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行最初的四十八小时,佛博士完全无法相信此次旅程会如此舒适,空间会如此宽大,尤其是宇宙号在生活起居上的安排设计,但是船上的旅客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些从未离开地球的人都以为所有的太空船都是这么舒适的。
佛博士必须回顾航空学史,才能使他更正确地展望未来。在他的一生中,便亲眼见证(事实上是亲身经历)了如今位于他后方的太空中曾经发生的变革。在老旧粗陋的里奥诺夫号与精密先进的宇宙号之间,正好相隔了五十年(在感情上,他无法相信此一事实,但与数字争辨是无用的。)
由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演进到第一架大型喷射客机首航,正好也是五十年。在那五十年刚开始时,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在开放的驾驶座上饱经风霜,飞越无数的地方;—直到后期,连老祖母们都能在乎静熟睡的状况下,以每小时一千公里的速度横渡各大洲。
所以,他可能不应该对目前所处船舱的豪华装饰,或者甚至还有空服员为他清扫船舱而感到讶异。特大号的窗户是他的套房中最令人惊讶的特色,刚开始时,他一想到舱房内拥有上吨的气压来对抗无情且永不轻懈的太空真空时,就感到很不舒服。
最令人惊讶的(虽然行前教育己让他有了心理准备)就是重力现象的存在。宇宙号是第一架能够持续加速的巡航用太空船(中途只有一些短程往返的行程)。当太空船上巨大的推进燃料槽填满了五千吨的水时,就会产生十分之一G的重力,不是很多,但却足以稳定东西,不致在空中飘浮,这在进餐的时候特别管用。但尽管如此,旅客仍必须花上几天的时间,去学习如何使菜汤不溢出碗外。
在飞离地球四十八小时后,宇宙号上的人已经明显分为四种不同的阶层了:第一级包括史密斯船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再来就是旅客;然后是船员(非委任人员及服务员);最后是掌舵及操纵人员。
这不同的阶级待通是那五位年轻的太空科学家用来描述他们自己的,起初只是个玩笑,后来就成了一种痛苦。当佛博士看到他们简陋拥挤的舱房,并与他自己那豪华的舱房相比时,才了解了他们的看法,于是他立刻向船长转达了他们的抱怨。
在周详地考虑过所有因素后,他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因为要赶工造好太空船,所以一切事情都从简求速,因此也就没有考虑太多他们及他们设备的栖身地。如今他们终于有希望在彗星环绕太阳一圈后,并再次飞向太阳系外围之前的关键几天中,把设备架设在彗星周围及彗星上。这个科学小组的成员将可以因这一次的太空旅行而建立声誉,他们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只有在筋疲力竭或设备出差错的时候,他们才会抱怨通风设备的嘈杂,狭隘密闭的舱房,以及偶尔冒出来的奇怪异味。
大家一致公认最无可挑剔的便是食物,史密斯船长也向他们保证“绝对比过去达尔文在‘猎犬号’上吃的要好得多。”
维克特·魏理斯立刻对此提出质疑:“船长怎么会知道的呢?更何况,达尔文在回到英格兰之后就被猎犬号指挥官杀了。”
魏理斯就是这样的人,对他的崇拜者而言,他可能是此行星上最著名的科学传达者;而对他的毁谤者而言,他只不过是个通俗科学家(称这些人是敌人也不公平,因为大家都很羡慕他的才能,只是偶尔会有人嫉妒罢了)。他那柔软且略带中部的口音,以及在镜头前夸张的表情常被人模仿,而且大家公认(或是怪罪)他是使长胡须再次风行的始作俑者。“一个留了这么多毛发的人,”批评家最喜欢说,“心中必定隐藏了很多事情。”
佛博士绝对是“六位重要人物”中最常被人认出来的,虽然他早已不再认为自己是名人了,相反的他还总喜欢讽刺另五个人为“五巨头“。
依娃·梅林偶尔离开公寓在公园大道上行走都不会被人认出来。
狄米崔·米海洛维奇最懊恼的就是他比一般人约矮了十公分,这一点或许可以说明他爱好上千种管乐器(不论真实或合成)的原因,但仍无法强化他的公众形象。
克里夫·格林柏从马格丽特·摩贝拉也是“知名却没人认得”的那一种人(虽然在他们重返地球后必定会有所改变)。
格林柏是第一位登陆木星的人,由于他有张亲切的大众脸,所以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此外,他成为新闻焦点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和大多数不喜欢上脱口秀及自我宣传的作家一样,摩贝拉拥有上百万的读者,但却很少能够认得她的长相。她文学上的成就曾在四○年代造成轰动。广泛且深入探讨希腊万神殿的著作,通常都很难成为畅销书,但是摩贝拉女士却使它成为当时太空时代中永远吸引人的传奇。一世纪之前只有天文学家及古典文学艺术者才会熟悉的名字,如今已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了。每天几乎都有来自于格尼米德、卡里斯多、爱奥、泰担、爱彼得,甚至来自鲜为人知的世界如加尔慕、柏斯发、海派林、太阳神……的新闻。
如果她当初没有把精力放在研究宙斯(众神之父)复杂的家庭生活上的话,她的著作也不会如此成功。再加上由于机运,一位聪明的编辑将书名由原来的《来自奥林的斯的看法》改成《众神情史》,才使得她的书如此畅销。嫉妒的学者通常称之为“奥林匹克的欲望”,却又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不意外的是,旅客们很快就为摩贝拉取了小名,而摩贝拉也是第一个以“愚人之船”来称呼这艘太空船的人。
维克特·魏理斯热切地接受了这个名词,并迅速地感觉到眼前他们的情况与历史产生了共鸣,几乎就在一个世纪前,凯撒琳·安妮波特便和一组科学家与作者登上海洋轮船去观看阿波罗十七号的发射过程,以及探测月球任务第一阶段的完成工作。
当有人告诉摩贝拉这件事情时,她表示:“我会想想的。也许是出第三版的时候了,不过当然要等到我们回到地球之后我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