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并非所有坏事都可以变好事

作者:孙信成

字体: 【




  国人有一个传统比较怪异,喜欢从失败中寻求自我安慰。比如,遭了劫,说是财去人安;丢了官,说是无官一身轻;受骗上当,说吃亏是福;命运多舛,说是好事多磨;遇难生还,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人过四十仍然一事无成,说是大器晚成……总之一句话,能从“不好”中挖掘出“好”的潜力,从“消极”中发现“积极”的因素,从“坏事”中看到“好事”的曙光,从“失败”的苦涩中嚼出“胜利”的甘甜来.乃至喜从悲来,眼泪未干竟笑出声来。
  2004年4月11日郑州煤电(集团)公司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4天5夜,共109个小时。通过营救,他们最终得以逃出死神的魔掌。一时间,“坏事变好事”被炒得沸沸扬扬。郑煤集团的领导人面对记者的摄像镜头侃侃而谈,说“4·11”透水事故的成功救援,从机制、队伍、决策、实施、环境等方面。都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成为抢险救灾可借鉴的宝贵财富,创造了煤矿事故救援历史上罕见的奇迹.成为煤矿事故抢险的一个成功范例。一起违章操作酿成的事故,淹没在一片报喜声中。
  出现险情不细查深究,反而沉浸在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中。“歌舞升平”中矿工们继续冒险下井.终于酿成新的惨剧——仅仅半年以后,即2004年10月21日,郑煤集团再次发生震惊全国的特大矿难事故.断送了148条鲜活的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究竟说明了什么?
  因为违章而造成重大事故,因为蛮干而导致险情的发生。但是,因为“坏事变成了好事”,人们在暗自庆幸的同时,对那些本该汲取的教训忘了汲取;本该制定的整改措施。无暇顾及:本该堵住的安全漏洞,依然在觊觎着矿工的生命。所有这些,实际上是又一场悲剧即将上演的序幕。
  坏事变好事是以发生坏事为前提的,甚至是亡羊后的“补牢”,只能说明那里确实存在坏的因子。作为领导者,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需要的是汲取教训,虚心反省,认真整改。很多错误一旦铸成,并非当事人的忏悔就能挽回。即使做到了亡羊补牢,也只不过表示出现错误后的行动与态度.根本无法就此抵消已经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根本无法推掉自己对错误应负的责任,哪里来的津津乐道、得意忘形的脸面和底气!
  坏事变好事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并非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怎样变成好事,关键在于事主能否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否直面问题,承认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动不动就是坏事变好事,骨子里是对灾难、对责任的一种逃避,心存侥幸,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反思都可能是肤浅的而不是刻骨铭心的,用不了多久,难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这种化解灾难的方式是变相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是自戕式自慰,根本无补于事。
  生物医学上有一个理论,疼痛可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生物体如果缺少疼痛所提供的自我保护本能,其身体将极易受到伤害。因而,“疼痛以非凡的方式日日保护着每一个健康的生命”。人类对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有种种推测,其中有一种推测是由于恐龙躯体过于庞大,其尾部受到的刺激信号传到大脑需要8秒钟时间。正是由于恐龙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是疼痛刺激反应太慢,导致它在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时不能快速作出应急反应保护自己,最终导致这个庞然大物的灭绝。因此,我们实在应该珍视这种疼痛的本能,应该对疼痛怀抱一种敬畏和感激。我们必须时刻倾听来自我们身体的各种或隐或显的微妙的疼痛信号。同样,我们也要以更加虔诚的心态,敏锐感知来自身体以外的痛苦——人世间的一切不幸,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责编:金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