都不相信一个堂堂省政府热门机构的处长,日子过得如此紧巴。
  
  位高人变
  
  孔繁礼在自己的忏悔录中写道:“近些年随着职务的升迁,工资连续增长,待遇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条件已经很好了,但是却私欲膨胀,难以满足,以致于道德底线下降,甚至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都丢掉了。”的确,孔繁礼的堕落是当了副主任以后开始的。当了省经贸委的副主任后,地位高了,权力大了,接触的面也宽了,巴结他的人也多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生活,除了给他强烈的视觉冲击外,更多的是对他思想的腐蚀。渐渐地孔繁礼发现,自己官不小,但生活质量太低,“人家想的是如何花钱享受,我为了生活常常得算计着花钱!”于是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干的多,得的少”。心理的天平开始失衡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2002年下半年的一件事,在他已经失衡的心理上扒开了裂缝。这一年孔繁礼唯一的儿子想出国留学,一直重视学习的孔繁礼很高兴,支持了儿子的想法。但在办理儿子留学手续的过程中,孔繁礼遇到了难题——儿子选择要去的国家,办理留学申请时。要求家庭必需有足够数量的存款,为孩子留学提供资金保证,这可难坏了孔繁礼。思量再三,他打起了手中权力的主意。2002年8月,济南某汽车营销公司经理陈某为取得进口汽车的配额指标,经人介绍找到孔繁礼,请他跟山东省经贸委下属单位一机电办公室打招呼。开始,孔繁礼以该部门不归其分管为由予以拒绝。陈某不甘心,多次找孔繁礼,并暗示事成之后定有重谢。这让为儿子出国急等钱用的孔繁礼动了心,经过细心斟酌,他在陈某报告上签上了“请机电办酌情处理”的意见。山东省机电办接到经贸委副主任孔繁礼签字的申请报告后,从国家分配给山东省2002年第二批汽车进口配额中,拿出了20个配额给了该公司。有了配额,陈某很快大赚了一笔,同时他也看到了孔繁礼的能量。为了抓住孔繁礼,陈某没有食言。他专门在济南舜耕山庄宴请了孔繁礼,极尽感谢后奉上了10万元人民币,并非常老道地为孔繁礼开了一张“退款收据”,以证明孔繁礼没有收受该款。看到陈某考虑得如此周到,孔繁礼将钱和收据一并收下。孔繁礼在第一次收下别人这1075元的同时,也亲手打开了自己走向受贿犯罪的大门。
  这次受贿解决了儿子出国留学办手续部分经费之需,高兴之余,也使孔繁礼实实在在认识到了自己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一个并非命令式的签字居然能换来10万元人民币。2003年3月,陈某再次持进口汽车配额申请报告找到了孔繁礼。有了上次的“愉快合作”,孔繁礼这次很痛快地在其报告上签了字,使该公司从山东省机电办又拿到了20个进口汽车配额。事后,陈某再次送上10万元人民币,孔繁礼则照单全收。
  
  放手疯狂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的“零风险合作”,孔繁礼的贪欲迅速膨胀,胆子也越来越大。为了支撑儿子留学后续所需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他开始在自己的主管领域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以至于2005年以后将这种交易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2005年2月,商务部会同公安部出台了《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根据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分配给山东省25个典当行名额,而分管上报审批工作的正是时任山东省经贸委副主任的孔繁礼。由于典当行业利润较大,山东各地市申报户数很多,竞争显得异常激烈。为了使各自的典当行能获得审批,这些申请人纷纷视孔繁礼为救命稻草,迅速地形成了一支特殊的行贿大军。向孔繁礼奔来。
  2005年5月初,临沂市个体户刘某向省经贸委申报成立典当有限公司,因临沂市申报典当行的户数较多,刘某为使其公司能够顺利通过审批,开始在孔繁礼身上下起了工夫。经多方打探,得知孔繁礼正在曲阜老家,便准备了10万元人民币,专程赶到孔繁礼的老家找到孔繁礼。刘某明言:“孔主任,典当行审批的事你多操操心,给你带来两条烟,你收下吧。”说完递上一个包。孔繁礼接过包,从分量上掂得出里面装的绝非两条烟,便说:“你的申报材料我已看过,省里还要进行平衡,你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材料。”“好!我一定按照主任说的办。”说完刘某就起身告辞了。送走刘某后,孔繁礼打开包发现内有10万元人民币,脸上立即露出微笑。到了月底,刘某见孔繁礼心安理得地收了钱,为了万无一失,又携带30万元人民币赶到济南送给孔繁礼。在收受了刘某贿赂后,孔繁礼当即表态:“材料做的不孬,这几天就能批下来。”果然,在孔繁礼的关照下,刘某的典当行顺利地通过了审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