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没有文化才是最可怕的!”

作者:张正直

字体: 【




  就在全国一些大款们哀叹穷得只剩下钱了的时候,在沂蒙山区有一位腰缠万贯的女大款,她鄙视时下流行的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款的生活,却对科学、文化知识情有独钟,已是一大把年纪,却做出了一个惊世壮举。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马厂湖镇中学里,有一位年近半百的中学生叫蒋庆芝,她不但是全省惟一的一名年龄最大的中学生,就是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她就是远近闻名的首富“蒋大枣”。
  一个大把年纪的女人,家庭又那么富有,为什么还会有这种追求呢?
  
  难圆读书梦
  
  蒋庆芝出生在沂蒙山腹地的苍山县,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她自小聪明伶俐、懂事听话,但无奈家庭却很不幸。她5岁时,父亲去世,姐姐常年有病,弟弟还不满6个月。父亲病故后,母亲要到生产队里和男劳力一样挣工分,家务活就无法选择地落在蒋庆芝瘦弱的肩上。她上要伺候有病的姐姐,下要照顾不足6个月的弟弟。繁重的劳动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她瘦得皮包骨,许多好心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同情地说,这个孩子的命真苦。
  到了学龄,和她同龄的孩子们都纷纷背着书包去上学,但母亲却一直让她在家里干活,她是多么想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唱着歌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呀。她多次跪在母亲脚下,请求母亲:“娘,让我上学吧,等我长大了会好好孝顺您的。可每次母亲总流着泪说:“孩子,我还要到地里挣工分,如果你上学,谁来照顾你的姐姐和你弟弟?咱家里喝西北风呀!”
  1973年秋,蒋庆芝的母亲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她将刚满6岁的儿子和有病的女儿叫到床前,亲手交给蒋庆芝,流着泪对庆芝说:“孩子,娘知道没让你上学对不起你。我就要去见你爹了,你,你姐姐和你弟弟就交给你了。”蒋庆芝跪在母亲的床前回答:“娘,你就放心地走吧,我会照顾好姐姐、弟弟的。过了年,我就送弟弟去上学。”母亲一阵剧烈的咳嗽后,又问庆芝:“孩子,你还怨恨娘吗?”蒋庆芝使劲地咬着胸前的那条黄黄的大辫子,摇了摇头。过了不大一会儿,母亲便撇下了三个子女,撒手西去,可怜的蒋庆芝哭成了泪人,姐弟三人成了孤儿。
  送走了母亲后,蒋庆芝和姐姐、弟弟相依为命,并独自一人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第二年秋天,她将弟弟送进了小学。从此,无情的现实也彻底粉碎了她的读书梦想。
  
  致富神话
  
  眨眼十多年过去了,蒋庆芝长大成人后,经人介绍,嫁给了临沂市兰山区东迭庄村村民陈宝柱。陈家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由于姊妹多,陈宝柱也没上过一天学。蒋庆芝嫁到陈家后,不但没分到一分钱的家产,而且分担了250元的债务。对此,丈夫很灰心,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蒋庆芝劝丈夫说,穷没有穷到底,富没有扎下根的,并鼓励丈夫振作起来,想办法赚钱,自己当老板。她们夫妻俩先后做过贩卖水果、承包鱼塘和搞石料运输的生意,但都赔了钱,且欠下了一屁股债。
  1990年,看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蒋庆芝下决心不再守着家里这份穷日子了,打算到外面闯一闯。经人介绍,她来到了邻乡的一家养鸡场打工。这是一家占地1000余亩、存栏量500余万只、规模庞大的养鸡场。在这里打工,蒋庆芝每月能赚到300元的工资,这对于一般的家庭妇女来说在当时也该知足了。但对于蒋庆芝来说,却很不满足,她总盘算着发大财,自己能够当老板。她一边打工,—边寻找着发财的机遇。
  机遇终于找上门来了。一天上午,蒋庆芝到厂财务科领工资,发现厂里有几个开着拖拉机的农民来买鸡粪。怎么,鸡粪也能卖钱?她感到很奇怪。受好奇心的驱使,她走上前去询问。从中了解到这几位农民都是临沂城附近很有名气的菜农,他们来买鸡粪是用来种蔬菜的。菜农们还告诉她,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绿色食品,不喜欢用化肥种的蔬菜了。用鸡粪种的蔬菜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高,况且鸡粪比化肥便宜。听到这个消息,蒋庆芝的跟前豁然开朗,她顾不上领工资,连忙跑回家将这个信息告诉了丈夫。陈宝柱,开始不相信,到了几个蔬菜基地考察一番后,便欣喜若狂地赶回家中,对妻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把这个养鸡场的鸡粪全都包下来,然后,推销给方圆几百里的菜农。”兵贵神速,当天,夫妻二人便找到了养鸡场的场长,谈出了他们的承包意向。面对着场里堆积如山、臭气薰天、正愁着没地方处理这些鸡粪的场长一听,喜出望外,以极低的价格匆忙和他们夫妻签定了合同,并限期要他们夫妻俩把鸡场里的鸡粪全部清理掉。蒋庆芝和丈夫马上在邻村租了一块废弃的场地,然后雇了30多辆拖拉机,昼夜不停地运鸡粪。蒋庆芝干脆辞掉了工作,专门看守粪场,让陈宝柱负责到全省各地的蔬菜基地联系客户。
  很快,蒋庆芝的鸡粪以其粪质好、价格低、不搀假赢得了客户们的青睐和信任,相邻各省、市的蔬菜种植大户纷纷来到蒋庆芝这里购买鸡粪,货供不应求。蒋庆芝以每吨50元价格买来的鸡粪被客户们抬到每吨240元。这些鸡粪远销到寿光、章丘以及江苏、河南等地。旺季时,前来购买鸡粪的拖拉机、汽车排出了3里多路,蔚为壮观。随之,不尽的财源滚滚而来。
  在此基础上,蒋庆芝又一鼓作气,承包了邻乡另外二个养鸡场的鸡粪,并购买了17辆拖拉机,组成了鸡粪专运队。蒋庆芝的鸡粪生意越做越大,到1994年底,蒋庆芝拥有的资产已达百万余元。家里盖起了楼房,买了手机,有了轿车,陈宝柱由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鸡粪大王”;蒋庆芝也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女大款。
  
  不当睁眼瞎
  
  1996年,肉鸡市场出现了疲软,养鸡相继出现了倒闭或转产。蒋庆芝的钱也赚足了,丈夫陈宝柱贪图享受,不想再做鸡粪生意,他准备到城里买座洋楼,全家搬迁到城里去,享受一下大款生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后,立即遭到妻子的反对。“人家说,十万八万不算富,一百万元才起步,我们这么点钱你就烧包。”蒋庆芝边数落边教育陈宝柱,“最近,我听村里人说,镇里在搞什么农业结构调整,你快去看看有什么适合的项目,我们还要继续致富。”听了妻子的劝说,陈宝柱心里很是惭愧。
  199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陈宝柱承包了40余亩土地,投资8万余元,搞起了农业结构调整,准备在大款妻子面前也一显身手。镇政府还专门派了一名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陪他到山西引进了一批梨枣、酸枣、雪枣的枣苗,办起了优质枣园。陈宝柱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番,决心走一条科技致富的路子。
  随着枣园的建立,一系列的问题也相继冒了出来。由于他们新建的枣园科技含金量极高,必须采用像环割、环剥、喷施激素等新技术,可他们夫妻俩人都不识字,一些先进的枣园管理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为此,夫妻俩心里万分焦急。看到丈夫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时,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梦想一下子在蒋庆芝心里激活了,并且越来越强烈。她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对丈夫提出来。
  一天傍晚,夫妻俩正在一起吃晚饭,蒋庆芝小心翼翼地对陈宝柱说:“宝柱,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不知道你同意吗?”陈宝柱一愣,结婚近20多年来他第一次发现妻子和他说话这样拘谨,便问:“庆芝,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快说。”蒋庆芝看着丈夫,一字一句地说:“宝柱,我想到村里的小学去上学。”“什么?”陈宝柱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从指缝间滑落下来,他压根儿没想到妻子会有这样荒唐的想法,便劝说道:“庆芝,你开什么玩笑?在过去你这个年龄都是当奶奶的年纪了。这件事你可要好好想想,你看咱的儿子都马上要上大学了,你才上小学,就不怕人家笑话咱?”“难道我们没有文化人家就不笑话咱?”蒋庆芝反问丈夫。“宝柱,现在我们虽然有钱了,可我们连个字都不认识,像个睁眼瞎一样,我感到很没有意思。如果我们的大枣丰收了和人家签合同怎么办?”陈宝柱一想,妻子的话也有道理。可学校那边能同意吗?当晚忐忑不安的陈宝柱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校长家,将妻子的想法告诉了校长。想不到,校长竟一口答应了,还对宝柱说:“这是件好事,应当支持。”并让他告诉妻子,明天就可以到学校报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