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会议拒绝腐败

作者:严 羽

字体: 【




  一
  
  中国的会多,一年要开多少会,多得无法统计。在浙江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把与高效行政取向不符的文山会海问题狠批了一回。吕祖善介绍说,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统计。2004年省政府下发通知召开的全省性会议111次。“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平均2.1个工作日要召开一次全省性会议啊!”省级会议如此。市级、县级的会议更多得无法统计。大凡干部。大多泡在会海里。有时一天连着开四五个会。有时一个会一开就是四五天。会议“淹死”了多少干部,没有人知道。来自会议市场上的一些信息表明:1999年,北京只有一二百家服务于会展的专业公司。而到了2005年竟达到4000家以上。如此众多的公司靠会议生存,会议之多可想而知。会议泛滥成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会议历来是从上到下层层贯彻。级级传达。循规蹈矩。纹丝不乱。不管会议重要不重要。也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一层一层慢慢传达。有条不紊,按着步骤来。其实,现在的媒体、网络已十分普遍,有什么必要如此浪费人力物力呢。所以要层层传达。主要是用以显示各级领导人的重视,层层强调,层层加码,“确保”中央会议精神贯彻到基层。因为,如果不如此这般的开会。有些干部就显示不出其威严。也有些干部便无事可做。2005年全国“两会”提出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于是,有些省开会贯彻“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达到10%以上。市里便提出要达到12%以上。县里也就提高到15%,乡村的目标就更高。这样热热闹闹地开会贯彻落实,似乎将中央的精神落到了实处,其实年终考核又是另外一回事。完不成任务便掺水,确保不折不扣完成。正如一副对联所描写的:“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这是特点之一。
  特点之二是有很多会议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是领导人随心所欲,仿佛不开会不足以引起重视,因此将会议开成了“马拉松”。一些地方开会成瘾,不管大事小事,有用无用,都要开会;本来可以现场拍板就地解决的事要开会;本来可以一次会议解决问题非要开数次会才行:可开可不开的会要开;可长可短的会要长开;可大可小的会要大开;一个问题涉及几个部门的。几个部门都要开,形成会议大交叉。会议连环阵。难怪有个顺口溜说:“干实事。没时间。就是开会念文件。一级一级接着念,念过文件下饭店。”这是对会议太多太滥的辛辣讽刺。
  特点之三是很多会议没有重点。领导人讲话互相重复,有不少是空话、大话、套话;讨论发言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会议程序形成固定模式:主持会议者开头说上一大通。主讲人报告洋洋洒洒数万言,领导指示一大套。结束时主持人又将报告精神重复讲一遍。听得台下人耳朵生老茧,而且讲话稿都是秘书写好。领导人照本宣科。秘书写稿也是抄文件、抄报刊、抄电脑。大一、二、三,小1、2、3,完全是新式八股文。假大空的东西太多,结合实际、有针对性、活生生的东西太少,以致许多领导人的讲话缺乏鼓动性、新鲜感。缺乏感召力,既抓不住人,也打动不了人。以致说者声嘶力竭。听者昏昏欲睡,就是那些强打精神似乎在认真听讲的。又有几个不心猿意马开小差?有的干脆三番五次上厕所。
  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推出一个讽刺小品《汇报咏叹调》。小品对当前会议中的官话、大话、套话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是。笑过之后留下的却是酸楚与心痛。只要我们留心有些会议。居然与小品中的人物语言惊人的一致。与会人员在会上开展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因此。有人把这类会议称之为牛皮竞赛会。
  越是贫困地区会议越多。而且还偏重于经验交流会、成果汇报会等。别看地区落后。可介绍经验却是一套一套,头头是道。引得兄弟市县、行业部门纷。纷前往学习取经。在江苏北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中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苏南搞发展,苏北出经验。”据报道,西南某县以出“经验”闻名全省。连续几任书记、县长都因为出了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先后当上了更大的官。有的地方或单位。本来只有芝麻大一点儿事。可在会上介绍时。却大肆添油加醋。弄出一、二、三、四,1、2、3、4的一大串“经验”来。有人不惜编造故事。大玩数字游戏。炮制出虚假的“经验”以欺世盗名。有一个市就曾将一个最穷的村民之家一夜之间弄成全市的“小康之家”,并将此作为典型在会上介绍,组织与会者前去参观学习。这样的“经验”祸害了一方人民。
  开会是为了出成果。只有出了成果才能得到上级的器重。也才能加官晋级。这类会议往往是现场会、观摩会等。形象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会议开得热热闹闹.上级来人看得欢欢喜喜。会议上牛皮能吹多大吹多大,“不怕说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能想到就敢吹。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曾经筹备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黄牛工作会议。会场布置在从蒙城到利辛、涡阳三县的公路边上。会前,王怀忠下令,要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两旁搭建一批牛棚,每户村民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参观。很多村民家没有牛。只好花钱从别处租来牛放到牛棚中。王怀忠在会上大吹特吹:“阜阳是全国第一黄牛大市。年饲养量超过200万头。”实际上,阜阳黄牛存栏量只有几十万头。全国性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自然给王怀忠脸上贴了金,王怀忠不久升任副省长。
  
  二
  
  会议之风为何愈刮愈烈。一些干部为何对会议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原来主办会议、参加会议都是大有油水的。揭开会议腐败的内幕,令人触目惊心。
  公款消费,吃喝玩乐全报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会不但不要交食宿费,而且吃喝玩乐全部由会议一包到底,散会时还有价格不菲的纪念品.难怪一些干部热衷于开会。据国家审计署2004年公布的审计结果透露,2000年5月22日至24日。国家电力系统在武汉召开“强化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的会议,短短三天时间,竟然耗资数百万元.125名与会官员,人均花费2.4万元。与会者食宿用去9l万元.接待耗资82万元,发放礼品99万元。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一人三天就挥霍公款8.4万元。国电公司会议腐败仅是国家审计署揭开的冰山一角。会议公款消费已成了当前政坛上公开的秘密。
  借会旅游,世界各地到处跑。开会不在会议室.而是到风景名胜区游山玩水,这是中国近年来会议主办者的法宝之一。一些干部不仅游腻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还借开会之机,出国大开眼界。赌场、妓院也要光顾一番。据《西安晚报》披露,记者到重庆某地采访时发现,尽管并非节假日。宾馆、酒店依然爆满,原来是几个全国性的会议同时在这里召开。记者看见,一个三、四天的会议,却只有一天或半天的会期,其余时间则是到风景名胜区旅游。有人还带着家属,一起“绑”着公款消费。更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研讨会”。从南宁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