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虚拟空间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作者:庆 丰 志 杰

字体: 【




  时下,上网冲浪已经成为老幼皆宜的事情,有人甚至到了一天不可无网的地步——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都在互联网上度过。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网民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烦恼——打开电脑。登陆互联网。还没来得及干自己想干的事。电脑屏幕上却自动跳出各种各样的广告页面,晃得人眼花缭乱。有的人。打开电脑后。一些黄色页面不请自到。疯狂地占领屏幕,让你看也看不得,关也关不上。自己的电脑自己控制不了,只得脸红心跳地去请电脑专家来对付。还有的人,电脑上的网络浏览器被莫名其妙地修改了,想上的网页上不去,想下的网页下不来:或是在下载有用的资料和软件时。强行被搭载了很多卸载不了的无用插件,占据了大量内存。让电脑运转速度变得像蜗牛在爬。喜欢网上交易的网友。不得不小心提防个人的有效信息被间谍软件记录,真可谓是处处掣肘,步步艰难。如此上网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人们气愤之余,不禁追问——谁在作怪?
  IT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流氓软件!
  国内知名杀毒软件企业金山公司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中国恶意软件数量排名第八。有99%的中国网民受过流氓软件骚扰。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超过130种恶意插件通过互联网传播。iResearch的调查数据也证实。2006年上半年新型恶意软件的受害用户数首次超过了病毒。成为了新的互联网公害。微软的报告显示。60%以上的Windows电脑用户都感染了或者感染过新型恶意软件。众多数据证明,流氓软件的危害已经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公害。它对网民及其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干扰。
  2007年4月5日。由网友自发组成的反流氓软件联盟,将第三家所谓的流氓软件提供商——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4月25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涉嫌侵权软件“很棒小秘书”所属企业)侵权成立。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94元。这是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迎来的首场诉讼胜利。两日后,北京首例反流氓软件案——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锐聪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正当竞争和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中。一审胜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两被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承担其相应的民事责任,判令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锐聪科技有限公司赔偿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3015万元。
  
  什么是流氓软件
  
  流氓一词。辞典上解释为“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对于流氓软件,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恶意广告软件(adware)、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共享软件(mMicious shareware)等等都处在合法商业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的灰色地带。它们既不属于正规商业软件,也不属于真正的病毒;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会给用户带来种种干扰。他们以强制、隐瞒、欺骗用户为最基本特征。帮助商业公司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抢夺用户资源,或者加载广告软件等。以牟取暴利。这些程序共同的特征是未经用户许可强行潜伏到用户电脑中。并且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强行删除后还会自动生成。
  中国互联网协会介绍。所谓流氓软件,主要是指未经用户许可,就强制安装进用户电脑的各类程序。这些程序不仅可以强制用户接受广告,未经用户许可便卸载用户电脑上的软件。甚至还能够监测用户的上网行为或者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流氓软件不像计算机病毒那样具有明确的法律概念。依照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11月22日公布的恶意软件最终定义,将其暂称为恶意软件。
  流氓软件从2001年起在中国诞生到2006年开始兴盛,经历了恶意网页代码时代、插件时代和共享插件时代,在2006年开始呈现病毒化特征。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上拥有多达近300款流氓软件。
  2005年6月。瑞星对流氓软件公开宣战。互联网上流氓软件肆虐的问题。成为媒体、用户和业界专家关心的焦点之一。一些干扰用户的软件在电脑用户中激起了公愤。在一项由网络行业协会发起的流氓软件网络调查中。有10款软件遭到网友强烈投诉,网络行业协会表示网民投诉情况多数属实。当年的6月19日。瑞星向软件开发企业、个人软件开发者和相关互联网企业发出倡议书:拒绝流氓软件,维护用户的权益和整个行业的社会声誉。7月11日,网络行业协会点名公布了10款流氓软件名单:3721上网助手、淘宝网弹出程序、ebay易趣弹出程序、dudu下载加速器、CNNIC中文上网软件、青娱乐聊天软件、很棒小秘书、百度搜霸、一搜工具条、中搜的网络猪软件。指出流氓软件大致具备6大特征:强制安装、浏览器劫持、干扰其他软件运行、诱导用户安装广告程序、无法彻底卸载、非法搜集用户信息及隐私。流氓软件妨碍了网民上网的自由选择权、知情权等权利。
  2006年,有IT业专家对流氓软件进行了分类:广告软件(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间谍软件(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浏览器劫持(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Winsock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行为记录软件(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恶意共享软件(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
  流氓软件在中国落户虽然才短短几年光景,但其经营者们大都面厚心黑,在他们的凌厉攻势之下。国内的电脑用户已经大面积中招。据估计。国内几乎所有的上网电脑,都曾经被强迫安装过流氓软件,有的电脑中甚至并存有多个流氓软件。
  在一个菜鸟级(新手)朋友的电脑里,IE浏览器工具栏上竟然排满了两排流氓插件。鼠标右键加长了一倍的菜单。这位老兄哭丧着脸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删掉他们。只好每隔一阵就重装一次系统,烦死了。他们这些入侵者。是不是我电脑里有什么东西他们都能看到啊。”
  不但新手中招,连一些骨灰级(老手)网友也不能幸免。供职于一家大公司的王先生被人称为电脑通。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一次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会上。他演示的大屏幕突然出现不堪入目的暧昧画面,还传出阵阵声音,时间足足持续了好几秒钟。王先生当场呆若木鸡。这次流氓软件袭击的后果是。王先生失去了这份高薪工作。
  由于计算机用户的绝对数量实在是太大。因此,找一个流氓软件分布情况的权威数据很不容易。但是,国内一家网络公司曾经坦言,自己的一款软件已经占领了国内90%左右的上网用户。这一比例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