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2

 



  美国军官莱博维茨在核大战后建立莱博维茨修道院,在宗教的名义下致力于保存幸免于难的书籍,因为人类社会在原子武器的辐射中崩溃。无辜的受害者们将怒火倾泻到科学家和代表人类文明的书本上面:袭击虐杀科学家,工程师,焚烧书本等等。
  接着,人类重新回到了蒙昧时代。
  本书开始于核大战(烈焰灭世)后六百年,当初的大屠戮已经过去,莱博维茨修道院默默地做着保存古代资料的工作,但这些修道士们已经没能力解读其中的内容,这一工作也变成了虔诚的宗教仪式。时间又向前跳了六百年,黎明即将到来。地球上出现了部落组织和比较原始的国家,还出现了简陋的大学。一个牛顿式的天才科学家降临,几经周折,开始整理一千多年前留下来的珍贵资料。文明的曙光终于冲破了笼罩千年的黑暗。又是一个六百年,人类文明终于又发展到它毁灭前的样子,核战再次爆发,修道院紧急启动“逃离地球计划”,27名修士带着藏着人类已知的全部知识的缩微胶片,登上太空船,飞向人马座。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这么一个毁灭——重建——毁灭的循环,作者选取了三个相互独立的历史片断,在沉重的叙述中交代之前和之后的故事,建立起宏观上的完整历史,若隐若现的《大事记》和它所负载的使命象一条线,把一切连到了一起。
  科幻文艺中描写大灾难,人类灭绝的预言性故事并不少见,像热播的影片《后天》,《三脚妖之日》说的是灾难后幸存者的艰难求生,《日暮》的重心在灾难发生之前,不过本书的重点显然不在这上面,开始并没有描述烈焰灭世时的悲惨场景,而是直接跳到600年后,把变异的双头人,拦路抢劫的白痴和废墟上依稀可辨的古代建筑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用模模糊糊的宗教语言告诉大家那场谁也说不清楚了的战争——冷静的笔触写下了让人不寒而栗的预言!
  作者勾勒出的是一个让人泄气的结局,人类文明在重建、毁灭的死循环中徘徊,尽管小说的结尾有着那么一丝虚无飘渺的希望,但27个僧侣能干成什么,连作者都没信心。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作者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人性的探讨上,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有了超出一般灾难小说的更深刻的意义,其主流文学的写法和思考方式也使这本科幻小说看起来少了普通通俗文学的华而不实,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和让人唏嘘的无奈。不过作者探讨的结果并不有趣,仿佛认定不管芸芸众生如何追求,终究无法逃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无法逃脱人类群体无意识的对文明的反动。
  文奇的《天渊》,文奇认为一个星球上的文明非常容易死亡,正常得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根本算不了什么,不过他比较乐观,没想到文明可能会陷入可怕的死循环,它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复苏。我也是个乐观主义者,所以更爱读这个《天渊》,因为一切都在进步,不止是技术,人类个体也在进步,人性终究会越来越闪亮,人类种族也在进步,不断吸取前人经验,学会更多沟通协调的技巧,使社会更平滑稳定地运行。
  作品中有浓重的宗教背景,三个部分的标题分别是《要有人》、《要有光》、《只要成就您的意思》,每部分里边还都有一个寓言性质的人物勾连这一部分,象《要有人》中的朝圣者,第三部分中的双头人。一些特定的情节由他们穿插起来,充满象征意义。
  最后说一下僧侣们的“逃离地球计划”,貌似27个人不足以把人类文明保留下来,过一阵子必定会湮灭在虚无的太空中。



《莱博维兹的赞歌》[美] 小沃尔特·M·米勒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