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嫁给英国穷人

作者:佚名

字体: 【




  许 菲/口述 张虎林/整理
  爱上一双蓝眼睛
  
  我是青海人,在国内做过模特、时装设计师,同许多爱追梦的时髦女孩一样,1995年我又满怀激情漂到了英国。
  11月的伦敦呵气成霜,街头商店琳琅满目的热闹也无法赶走冬的萧瑟。我从白金汉宫周边走至圣马丁教堂,听完大笨钟浑厚而凝重的报时声又匆忙奔向Leicester Square欣赏各种各样的传统表演。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坐落在Gowderstreet南边尽头的大英博物馆,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被大火焚烧过的石柱,老旧的大门似乎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历史。
  走入馆内,我直奔亚洲展厅,贪婪地看着一件件中国古老的艺术珍品:周朝的青铜酒壶、战国时代的编钟、初唐时的石雕菩萨……这些文物栩栩如生地放置在英国的博物馆里。
  在这里我遇见一位名叫威廉的英国男子,他对每件中国艺术展品身后的故事如数家珍,当说到英国从中国掠夺这些珍品的尴尬历史时,他措词极为小心,这位先生身材高大健硕,脸上棱角分明,虽然不是詹姆斯·邦德,但字正腔圆的伦敦音,隐忍而含蓄的微笑,举手投足间的绅士风度,以及浑身散发的贵族气质,很快赢得了我的好感。
  因为聊得开心,两小时后,我们坐在对街的PUB共进晚餐。这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酒吧,经典的壁纸、地毯、窗帘、镶嵌玻璃,室内的每一样装潢都尽可能保留着它辉煌时候的模样,我感觉时光倒流,仿佛生活在100年前。此刻,空气中飘荡着美妙的音乐和花香,极品红茶和银制茶具摆放在铺有纯白蕾丝花边桌布的茶桌上,我们落坐后,侍者像变魔术般用小推车推出各式精美茶点,让我食欲大开。
  我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已经十点多钟了。突然响起了摇铃声,我好奇地问他,威廉说为了怕顾客饮酒滋事,PUB卖酒的时间也受到严格限制。通常到夜间十点半时,老板就开始摇铃,叫大家要买最后一杯的就快点,不然时间过了,迫于法律规定,就算再熟的顾客,也无法再为大家服务了。于是,我们赶快喝完杯里的红酒,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家酒吧。
  经一位国内熟人的推荐,我很快在一家时装公司找了份搞设计的工作,虽然400英磅的周薪仅够维持正常开支,但毕竟在伦敦站稳了脚跟。威廉在一家经营化学仪器的小公司工作,这天我刚好路过那里,就顺便去看他。只见威廉在办公室里面露痛苦之色,我赶忙问他:“哪儿不舒服?要不要马上去医院?”他却捂着胃说:“谢谢,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不料,这时他的两位朋友来访,一坐下就天南海北地神侃起来。可怜的威廉,只好忍着胃痛很艰难地抬起头来陪他们聊天。而那两位先生只顾说自己的,根本就没看见威廉的痛苦。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其中一人掏出三明治,一边大嚼一边大聊。性格直爽的我看不惯这场面,就上前对两位客人说:“他现在胃很难受,请你们到楼下为他买一杯咖啡和一份甜点好吗?”两位英国客人很惊异地看着我,不知如何回答。吃着三明治的那人说:“我身上没带钱。”另一人则转过脸去不理我。我只好自己跑下楼买回了热咖啡和甜点,捧到威廉跟前。他哪享受过这等关怀,连声道谢,双手接过,竟放在桌前痴痴地看着。我说:“吃吧,吃下去胃一暖,也许就不疼了。”他像个听话的孩子,三两下就把我的关切吞进去了。“嘿,我的胃真暖和,一点都不疼了!”我趁机对他的两个朋友讲起了人情课:“恕我直言,你们也太不近人情了!无论中国人或英国人,都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情谊和关怀。像你们这样冷漠,怎么能交到好朋友并得到别人的关爱?”
  第二天见到威廉时,他蓝眼睛里蓄满深情地对我说:“你昨天的行为太让人感动了,我的朋友说,你是个美丽善良的东方天使!而我们英国人独立意识太强,破坏了人和人之间应有的依赖和关怀,好像不懂得付出了,也不懂得接受人情。”说这话时,威廉满脸的柔情。那憨厚的模样,比起法国男人的浪漫,意大利男人的热情,美国男人的主动更加撩拨人心。
  
  嫁给穷人
  
  不久,威廉邀请我到他的住处去玩,凭着女孩特有的敏感,我觉得那双深情的蓝眼睛里蓄满了爱意。那天我对自己的打扮很满意,略施粉黛,长发飘逸,婀娜的身材配上刚买来的新款时装,走在街上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这是我第一次来他的住所。在低回、抒情的音乐背景下,白天像阳光一样的快乐和清朗的自己,这时变得舒曼、柔婉了。他大胆地将我轻拥入怀,在他宽厚的怀中,我俩沉湎于情爱的海洋里。
  午夜时分,我站起来和威廉道别。他将双臂放在我的两肩上,用他柔情似海的眼睛看着我:“为我留下来吧!”我对他摇摇头。“为什么?你不爱我吗?”他有些困惑地看着我,我笑着说:“我比谁都爱你,可是今夜我必须离开。”他糊涂了。
  威廉一语不发地送我上了出租车,我看见他蓝色的眼睛变成了忧郁的海。按威廉的西方逻辑,我既然爱他,就应当留下来与他共度良宵。他哪里知道,传统的东方女孩把性看得很严肃,只有在新婚之夜,才会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所爱的人。
  3个月后,威廉向我求婚,我爽快地答应了。当时他住在大学时贷款5万英镑买的小房子里,厨房、卫生间虽一应俱全,但卧室和客厅都小得惊人。此房的二楼租给了大学生,每个月收取400英镑的房租,威廉要靠这个收入偿还房屋贷款。因为他上班的那家小公司业务萧条,他的薪水比我还低。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威廉亲自粉刷了我们的小家,铺好了一条漂亮的石砖路,种上了很多花。新婚之夜,他很浪漫地在床的周围悬挂了许多圣诞节的彩灯。没有钱去酒店,我们就在家里点燃了蜡烛,喝红酒庆贺我们的新婚之喜。
  婚礼是在我到伦敦半年以后举行的,为了多赚些钱,威廉在婚礼当天还在博物馆做兼职。他邀请了他的母亲和姐姐一起帮我们操办,昂贵的婚纱和鞋子是他攒了几个月的钱买的。婆婆亲自为我缝制婚纱配套的披肩和手套,威廉的大妹妹给我准备了婚礼用的鲜花,二妹妹借我珍珠项链,小妹把她男友刚送给自己的铂金耳环也借给了我。尽管我们的婚礼简陋得甚至有点寒酸,但是威廉告诉我,婚后他一定会努力赚钱,让我过上好日子。
  威廉非常喜欢吃我做的中国菜。在节假日,当别人大把地花着英镑出国旅游时,我俩就手挽手逛露天市场。有趣儿的是,伦敦市场上的蔬菜水果,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因为英国日照时间太短,且劳动力成本很高,所以,还是从国外进口较为合算。
  英国人吃的黄瓜、西红柿和土豆,大部分都是从西班牙进口。有一种菜,英文名字叫“中国叶菜”,类似我们的大白菜,但个头较小,帮少叶多,产地却是葡萄牙。大葱从埃及进口;胡萝卜和扁豆,分别从荷兰、肯尼亚进口。在英国市场上,也能见到中国农产品,主要有大蒜和花生等。一个网状小袋装三头蒜,售价1英镑,约合人民币16元;超市里,一根黄瓜的售价,竟也相当于14元人民币。我经常看到一根黄瓜被英国人切成两段来卖,这种情景在中国是没有的。
  我突发奇想,伦敦的中国人都热衷于经营服装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