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上海弃婴14年后洛阳相遇

作者:秦晓红 郑晓伟

字体: 【




  从国际大都市上海到九朝古都洛阳,山长水远、相隔千里。一对来自上海,被父母遗弃的双胞胎姐妹,却分别被洛阳市的两户人家收养。虽然两家人素不相识,经济生活条件迥异,但机缘的巧合,让两个小姐妹从14岁时相遇,在不知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姐妹俩开始了长达36年的相濡以沫之旅……
  
  巧相逢
  
  在洛阳瀍河两岸,王玲霞和买巧玲是一对非常出名的同龄密友。这不仅缘于她们实际上都是来自上海的弃儿,还因为她俩长得实在太像了。
  缘分开始于她们14岁那年,当时买巧玲正在洛阳市11中读初一。她的同班好友刘俊丽因父母工作变动,转到了洛阳铁路分局第二中学就读。一次课间休息时。刚刚转学的刘俊丽意外地发现迎面走来了“买巧玲”。她兴奋地上前打招呼:“巧玲,你怎么也转学过来了?”对方不解地看看她,径直从她面前走了过去。刘俊丽百思不得其解,就向一个叫周金玉的同学打听,这才得知对方是比自己高一个年级的王玲霞。刘俊丽吃惊地告诉周金玉,自己的好朋友买巧玲和王玲霞长得特别像,有可能她们是亲戚。周金玉闻听也觉得十分好奇,两人迫不及待地筹划让她们见面。
  第二天上午,买巧玲应邀来到刘俊丽家。在大门口,她一眼就看到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心不禁一阵狂跳。看到买巧玲,王玲霞也宛如看到了镜中的自己,内心惊奇不已。她尾随在后。也进了刘俊丽家。看到两个如此相像的小女孩一前一后走进来,刘俊丽的家人全都吃惊地瞪大了双眼。愣怔片刻,刘俊丽拍着手大笑道:“你们俩如果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别人肯定认为就是一对双胞胎。”听好朋友这么一说,买巧玲与王玲霞又互相偷看了一眼,这下她们感到仿佛是在照镜子,一时间有些恍惚。
  也许是见面后,内心的震动太大,两人在刘家人退出后,一直闷坐在床沿,足足有半小时,谁也没出声。最后还是性格开朗的王玲霞先开口问:“你多大呀?”买巧玲轻声回答道:“14。”王玲霞接着又问:“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买巧玲不假思索地回答:“1957年6月18日。”听到此言,王玲霞脱口道:“我是1956年12月18日,我是你姐。”听到王玲霞一个姐字出口,买巧玲心头热腾腾的:虽然年月不一样,但两人生日都在18号,也算是缘分。能认下这个姐,自己也不孤单了。
  王玲霞又问起了买巧玲的身世:“听说你原来是孤儿?”这一问,一下子刺痛了买巧玲的神经,童年时被母亲送上火车的模糊一幕再度浮现在眼前。买巧玲告诉王玲霞,她依稀记得自己是在上海火车站被妈妈送上火车来到洛阳。之后,她被一个买姓回族农民家庭收养。买家还有一个男孩,比买巧玲大了17岁。
  买家地处城郊的一个窑洞里,家境十分贫困。加之买巧玲又是养女。因此自小就饱受养母和哥嫂的打骂。童年的痛楚给买巧玲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饱经风霜的她无数次梦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醒来却是冰冷的窑洞和腮边苦涩的泪水……
  听完对方的讲述,王玲霞也不禁泪流满面。她一下子握住了买巧玲的手,激动地说:“我以前一直以为我是爸妈亲生的。可无意中听邻居说我也是坐火车从上海来洛阳的!”原来,就在那年冬天。在离洛阳东站不远的东新安街。王玲霞被洛阳一对没有儿女的汉族夫妇收养。养父母对她百般疼爱,虽然养父在她9岁那年就去世了,但母亲带着她改嫁给一位姓王的铁路工人后,继父一如养父一样疼爱她。她一直过得很幸福。
  相同的故乡、相同的经历挣脱了所有的矜持,两个女孩在说完自己的故事后,不禁抱头痛哭起来。
  哭过之后,两个自觉有缘的小女孩好奇地对比起她们的相似之处来。两人发现。她们除了五官很像外。眉心中间都有一个小小的麻子坑。更为巧合的是,两人都是O型血,还都患有先天性鼻窦炎,从来分不清气味。找到这么多相似之处后,买巧玲激动不已。在她脑海里总有一些模糊的片断:在上海拥挤的火车站台上。齐耳短发的母亲把她抱进车厢递给一个阿姨后。脸对脸把自己亲了又亲,好像舍不得似的……而且她残存的印象里总有一个穿红袄的双胞胎姐姐……因此,她大胆地猜测道:“我们会不会是双胞胎呀?”王玲霞马上反驳说:“如果我们是双胞胎,为什么生日会相差半年,而且我的养父母从来没有提起过我有个双胞胎姐妹呀!”
  听她这么一说,买巧玲沉默了。王玲霞连忙安慰她:“既然咱俩都是从上海抱来的孤儿,就算不是双胞胎。也是同命相连。是有缘分的姐妹。”买巧玲也点头说:“是啊,以后我们就是好姐妹了!”
  虽然只是初次见面,由于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两人有着说不完的话。分手时,两人依依不舍,你送我一程,我送你一程。最后她们发现两家竟然住得非常近。买巧玲家住瀍河东的瀍河镇中窑村徐家街,王玲霞则住在瀍河西的王股路四街坊,两家就隔着一条瀍河,相距还不到一公里。
  这次相见后,两人回家都对养母说起了这个奇遇。此时买巧玲的养母对这个女儿有一种深深的负疚之感。她告诉买巧玲,当年抱养她时。并没看见她有一个双胞胎姐妹,既然能在洛阳遇到一个和她如此相似的女孩,也是老天对她的补偿。而王玲霞的母亲听说女儿碰到一个和她来自同一个地方。有如此多相同点的女孩后,心里大为感慨,高兴地让女儿有空把买巧玲带回家来玩。
  两个女孩自此开始了相互陪伴、相互温暖的人生旅程。由于王玲霞家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每次只要家中做什么好吃的,她都会特意给买巧玲留下一份。此后,王玲霞在母亲为自己做新衣服时,都要求做两套,一套自己穿,一套给买巧玲穿。
  两人上班后。经济情况倒了过来。那时,买巧玲被招工到洛阳市搬运公司做了一名装卸工。而王玲霞因为继父去世,家境一落千丈,高中没毕业便在洛阳市火车站标准零件厂当了一名临时工。第一次发工资,买巧玲领到80元钱后,马上跑去给了王玲霞20元。以后的日子里,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买巧玲每月都要给王玲霞数额不等的接济。
  因为两姐妹来往频繁,被双方亲朋认错的事情频繁发生。更为凑巧的是,1981年,姐妹俩相继结婚时,找的老公竟然都是司机。王玲霞的丈夫蔡志刚是洛阳铁路分局的火车司机,而买巧玲的丈夫赵学建则是洛阳市公交公司司机。第二年,王玲霞生下了一个女儿,买巧玲生下了一个儿子。王玲霞的女儿刚刚记事起,每当有生人抱她,她都会哇哇大哭,只有买巧玲来抱她,她才笑逐颜开。
  
  血疑之惑
  
  因为长得像,又有太多相同点和心灵感应,王玲霞和买巧玲长大后,也曾猜测她们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特别是买巧玲因为那段铭心刻骨的记忆,总觉得她和王玲霞是双胞胎。而王玲霞却始终半信半疑。她觉得自己性格外向,遇事大大咧咧。而买巧玲性格内向,逢事小心谨慎。双胞胎的性格怎会有如此大差异!更何况,两人的年龄差距又该如何解释?
  为此,买巧玲回去问过养母,她的生日是怎么确定的。养母告诉她,送她来的阿姨只大体说了年龄,至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