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风火轮与溜溜族

作者:张 望

字体: 【




  在合肥,有位年仅22岁的大三男生,当众多师兄师姐仍在为找工作奔波时。他却已当上身价逾百万名副其实的老板,他就是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三年级学生张锦。张锦在不误学习的前提下,经过近3年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还为许多同学和朋友提供了勤工俭学机会。这一切凭借的仅是一副小小的滑轮。
  
  打工发现商机
  
  张锦的老家在皖西农村,2003年大一暑假时。张锦为了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独自一人去了上海打工,可先后找了多份工作,都没有落住脚。正在准备返回之际,那天他路过火车站广场。看到许多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汗流浃背、兴高采烈地在玩“直排轮”。好奇的他上前咨询,得知原来是一个“轮滑”培训班正在上课。张锦一下来了劲儿,央求现场的负责人给他一个机会学习轮滑。也许是他对轮滑有天赋,仅仅2天时间,他便学会了轮滑滑行技巧要领,当场报名做起了教练。在当教练的过程中,张锦发现这个所谓培训班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型直销。首先免费让小朋友试玩,一旦他们产生兴趣,再收取一定的学费,同时向他们推荐“直排轮”产品和护具。以赚取不菲的产品差价。因为基本上都是现场销售,所以不需要店面,只需向广场管理方交少量的管理费即可。忠厚勤快老实的张锦很快博得了老板的信任,就连器材的采购运输有时也让张锦来做。
  3周过去,一整套的流程接触下来,张锦发现,别看直排轮滑鞋只有小小的4只轮子,如果要置备下一套有些“模样”的“行头”,价格也不菲。如果是业余级的,一双品牌直排轮滑鞋,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七八百元,护腕、护膝、头盔加起来两百元左右。备齐这整套行头要花一千元左右,不过对于白领们来说。这笔花销完全承受得起。细心的张锦还调查发现,沪上较有名的轮滑鞋销售点每月有上千双的售出纪录,就连一些规模不大的体育器材商店。至少每月也能卖出三四百双。体育用品商家看好了人们在轮滑上的消费能力,不断推出适应初学者、中级学员和接近专业水准等各种类别的轮滑鞋。产品种类的增加。不仅满足了轮滑爱好者的需要,还使运动用品生产销售商获得了丰厚利润。于是在销售轮滑鞋的同时,精明的商家早就准备好一条龙服务,现场教学轮滑技术,或者举办短期的轮滑辅导班。让跃跃欲试的消费者付款后,马上能踩着“风火轮”飞起来,而张锦受雇的正是这样一个体育器材商家的培训部。那个暑假,凭借张锦的细心与热忱,他竟然发展了60多名儿童会员。推销掉近百套产品护具,博得老板的高度赏识,称他是个“推销天才”,而他的提成和奖励除去食宿各项开支,净得3500元!快开学了,和他年龄相仿的老板依依不舍送他在回合肥的大巴上,紧紧握住他的手邀请他寒假务必再来!张锦在大巴上当即兴奋地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老爸,这学期的学费儿子挣到了!”在父母的一片鼓励声中,静下心来的张锦敏锐地发现了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小轮子能滚出大产业,上海人玩儿,合肥人也可以玩儿!”
  
  3个月只招了1名学员
  
  回校后,说干就干,他在课余联系上广东一家滑轮生产厂家,可对方一听说他是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销售渠道的穷学生时,生硬地拒绝了他。以后再打电话去,对方干脆不接电话。没有产品一切都是白搭,张锦四处筹集了一万多元资金,在开学后不久的“十一”黄金周毅然踏上了南下开往广州的列车。轮滑鞋厂女老板对这个大学生的到来颇感意外,听了他在上海的经历后,为他的执著所打动,女老板破例不收他一分钱,借给他20套轮滑产品及护具代销,并用自己的专车亲自将货品运上火车!
  轮滑事业终于开张了!张锦没被暂时的成功兴奋冲昏头脑,为节省费用,他把场地锁定在休闲广场和居民小区内。第一个培训点他选择了和平广场,张锦和他的几个铁哥儿们在每个周末都带着“溜冰鞋”在烈日下守候“招生”。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公司。几个人又很年轻,许多家长似乎有所顾虑,两个多月无人报名。
  搭档心灰意冷,连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是否真的有市场。“也许合肥1人很传统,我应该在他们的接受方式上努力创新!”于是,张锦开始精心设计出自己的广告宣传单,大幅标题是:“你想飞起来吗?旱地轮滑,给你飞起来的快感!”宣传单上的简要文字说明是:轮滑运动是风行国内外的一项集惊险、刺激、健身、娱乐于一身的户外运动,自由式轮滑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普及。鉴于轮滑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已把轮滑运动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5个新增项目之一。张锦和几个伙伴滑着滑轮在广场上见缝插针地穿梭,不厌其烦地散发传单介绍,又整整坚持了一个月,到了2003年12月底。终于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报了名。这是他们招到的第一个学员。张锦和同学们激动得一塌糊涂,发誓噩把小女孩培养成舍肥最棒的轮滑手,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报名交了200元培训费后。那个小姑娘几乎每天傍晚都要给张锦打电话,请他教自己滑。尤其是那句“张叔叔,我在这要会又不会的当儿,瘾大着呢!”更加坚定了张锦继续自己事业的信心:自己认准的路。绝对是朝阳产业!两个星期后小女孩自己能独立“上路”了,孩子便在自己的小区与学校中成了“独立特行”的风光人物。有了榜样。孩子们对这个新鲜的体育运动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很快就有20多个孩子加入了轮滑一族。从此,每个双休日的下午,合肥最大的和平广场上,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套着黑色的护腕和护膝,脚上蹬着一双天蓝色的直排溜冰鞋。头戴深蓝或桔黄色的头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他们快活酣畅地穿行在宽阔洁净的广场上,引得许多路人驻足欣赏。运气来时挡也挡不住,从广州进的轮滑鞋一下全卖光了!张锦流着泪把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了广东老板,并迅速把前期6000元进货款打给了对方。那个女老板欣然鼓励他说:“小伙子,你用你的激情尝试到了创业的苦与甘,我敢断言,我听到你成功的脚步声了!”至此,张锦获得了这家大厂产品在安徽的唯一代理资格。事业要做大得有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良性运转,在掘得第一桶金后,2005年9月,张锦和另两名同学一起投资6万元,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旁的一个写字楼租间房,正式创立了合肥首家“世纪轮滑俱乐部”,并吸收数十名校友加盟,他们经专业培训后当了兼职教练。
  
  一年收3000“弟子”
  
  因为俱乐部的活动都在周末,对他们正常的学习影响并不太,一开始就得到了校领导及老师的支持。随着学员的增多,俱乐部从上海花高薪挖72名教练,增加教学点。2006年暑假,俱乐部迎来了第一个“旺季”。市区同时开设的轮滑教学点达到了近百个,仅教练就有100多人,每个教练带几十个学员。到2007年夏天,在俱乐部学习过的孩子已有4000多人。非常搞笑的是,由于学校很大,张锦招聘的教练中有不少校友竟然不知张锦的真实身份,以至在校园内相遇,常常叫他“老板”。“一边读书,一边当‘老板’,感觉还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