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前言

 



  [美] 詹姆斯·冈恩

  一

  由于大量科幻杂志的出版,也由于一些作家,尤其是H·G·威尔斯的作品的问世,科幻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20世纪初初露端倪。可是,直到那时为止,科幻小说只是对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一些零星的影响。
  科幻小说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玛丽·雪莱影响深远的关于人造生命的那部哥特式长篇小说、讷撒尼尔·霍桑的科学寓言、埃德加·艾伦·坡的奇妙的旅行和轻松愉快的推测,以及儒勒·凡尔纳的《奇异的旅行》……
  威尔斯看到了科学技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并把人类看作是一个种族,而且是一个生存并不安全的种族。他善于探索,又有艺术才华,把一种新小说早期出现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因素融合起来。威尔斯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威尔斯当然没有把自己的小说称为“科幻小说”;他写的作品叫做可以“一口气读完的科学小说”或“科学传奇故事”。雨果·根斯巴克在1929年给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取名为“科幻小说”,从此,这一名称就沿用下来了。
  《科幻之路第二卷:从威尔斯到海因莱思》是多卷科幻小说选的第二卷①;其目的是追溯科幻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从其先驱开始到今天出版的书籍和在杂志上刊登的作品的演变历史。
  【① 当时,詹姆斯·冈恩教授《科幻之路》还只编了三卷;后来编了第四卷。直至1994年开始,他才续编了第五卷《英国科幻小说》。第六卷《世界科幻小说》目前尚在编辑中,中文版编者已从冈恩教授那里获得部分已完成的手稿,并已开始组织人翻译。】
  在《科幻之路第一卷: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中,曾谈到了科幻小说的定义:
  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描述变革对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因为科幻小说可以描写未来,也可以描写遥远的地方。科幻小说所关注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变革;科幻小说所涉及的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个人或社会的意义。在科幻小说中,往往是整个文明或整个种族处于危亡之中。
  《科幻之路》第一卷表明,人们只有在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之后,才能写出科幻小说;这些新的思维方式包括:1、人们必须学会把自己看作一个种族,而不仅仅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国民;2、人们必须对人类的命运和宇宙的本质——包括宇宙的诞生和毁灭,抱有一种开通的看法;3、人们必须去发现未来,而且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未来不仅不同于过去,也不同于现在。
  第一卷中的作品主要涉及的是上述第三个前提条件:即发现未来,以及科学和发明是怎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看法,而且这种改变是无法逆转的。对未来的发现和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又怎样激发了一些作家开始创作出科幻小说。第一卷中的作品表现了人类怎样由于自己世界观的变化而改变了人类世界。人类诞生在宇宙中;然而对人类而言,宇宙却是神秘的和不可知的,在各种自然力量之中,人类又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然后,通过科学,人类开始逐渐认识到,宇宙是可知的,并从对巫术的依靠和对万能的神的屈从到逐渐摆脱自然的绝对统治而获得一定的独立地位。
  慢慢地,人类认识到,通过利用自己的头脑了解自然、改造自然,人类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工业革命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一过程。把化学能转变成电力,并把电力创造性地应用到人类的各种工作中去;这一切表明了技术怎样转化为社会变革的这一过程。
  一些作家对人类生活中出现的新生力量作出了反应。但是,在詹姆斯·瓦特发明了电几乎一个世纪之后,人类对这个新世界的认识和对宇宙新的思维方式才在小说中有目的地有所表现。如果人类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屈从于残忍的神的意志或慈善的神的恩赐,人类就应认真考虑当前那些将对未来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
  这就是科幻小说。
  但科幻小说不仅仅涉及未来。科幻小说可以追溯到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这部著作对“人类”这个词的意义逐步扩大的过程作出了科学的解说,直至其意义涵盖了整个种族。把人类看作整个种族的观点,不仅是科幻小说的特征,而且是科幻小说的基本观点。
  科幻小说的内涵如此丰富多彩,每一种定义只能包涵其本质的一个方面。因此,又把科幻小说称之为“想象的文学”,或“推测性文学”,或“变革文学”。
  对科幻小说也可下这样一个定义:科幻小说是关注人类这一种族的生存条件和命运的文学。

  二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个体到家庭、部落、村庄、城市、地区、国家直至最近的国家联盟的形式。下一阶段的人类社会将是种族。在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各种形式中,任何人如果不是社会集团的成员,其人性就不会得到完全的承认。社会集团之外的人,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野蛮人;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是异族人,甚至不当人看。用种种不人道的手段对待这些不被当人看的人,不仅是容许的,而且是正当的:抢劫、奸淫、残杀或奴役。对集团外的人发动战争,不管以什么理由,都是正义的;征服是为了扩大神圣的疆域——只有在这块疆域内,才有明智和善良,才有“人性”的存在。
  任何时期的文学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形势的需要。在部落时代,民间故事叙述了部落的诞生及其怎样经历水灾、瘟疫和战争而生存下来。在城邦时期,史诗叙述了英雄们怎样创建了城市或抵御了入侵,他们又怎样赢得神的恩宠,并向神为民请愿;有时,英雄们也为民献身。在宗教时代,宗教剧阐释教义,提醒观众神性的地位和作用;文学则是解说善恶,告诉读者如何获得超脱,如何发现神的意志并使自己的言行与神的意志一致以获得拯救。在民族主义时代,小说叙述了战争的胜负。在个人主义时代,小说中的集体感完全消失了,其所关注的是发现自我,以及个人的冒险,而不是文化英雄的胜利;有时,这类小说所关注的是发现事物悲剧性的一面。
  在世纪之交威尔斯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其关注的中心是种族。在那个时代,其他作家还在描写个人小小的悲剧或不幸者的社会悲剧时,《时间机器》和《星际战争》则涉及了全人类的命运。这些在文学画布上划出的大手笔及其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把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和他后期的乌托邦小说与他的所谓的喜剧区分了开来;他的三部百科全书式著作,即《世界史纲》(1919)、《生命的科学》(1930)和《人类的劳动、财富和幸福》(1931)也表现了和他的科幻小说同样通达的观点。

  三

  科幻小说是建立在威尔斯早期那些优秀的小说的基础之上的,但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在其各种形式中逐渐得到体现,却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由于科幻小说丰富多彩的形式,因而往往很难对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叙述谋杀故事的侦探小说有情节,西部小说有场景;科幻小说两者都没有。科幻小说可以包涵各种各样离奇曲折的情节,包容所有的时空——从任何事物的开端到其结束,从无限小的物质到无穷大的宇宙①。
  而且,科幻小说随心所欲地采用其他文学样式的模式以适应自己的目的——冒险小说或爱情小说。甚至科幻体育小说也并不罕见,而科幻西部小说更盛行一时——在这类小说中,孤单英雄坐的马被火箭飞船所替代,他手中的左轮手枪被那种能喷出致命气体的喷气枪所替代。《银河》杂志的创始人H·L·戈尔德不得不在他的杂志上刊登广告,申明他的杂志决不发表这类小说。有好多年,已故的约翰·坎贝尔坚持认为不可能写出科幻侦探小说,因为科幻侦探小说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样的小说对读者智力的考验是不公平的。但艾萨克·阿西莫夫以《钢铁洞穴》(1954)、《赤裸的太阳》(1957)②和至少一集短篇小说《阿西莫夫侦探小说选》(1968)③证明约翰·坎贝尔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① 因此,约翰·坎贝尔曾说,所有的其他小说,包括主流文学的小说,都只能算是科幻小说的分支。(原注)】
  【②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科幻侦探系列小说第三部《黎明世界的机器人》,足足让读者等了30年后,才于1983年问世。仅仅两年之后,第四部续集《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很快又和读者见面了。遗憾的是,阿西莫夫未能完成这一系列就与世长辞了。从第四集的结尾可以看出阿氏有意续写下去。《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已有缩略的中译本,见郭建中主编的“世界科幻名著译丛”,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③ 除《阿西莫夫侦探小说选》外,阿氏还写了不少其他科幻侦探小说,如《黑鳏夫们的故事》(两集)和《授权的谋杀案》;他的机器人科幻侦探系列小说(包括《钢铁洞穴》、《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以及《我,机器人》、《其他机器人的故事》等都是科幻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有时采用这种模式,有时采用那种模式,看起来似乎都非常自然。艾萨克·阿西莫夫根据自己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把1926年之后的现代科幻小说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926-1938冒险科幻小说为主;1938-1950科技科幻小说为主;1950-1965社会科幻小说为主;1965之后风格科幻小说为主。尽管名称互相不太对应,但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还是相当有用的。定义的问题是把一种文学样式的特征与其叙述故事的手段分割开来。在科幻小说的领域里,传统的定义是以题材来划分的:即科幻小说是关于科学、技术或变革之类的小说。但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对科幻小说下定义,即以对科幻小说的看法下定义。
  在宗教信仰时期,人类为了来世,必须压制世俗的欲望;个人问题不是去发现自我,而是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基督徒。从宗教信仰时期逐渐过渡到个人主义时期。新教改革使每个人都有权以自己的理解来解说圣经。科学的发现为世界的创造提供了新的解说,不断加速的技术发展破坏了提供传统解说的旧的社会秩序,从而使每个人不得不去发现自己。
  在个人主义时期出现的小说,不再对宗教信仰提出疑问,而是对个人提出疑问:他或她是要活着还是去死,是会成功还是会失败,是去获得爱情还是失去爱情,是去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还是依然无知无识。在康拉德、詹姆斯和本涅特①这些作家之中,威尔斯所关注的问题看起来不仅有点儿出格,而且也不属于文学的范畴。
  【①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英国小说家,当过水手、船长,作品大多描写其航海生活的经历,代表作有《水仙号上的黑家伙》、《黑暗的中心》等。亨利·詹姆斯(1863-1916),美国小说家、评论家,晚年入英国籍,主要怍品有长篇小说《一位妇女的画像》(一译《贵妇人画像》)、《鸽翼》、文学评论《小说的艺术》等。阿诺德·本涅特(1867-1931)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写过许多以家乡五座工业城镇即“五镇”为背景的小说,主要作品有《五镇的安娜》、《老妇人的故事》、《克莱汉格》等。】

  四

  《时间机器》(1895)和《星际战争》(1898)在许多方面是非同寻常的小说,小说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类的命运,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命运。在威尔斯《星》这样的小说中,整个行星的命运被置于前景之中,个人的存在几乎看不到。即使在《新加速剂》这样背景狭窄的喜剧性小说中,其所关注的不是发明家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不断地提醒读者关于这一发明潜在的社会意义,包括故事末尾对科学家不负责任的巧妙的讽刺。
  E·M·福斯特的《机器停止运转》这篇小说,很明显所关注的是全人类,小说结尾假设其破坏是普遍的。甚至冒险幻想小说《在火星的月亮下》及其续集中,涉及的也是火星上许多种族和这颗行星的历史,以及由于大海的蒸发和空气的消失人们如何奋力拯救残余的文明和这颗行星本身。梅里特的《峡谷里的人》描写了一个比人类更为古老的种族,面对这个种族,人类显得完全无能为力。《半人半鱼之神》和洛夫克拉夫特的其他恐怖小说是根据神话创作的有关古代的诸神及其与当代男男女女的关系。伦敦的《天外来鸿》描写了一个人发现了一艘异星人的飞船,但其隐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命运。这种分析可以适用于本集中的每一篇小说。
  如果小说的涵义没有全人类的意义,或这种意义表达得不充分,那就不能称之为科幻小说,而最好叫其他什么小说。也许,那是一篇爱情小说,只不过其背景与一般爱情小说不同而已;或者可以是一篇冒险小说、一则寓言、一个道德小故事或是_篇人物速写。这种对全人类意义的强调和态度,也许可以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对6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浪潮”有那么多分歧的看法。
  不管这种把全人类看作一个种族的观点是否可能成为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但这种观察方法至少可以说明科幻小说的某些特征。例如,英国评论家、作家和文选编者埃德蒙·克里斯平就用科幻小说的这一观点帮助说明人物处理的问题。他把科幻小说称为“种族小说的起源”。他这样写道:
  科幻小说对人类的基本估价是,只是各种不同的动物中的一个种群,和其他动物共同生活在这颗行星上。以此为前提,就不难看出,在科幻小说中,个人的地位是微乎莫微的。把整个人类看作一个种族这样--+~/襟开阔的观点,就不容许我们对包法利夫人或施特雷塞或利奥波德·布卢姆的命运看得太认真,如果我们采取这种立场的话。①
  【① 见《时代文学增刊》,1963年10月25日。(原注)《包法利夫人》(1856)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斯特雷塞是亨利·詹姆斯长篇小说《外交家》(一译《使节》,1903)中的人物。利奥波德·布卢姆是现代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的名著《尤利西斯》(1922)中的人物,是一家报馆的业务承揽员。】
  不管怎么说,在20世纪最初的40年里,科幻小说提出了以前从未提出过的问题:人类将会进步还是倒退?人类社会的形式会改变吗?人类能生存下去吗?
  在1926年出现了第一种科幻杂志后,尤其是在30年代科幻杂志蓬勃发展的对代,读者队伍不断扩大,并出现了专业的科幻作家。这时,以上这些问题开始归类:旅行、异星人、过去、未来。
  许多早期的科幻小说是这样或那样的旅行记。采用旅行记这一形式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说中描写的奇异的生物或域外文明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可信度。在“种族消失”的小说中,例如H·赖德·哈榕德的小说《她》中,或早期通俗杂志上刊登的冒险小说中,这种旅行是为了到地球上未经勘探的地方去探险。有时,这种旅行会到异星世界。当宇宙航行变得可信时,作家们就描写宇宙飞船到异里世界去探险,以此替代了到地球上未经勘探的地方去探险。
  与幻想小说相比,采用旅行记的形式除了使叙述可信之外,还可使作家有可能把人物置于非同一般的新环境,使人类面对异族人或外星人,把熟悉的文明和环境与不同的文明和环境作对比——这种比较是很有意义的;同时,还可对不同的道德和伦理标准进行比较,对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进行比较,并推测其对人类的影响。这些小说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吗?到处的人也都一样吗?如果环境完全不同,人也完全不同,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人类在外星世界能繁衍生息吗?这些去异星世界的旅行,其基本的思想是要表达这样的一些概念:人类有权征服尽可能广阔的宇宙,人类殖民其他星球将会增加人类的生存机会。
  其他类型的科幻小说主要是以另外的方式阐述人类及其前景的。有时,直接让外星人面对人类,以考验人类的素质和生存的权力。有关过去的小说,其焦点往往集中在人类怎样会变得富有人性,或人类是怎样进化的,或一种文明又怎样取代了另一种文明——有时这种新的文明又被另一种文明所取代。关于未来的小说就更多了。这类小说可以描述人类改善或改变自己的本性和命运的可能性。有时,小说描写未来进行的大规模的战争”对人类的理智提出了质疑,也对人类能否因自己一时的冲动所造成的破坏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有时,小说描写了其他的威胁:人口过剩、污染、能源危机、瘟疫、非人性的技术、危险的发现以及各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像地震、洪水、冰河期的到来、太阳放射物质的变化、恒星爆炸等。有时,这类小说还涉及神秘现象和对未知现象的追索——这就是在讨论科幻小说时经常谈到的“惊奇感”。
  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小说涉及上述种种问题。最初,科幻小说提出的这些问题似乎是不着边际的、纯粹是想象的,或仅仅是一些有趣的推测。但是,从30年代后期开始直至现在,科幻小说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和重要了,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所提出的关于个人命运的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五

  科幻小说的发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科幻之路: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这一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改变了人们的观点,并继续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着影响。毫无疑问,在工业革命期问,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会,但这种变化往往不一定是直接的,或马上可以看到的。从1900年至1940年,科学技术成了西方文明中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威尔斯对未来的想象在他的有生之年就变成了现实。药物和公共卫生事业延长了人的寿命。电灯照亮了黑夜,电力提供了方便的动力。无线电、电话、汽车和飞机开始缩短了距离,·并提供了新的交际手段和个人活动的方法。与此同时,还可以用种种新的方式利用工厂和新的生产手段所提供的更多的闲暇时闻,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工人也有可能分享。望远镜的倍数不断增强,用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原子被分得越来越小,从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是许多发现和发明被用于战争,使武器的杀伤力成倍成倍地增强。
  20世纪最初的1O年,西方对进步的信念发展成了一种宗教。人们相信,人类是可以完善自己的;运用人类的智慧,特别是通过教育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应用科学方法,·人类就能克服1000年来一直妨碍着人类进步的障碍,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用库埃①的话来说,人类各方面都在一天天好起来,用杜邦②的话来说,进步是人类最重要的产物。
  基督教徒对来世的信仰逐渐淡薄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古代文化崇拜的心理也逐渐消失了;这一切为发展进步的信念准备了条件。进步的信念产生于西欧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产生于人类不断改善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探险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和牛顿揭示了新的宇宙观和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农业和交通极大地得到了改善:14世纪蔓延于欧亚两洲的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已经消退,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的一系列战争)也已结束。当时欧洲基本上没有瘟疫和战争。像米开朗琪罗③、莎士比亚和歌德这样的一些大艺术家、·戏剧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完全可以与希腊和罗马的作品比美,甚至超过了希腊和罗马的作品。人口开始稳定增长。所有这一切,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人类所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① 埃米尔·库埃(1857-1926),法国心理疗法医师、药剂师,研究催眠术·创导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疗法。】
  【② P·塞缪尔·杜邦·德内穆尔(1739-1817),法国经济学家,鼓吹自由贸易,因政见不容于雅各宾派而移居美国,曾任杰斐逊总统顾问(1799-1802),其后裔形成美国的杜邦家族。】
  【③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雕像《大卫》、《摩西》,壁画《最后的审判》及建筑设计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等。】
  这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了顶峰。这当然也是有道理的。1914年之前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尽管有大量的移民去美洲,但人口还是增长了1倍;与此同时,美洲的人口增长了1O倍。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在1914年之前的30年中,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在英国和美国,教育受到了更大的重视,以至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同时还培养了一支新的各种各样的、有技术的劳动大军与报纸和小说的读者队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社会进步的信念幻灭了,但战争中出现的新武器(坦克和飞机都被威尔斯预见到了,但当时的科学显然还未完善《星际战争》中火星人使用的黑色毒气和热辐射线)使人类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技术的信念,而且在以后的25年中继续加强了这种信念。对技术的信念也许还加深了因技术发展而深感苦恼的传统的文学家与不久被称之为科幻小说家之问的分歧——C·P·斯诺把此现象称之为“两种平行的文化”。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E·M·福斯特就对威尔斯的乌托邦小说作出了反应,写出了《机器停止运转》这样的小说;但对进步信念全面的攻击还在更晚一些时候才出现,那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的《华丽的新世界》(1932)和乔治·奥韦尔的《1984年》(1949)。
  在本世纪前40年,很少科幻小说家是悲观主义者。对失去的一代他们绝不会有伤感之情。就像第一家科幻杂志的创始人雨果·根斯巴克那样,早期的科幻小说家都为科学和发明所提供的种种可能性而心醉神迷;他们利用这种种可能性作为出发点,来编织人类异想天开的冒险和成就的幻梦。
  新发明也直接影响了科幻小说在读者中的普及方式。在当时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媒介已形成了信息——这就是后来的麦克卢恩学说①。铁路、卡车和全国销售体系使杂志能在短期内分发到每一个小镇。旋转式印刷机和网线凸版照相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和图片的印刷变得非常便宜,因而大量的通俗杂志得以出版。1871年,英国通过的教育法案提供了普及教育,美国内战后实施了小学义务教育。所有这一切又造就了新的读者。
  然后,在1884年,出现了两种新发明——整行铸排机和用木浆造纸;这进一步降低了印刷的成本,并使纸质低劣、内容庸俗或耸人听闻的低级黄色书刊得以问世。

  六

  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通俗文学看起来似乎一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大众文学,通俗文学或民间文学②只是口头文学。只有高级的文学才用文字写下来,这种文学是那些有闲暇并能读书的人正式认可的。通俗小说在18世纪才进入书面文学的传统的;开始出现的是长篇小说,后来才是短篇小说。
  【① 赫伯特·麦克卢恩(1911-1980),加拿大传播理论家,曾任教于多伦多大学(1946-1966),认为计算机、电视等传播手段对社会及艺术、科学、宗教等产生强烈影响,著作有《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等。】
  【② 在《科幻小说研究》第四卷第三部分(1977年11月)中,达柯·萨文把通俗文学称之为“准文学”,以区别于上层阶级所正式承认的“高级文学”或“标准文学”。(原注)】
  由于文化的普及,也由于出版成本的降低,普通人也有钱和有时闻买小说来阅读,而且还能读懂。在狄更斯时代,许多长篇小说(包括狄更斯的作品)都在称之为“便士报纸”的廉价报纸和廉价惊险小说杂志上连载。
  在美国,通俗小说从1860年开始流行,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被男性杂志所取代。通俗长篇小说在美国称之为“廉价纸面小说”,因此种小说最初只售10美分。
  新的出版企业造就了像弗兰克·A·芒西这样的新一代的企业家。1882年,芒西怀着出版一种男性杂志致富的梦想从缅因州来到纽约。这本杂志就是后来出版的《金色宝库》周刊。1888年,改名为《宝库》,1896年,成了一本纯粹的小说杂志。第一家通俗杂志刊登192页的小说,售价只有1O美分。推想起来,杂志的读者主要是工人阶级的孩子,也许还有一部分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的成员。这类读者所需要的是冒险故事,而新兴的通俗杂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这类小说:西部拓荒小说、航海小说、间谍小说、战争小说以及幻想小说和科学传奇小说。
  《宝库》之后,在1903年,斯特里特-史密斯出版公司出版了《大众杂志》。1905年,芒西出版了《小说杂志》。同年,《月刊杂志》开始发行;两年后,改名为《通俗小说》。1906年,斯特里斯一史密斯公司出版了《人民杂志》;芒西又出版了《文摘》,其小说栏在1908年取名为《骑士》。不久,《骑士》就成了一本单独出版的杂志。
  H·G·威尔斯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发表在美国《世界主义者》月刊这类杂志上,但通俗杂志连载了H·赖德·哈格德的《阿莎》——《她》的续集。此外,通俗杂志还刊登其他许多作家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这些作家包括加勒特·P·瑟维斯、威廉·华莱士·库克、乔治·艾伦·英格兰,以及1912年出现的新作家埃德加·赖斯·伯勒斯①。
  编辑通俗杂志的设想是读者可以一个又一个地连续阅读这些不同的冒险故事。当时,每本通俗杂志都辟有读者来信这一栏目。有些读者来信反映,他们更喜欢某种类型的小说。这给出版企业家一个启示,并对此作出了反应,开始出版专门性的通俗小说杂志。
  1906年,芒西出版了第一种这样的杂志《铁路工人杂志》,杂志登载的大都是铁路冒险小说;1907年,又出版了《海洋》,刊登的是海洋冒险小说。这后一本杂志只出了一年。但正式开始出版专门性的通俗杂志年代是1915年;那年,斯特里特-史密斯公司创刊了《侦探小说月刊》,1919年又出版了《西部小说月刊》,1921年出了《爱情小说》。最后,在1926年有人鼓足勇气,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杂志。这个人就是雨果·根斯巴克,杂志的名字叫《惊异故事》。
  雨果·根斯巴克是1904年从卢森堡来到美国的移民。他是一位无线电和电子器材的发明家和销售商,而且,他也是科学和发明的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推销商。从1908年创办了《现代电工学》以来,一直从事出版科普杂志的工作。1912年他卖出了这家杂志,并开始出版《现代电工学》杂志;1920年,又改名为《科学与发明》。1911年开始,根斯巴克就在自己创办的杂志《现代电工学》上连载了他自己的系列长篇小说《大科学家拉尔夫124C·41+》②。这是一部描写未来科技奇迹的小说。此后在其杂志上也偶尔发表一两篇科幻小说。1923年8月号《电工实验者》这一期则全部刊登了“科幻小说”。
  【① 当时,几乎所有的作家和许多编辑都用三个词的姓名。(原注)】
  【② 《大科学家拉尔夫124C·41+》的中译本见郭建中主编的“世界科幻名著译丛”,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在《惊异故事》第一期上,雨果·根斯巴克把这种新小说称之为“科学小说”(SCIENTIFICTl0N)。他对这种新型的小说作了如下的解释:这是“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埃德加·艾伦·坡式的小说——是科学事实和科学预测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相结合的小说”。起初,他的杂志只是重印凡尔纳、威尔斯和埃德加·艾伦·坡等作家的作品,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就开始发表新小说。雨果·根斯巴克发现的新作家之一是爱德华·埃尔默·史密斯博士;史密斯是一位杂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空云雀》于1915年开始写作,至1920年才告完成,到1928年才正式出版。根斯巴克发现的另一位作家是菲利普·诺兰,他是太空剧式的科幻小说《2419年大决战》的作者,创造了巴克·罗杰斯这一主人公的形象。
  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失去了对其出版王国的控制,但立即建立了一个新的阵地,其中包括两本科幻杂志——《科学奇异故事》和《空间奇异故事》;不久,他把两本杂志合二为一,取名为《奇异故事》。在《科学奇异故事》的创刊号(1929年6月)上,他描述了什么样的小说是他要发表的“科幻小说”①。
  【① 布赖恩·M·斯持布尔福特在《基地》第10期上谈到,1851年出版的威廉·威尔逊的《关于一个重大的古老话题的一本重要的小册子》一书中,曾用过类似“科幻小说”这样的词,但雨果·根斯巴克对这一新的文学样式所定的名称才是最有意义的。(原注)】
  1930年,一家名叫克莱顿的系列通俗杂志增出了一本科幻杂志《超级科学惊奇故事》。科幻小说不仅有了名字,而且出版科幻小说的媒介还开始为其下定义。新的重要人物不是作家,而是编辑。什么是科幻小说,什么不是科幻小说,是由他们所愿意发表的作品来决定的①。
  【① 弗雷德里克·波尔在任《银河》主编时说,他要的科幻小说在杂志上发表后,不会使太多的读者取消杂志的订单——这就是波尔作为主编给科幻小说下的一个定义。(原注)】

  七

  正当科幻小说有了专门的杂志,获得了正式的名称时,科幻小说的书籍却几乎停止了出版。A·梅里特的幻想小说还在继续出版。在加利福尼亚的塔尔扎纳·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组建了一个公司出版自己的著作。过去标准的科幻小说被重印出版,其中包括凡尔纳、威尔斯、哈格德、M·P·希尔和柯南·道尔的作品;一些新作也出版了——那是出版商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认定为是科幻小说的作品。但那些在新的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一般不再出书。像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最后和最早的人》(1930)、他的其他长篇小说,以及赫胥黎的《华丽的新世界》(1932)一开始就以单行本问世。出版商在旧的通俗杂志里发掘长篇科幻小说,但在1926年与1946年之间,杂志上发表的新作既没有能出单行本,也没有人评论。
  情况似乎是,由于科幻小说只在杂志上发表,因此不被看作正统的文学,而成了一种准文学作品,因而也就不值得评论。雨果·根斯巴克本想创造一个科幻小说的家园,结果却建立了一个隔离区。然而,在这个隔离区中却充满了热情。读者来信成袋成袋地涌到编辑部来。当这些来信在杂志的读者来信栏发表时,还附上了姓名和地址。读者们就开始互相通信,后来就成立俱乐部,出版科幻爱好者杂志,直至召开科幻大会。在这个隔离区内,科幻迷创造了一种准文化。
  作家们的问题就多了。说话算数的是编辑,作品能否发表由他们一锤定音。
  早期通俗杂志的编辑也是有影响的人物。罗伯特·H·戴维斯与芒西一起,在《小说杂志》、《文摘》和《骑士》杂志上发现和鼓励了一大批作家。托玛斯·纽厄尔·梅特卡夫,《小说杂志》的执行编辑,发表了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火星的月亮下》,后来又发表了《人猿泰山》。但不知为什么,却没能发表《泰山归来》;这后一部小说由阿奇博尔德·劳里·塞申斯发表了,他是斯特里特一史密斯公司《新小说杂志》的编辑。
  然而,科幻杂志并不多,而且显得有点儿与众不同。光有一个好故事还不够,科幻小说还:得符合一个非常苛刻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不仅包括题材,还包括描写的精确性、故事情节发展的可信性以及小说的全人类观点。甚至,连《离奇故事》也有自己秘而不宣的标准;这本杂志创办于1923年,法恩斯沃思·怀特曾多年任主编。
  《惊异故事》的编辑是T·奥康讷。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他之所以成为权威人士,除了他拥有硕士和博士头衔外,他还是托玛斯·阿尔瓦·爱迪生的女婿。他把这一头衔自豪地刊登在杂志的刊头。但制定标准是雨果·根斯巴克自己。他把这种他称之为“科学小说”的新小说,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的渠道,即一种用糖衣包着的知识的药丸。他的公式是:“75%的文学+25%的科学”。但作家们往往违反他的标准,而根斯巴克对此标准至死坚持不渝。1963年他对一个科幻俱乐部抱怨说,最早获:得“雨果奖”的9篇科幻短篇小说,只有一篇真正称得上是科幻小说,其他都只能算是幻想小说。“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年会以雨果·根斯巴克命名的授予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的嘉奖。
  《超级科学惊奇故事》的主编是哈里·贝茨。他要的是情节引人入胜的冒险小说,以适应克赖顿系列通俗杂志的模式。与《惊异故事》和《奇异故事》相比,贝茨的《超级科学惊奇故事》有得天独厚之处;那就是,他付给作者的稿酬是两美分一个字。其他杂志都尽可能地付得越少越好,一般至多一个字半分,有的甚至更少;正如H·L·戈尔德所记得的那样,只要不致引起诉讼,稿酬都尽可能地压低。但不像其他克赖顿杂志,《超级科学惊奇故事》从未赚钱。当克赖顿系列杂志在1933年倒闭时,《惊奇故事》的卖给了斯特里特-史密斯公司。
  一位名叫查尔斯·D·霍尼格的科幻迷被任命为《奇异故事》的主编,当时他年仅17岁。他是第一位从科幻迷中冒出来的编辑(和作家)。他的主要贡献是与雨果·根斯巴克一起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幻迷组织“科幻小说协会”。1936年,根斯巴克把《奇异故事》卖给了标准杂志社,并被改名为《激动人心的奇异故事》。几年后,又出了本名为《惊人故事》的姐妹杂志。这两本杂志的编辑也是一位年青的科幻迷,名叫莫特·韦西格。他特别善于编制故事情节;他那聪明的头脑不断为作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作思想,因而声名卓著。后来他更负盛名,因为他成了《超人连环画》的执行主编,并且是一位文章多产的作家。
  1933年《惊奇故事》的新编辑是F·奥林·特里梅因。他所要的是像E·E·史密斯那样的太空史诗式的好故事——现代科幻迷都称他为史密斯“博士”。1935年,《惊奇故事》连载了史密斯的《瓦勒郎的云雀》。他也寻求具有大胆创新思想的小说,并出了一系列称之为“异想天开的小说”。他也发表了一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这位年青人用自己的真名小约翰·坎贝尔在其他杂志上发表小说,在太空史诗这一传统中,其知名度可与史密斯“博士”匹敌。他又用唐·A·斯图尔特的笔名开始写一种新型的小说;这种小说情感温柔,富有哲理,更关注哲学和行为科学,而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
  1937年,约翰·坎贝尔被任命为《惊奇故事》的主编。他成了一个另一种类型的编辑。他与作者一起工作,鼓励他们,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思想,并帮助他们编制情节,还耍求作者不断修改——这些工作约翰·坎贝尔都是通过面对面的谈话、长篇的通信和富有启发性的评论来进行的,从而创造了一种启发心智、令人振奋的气氛。坎贝尔把科幻小说纳入了自己的规范。

  八

  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写道,坎贝尔“极力贬低科幻小说中具有人性和社会性的一面……坎贝尔要让商人、宇航员、年轻的工程师、家庭妇女和机器人都成为具有逻辑性的机器。”①在男一个场合,阿西莫夫还说,坎贝尔所要求的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应该是真实的,小说应正确地体现科学文化②。
  【① “社会科幻小说”,见《现代科幻小说》,雷金纳德·布雷特诺主编(纽约:科沃德-麦卡恩出版公司)。(原注)】
  【② 电影《科幻小说史:1938至现在》,堪萨斯大学,1973。(原注)】
  在安东尼·鲍彻的小说《通向死亡的火箭》中,有一个人物这样说:“设想一样小发明,由此开始你的故事。也就是说,假定文明中出现了某些新进展,然后,写出这些新进展对像你和我这样的普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写得令人信服……用唐·A·斯图尔特的话来说:‘我要的小说,在25世纪的杂志上也能发表。”①罗伯特·海因莱思和约翰·坎贝尔就是这种类型的编辑。
  【① 《通向死亡的火箭》(纽约:迪龙尔一斯隆一皮尔斯出版公司)。(原注)】
  坎贝尔想象中的科幻小说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对小说思想上的要求无拘无束,但对人物的要求比较严格。坎贝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他接任了《惊奇故事》的编辑工作,并把该杂志改为《惊奇科幻小说》,最后改为《类似:科幻小说与’科学事实》。正是由于坎贝尔的影响,以及接受他观点的那些作家的影响,创造了后来称之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郭建中 译)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