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精选集
《祸匣打开之后》E书信息
科幻小说《祸匣打开之后》
作者:宋宜昌
【封面】
【图书信息】
书名:祸匣打开之后
作者:宋宜昌著
ISBN号:
价格:0.95
出版地:兰州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2
页数:265页
开本:19cm
【作者肖像1】
【作者肖像2】
【作者简介】
宋宜昌(1948-),男,山东莒县人,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军事专家,当代极富影响力的军事文学作家。曾赴农村插队务农,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自控系,历任甘肃科技情报所外文资料员,科普出版社编辑,副编审。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宋宜昌就以多部海战史及二战军史小说闻名全国。主要作品有描写美日太平洋战争的《燃烧的岛群》,写德国潜艇战的《北极光下的幽灵》,写纳粹王牌战舰“提尔皮茨”号战斗历程的《北方的孤独女王》,写德国非洲兵团的《沙漠之狐隆美尔》等。此外,还有两部科幻题材小说《V的贬值》、《祸匣打开之后》。
近年来,宋宜昌又以军事时政、军事历史评论及相关著作闻名全国。在《舰船知识》的多家有影响力的军事杂志发表文章,常受新浪网等媒体邀请评论国际时政、军事,颇受广大军事爱好者欢迎。宋宜昌近年来也撰写了多部极具思想价值的军事著作,包括:《武士道精神的发源》、《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解读富勒》等。
此外,他还是一位视野广阔、知识丰富的科学和历史观察家。著有军事科普读物《火与剑的海洋》、《大洋角逐》等,英语记忆专著《风暴谜式英语单词速记法》,经济学读物有《魔杖-美元独步世界之谜》等。
【内容简介】
《祸匣打开之后》,作者是宋宜昌,写的是地球上的一次大地震,无意中激活了深埋海底的外星“西米”种子,他们来自大麦哲伦星系,因为本星系太阳的毁灭而向其他星系派出了庞大的移民舰队,其中的一个分支在几万年前选中了地球。于是,地球人与外星人争夺生存权的战争开始了。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那仍然是一幅无人超越的波澜壮阔的全景式战争画卷——从南极到斐济,从海参崴到广州,从复活节岛到科罗拉多大峡谷;元首、军官、科学家、商人、战士、平民、土著的个人际遇与地球的命运关联;从直接摧毁物质文明的定向能武器,到针对人体免疫力的病毒武器、针对农作物的生物武器,到摧毁人类意志的思维波,双方斗法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而每一次应对失误都意味着人类的灭绝。在抗争中,人类开始对自身和自己的文明作出反思——人类该向何处发展?
这是发生在二十二世纪初叶的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一次全球性的特大地震,于无意间激活了千万年来隐遁于冰下的高等生物,灾祸之匣打开了。
这是一群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地球人的外星西米,出于独霸地球、夺占生存空间的自私目的,他们运用物理、生化、武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向地球人施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袭击,使地球濒临毁灭边缘。面对外星恶魔的不可一世,中国及世界各国的优秀儿女,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主持正义的其他外星人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西米们的攻击,赢得了地球保卫战的胜利。
全书场景广阔,想象丰富奇特,写法活泼新颖,寓知识性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读来赏心悦目,使人眼界大开。
【推荐词】
一个在现在看来很俗套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但神奇的是这是中国人写的,而且叙事风格类似阿西莫夫等人的小说,开篇由多条支线最终汇集到一条主线,且整篇小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看完了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哪个中国科幻小说作者看多了外国科幻名著后的产物,并且会觉得虽然故事大纲俗套,但描写并不生硬,也没有明显模仿的痕迹,反而有些独到的思想和情节设计,甚至多少有些科幻大作的风范,至少在国内没有见过相同主题又能达到这样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但是,这竟然是1980年的作品,作者宋宜昌。那个时代国内的科幻水平达到《珊瑚岛上的死光》、《飞向人马座》已经是很了不得了,但竟然会隐藏着这样一篇完全没有被意识形态控制,并且非常到位地描述了十余个各大洲国家生活状态的科幻小说,文学技巧和故事性绝对超过叶永烈的科普小说,也远比《三体》之类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科幻言情小说流畅得多。小说包含了政治、金融、社会、婚姻、思想、物理、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观点、理论,尽管都切入不深,但即便在28年后看来,也没有什么落伍或者可笑的地方,只是文中的苏联到2116年还没有解体,法郎和马克也依然流通。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中还有对性解放和一夜情的描写(1980年?!),而且毫无哗众取宠的意味,估计那时候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这个市场吧,在一篇科幻小说中完全由于情节需要而对性有非常自然的描写,这样的事情发生在1980年真是神奇,甚至“一夜情”这个词我至少也是在90年代后半期才第一次听说的。
当前国内推崇的《三体》之类的软科幻在我看来都是古龙体,这篇《祸匣打开之后》就可以算做金庸体。
ps,这篇小说的开篇就是一场超级大地震,其中描述的灾难和救援甚至国际救援状况现在看来非常贴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