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整个晚上,舰队不紧不慢地顺流而上。
  前半宿的很多时间花费在发现断桥和沉船上,接着舰队绕将过去。一点也见不到河岸和天空,他们真是无依无着。一艘炮艇搁浅了,只好把上面的东西都卸下来,迫击炮被移到别的船上,最后把船烧掉。他们回头望去,那火焰只是一簇暗淡的闪光。接着那边又传来扫射声,不时还夹杂着轰鸣的大炮声。很明显,整个大河,而不是舰队成了靶子,因为弹雨并没来到近前。
  伴随着早晨而来的是冷嗖嗖的瓢泼大雨,它浇得薄雾几乎散去。舰队发现自己远离伦敦,位于河的上游。实际上,接近了里士满下的一座潮闸。
  士兵们围着雨具,疑惑地望着水闸。潮水过一会儿就到了,它已经漫过了河道的另一半。沿着正在修建的水闸人行桥,聚集了一小股部队,那是附近堡垒的卫兵。另外一些人正从台地山的斜坡上往下拽两门野战炮,可那些炮离这儿还很远。
  当舰队离水闸不到二百码时,双方交上了火。
  后面吐吐指挥下的最后六艘船得到命令,吉安显得有点急不可耐了,他知道他的火力可以摧毁水闸。
  吐吐及时发起了进攻。他们穿过厚密的灌木丛蜿蜒而行,排成了队形。守卫敌军马上在原地停下,又遭到卡尔斯通发自侧翼的无情扫射的攻击和吉安发射的两枚追击炮弹的轰击。
  吐吐飞速穿插过去,迅速派人打开闸门,护卫着舰队通过。
  西伯中士带领二十人冲上斜坡去夺取那些野战炮,然后一一销毁掉。
  舰队通过水闸,暂时在河中央抛锚。停了一会儿,直到吐吐炸毁了水闸,他们也未继续前行,而是在原地观望着下游。
  约四点钟前后,舰队得到消息,下游半英里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直到先头部队进入射程,中尉才命令吉安向敌军发射两枚迫击炮弹。先头部队迅即撤离。
  半小时后,可以看到敌主力部队了。他们正绕台地山而行,就好像要从河上游一侧包抄舰队。舰队又发射两枚迫击炮弹。
  雨越来越大,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舰队借此良机扬起帆继续西面行去,经过里士满,绕过通往金斯顿的爱斯湾。
  雨势减弱,风力也陡然减了下来,乌云紧贴着地面划过。低压槽地区就在他们附近,他们这一带的风向极不稳定,一直在改变着方向。白天快要结束,能见度也越来越差。
  天黑时,雨停了,对于岸上部队来说,这对他们所要进行的战斗十分有利。岸上部队将炮队布置在林中,他们四处奔跑着。四邻的乡亲们对他们甚为反感,因为他们为要设置障碍把农民的篱笆都给毁坏了。
  晚上七点钟,岸上的炮队一同发射,搅荡着锡克罕姆前的广阔水域,舰队正在此地抛锚。
  敌军应有尽有,还有机关枪火力配合。
  与此同时,一支部队沿河两岸一英里处搜索,找寻任何能够浮在水面上的东西,然后,在上面装满军械,驾驶着这些驳船、平底船和摇船沿河而上。他们现在认定舰队缺乏子弹,因为舰队并没有还击。他们知道一支没有多少子弹的部队要等到最后的时候才会反击。他们大胆地向漆黑的河中发动了进攻。有两三次,他们击中了自己的船。他们随水流漂了一阵,然后,又被巨浪冲了回来。他们激动地、愤怒地狂喊着。舰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没过水闸。也没有登岸。敌军扔掉破漏的船,踏上他们更喜欢的坚实的土地。只要第四旅一露面,他们就不管是在岸边还是在村庄里,都要狂扫一番。可他们什么也没找到。

  舰队靠长浆、风帆和水流,静悄悄地划过黑夜,直奔下游的伦敦。划过了小村落、小酒吧、尖塔,还有毁损了的城堡。
  第二天早晨四点以前,顺利通过了断桥、坍塌处和狭长的暗礁后,他们一路穿过水塘,静悄悄地抛下了锚。
  他们现在并没有懈怠,而正迎接着一个战斗高潮的到来。炮船被停泊在堡垒四周,位于陆地炮火的射程之外,但船上的炮火却能够得上岸上的目标。
  大约四十艘满载的船只,这时正被拽到河岸上。士兵们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急忙最后一次检查装备,然后静悄悄地登上布满建筑瓦砾的河岸。
  中尉戴着钢盔,裹着披肩,蹲伏在一堆石头的隐蔽处,等待着。他率领着四分之三的部队,确切地说是三百六十人,在他周围布满碎石的黑暗中全都鸦雀无声。
  和伦敦平时的天气比,今天的黎明好像短了个把小时,昏暗中还有几颗星星闪耀。这肯定又是个大晴天。
  塔东面立刻枪声大作。史文朋像以前一样,又跟卫兵交上了手。
  卫戍部队惊恐万状,从铺位上纷纷滚下,抓起步枪,在新建的东面入口内集结起来,进行反击。突袭的一方也好像是在上次战斗中一样,不敢让步。
  战场慢慢移到了朝向里姆壕斯的东面,增援部队赶来助战,当他们离塔近一英里时,卫戍军官惊愕地听到了河上的大炮声。就凭那炮声判断,这炮不是自己方的,而是装备精良的大炮。
  中尉低伏着。他现在能分辨出自己的炮声了,他知道吉安已将目标置于射程范围之内了。
  实弹已在中塔和外围防御土墙处炸开,大门给炸得粉碎,好像吉安曾经精确地检查过有几个门闩,门厚度是多少似的,他没有浪费一发炮弹。接下来,炮口又瞄向了白伍德塔,似要炸开那儿的大门。之后,他又换上了两门迫击炮,向外区投掷了凶猛的榴霰弹。
  还没等吉安干完这一切,中尉一跃而起,招唤他的队伍冲向前去。
  他们冲过中塔,越过毁掉的大桥。一枚手榴弹炸开了白伍德塔大门上的锁之后,他们都来到外区。
  吉安已经开始炮轰内区了。用重炮轰击威克菲尔德塔东面的大门,直到把它炸毁。部队匆匆经过时,从血腥之塔上射出了几发子弹,可是因为守城人得探出身来瞄准,他们刚一露头就被打了下来。
  中尉爬过大门处的瓦砾,跷进内区。
  迫击炮早将此处夷为平地,现在只剩下白塔了。炮弹没能摧毁它,吉安的炮火只能在这座罗马古堡中最强固的部分留下一道小坑,它的墙壁厚达十五英尺。可是墙上的门窗却是薄弱环节,手榴弹投掷手带着一包包手榴弹,把门一个个炸开。
  在这么强劲的猛攻下,堡垒还是坚如磐石。吉安的炮火稍稍停顿,塔里的士兵就从上面往下扫射起来。
  第四旅的狙击手开始清除着残敌。中尉发现部队给阻隔住了。他命令狙击手封锁住射击孔,将大部队撤到古堡外。然后,抓起一包很重的手榴弹,冲向大门。他抽出一枚手榴弹的保险针,将整包的手榴弹抛到门底略微炸开的一个豁口。他飞跑到墙边,紧贴着墙卧倒。
  经过一炸再炸,那郁暗的旧院子一下子给撕开了一个口子。
  部队高声冲向前去,穿过了甬道。他们进到要塞之中,朝上面的平台猛冲着。这时,一架机枪从楼梯平台上探出头,子弹迎面而来,有半个班给撂倒了。手榴弹投掷手赶到前面,掷出一颗手榴弹,机枪被炸哑了。
  塔上充满了突袭的部队。每上到一层,都有几个负隅顽抗的守城人,可他们也很快消失了。
  按着吉安的测定,只用了二十三分钟,伦敦塔就落入了特种部队之手。可却没找到赫茄石。
  一个战战兢兢的参谋告诉中尉说,赫茄石与卫戍部队主力一道去上游追捕极难捕捉的炮船去了。但是,中尉并没有失望,他对这种局面感到很高兴。他坐在赫茄石曾坐过的办公椅上,品尝着赫茄石专门储柜里的一杯浓啤酒,休息了片刻。就在这间令人不快的旧房子里重新开始发布命令了。
  当河上的炮火发射时,史文朋就停了下来。
  借助猛烈的炮火,他们迫使卫戍部队投降。然而,中尉命令他带俘虏去城墙外,只派三人看守,结果都让他们跑掉了时,史文朋大为吃惊。
  这事发生之后,士兵们都朝西跑向赫茄石的部队。
  此时,卸了船,第四旅把兵营设在旧塔之中。他们吃饱了饭,休息起来。只是威则尔的手下要到离城一两英里处,一俟赫茄石出现,就迎击赫茄石的先头部队。
  中尉又喝了杯赫茄石特酿的浓啤酒,拿出来一副纸牌。
  赫茄石大势已去。他曾趟着泥艰难地赶往东部,要赶在入侵者进入之前修好大门,依据壕沟与来犯者交手。他之所以黄昏时分在距塔山三英里处露营,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部队曾在河岸上踉踉跄跄地走了好几天,筋疲力尽了,必须休整—下。
  还没等赫茄石的部队用上晚餐,卡斯戴尔率领的部队一阵突袭,将赫茄石的队伍引出了营地,然后佯装惊慌败逃,借着黄昏朝塔山退去。
  中尉精心挑选了塔山作为战场。因为当时在战场四周都是建筑物的残骸,剩下战场中央空荡荡的。吉安在此投下了凶狠的迫击炮炮弹,卡尔斯通又用机枪横扫了这里。这些都足以说明赫茄石为什么会败北。而他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部队极度疲劳。
  赫茄石的乌合之众是被父亲河泰晤士河击败的。当他们投入战斗时,已经疲惫不堪,哪还有心思去想是留下抵抗,是去送命,还是逃跑。当中尉从西面包抄他们时,很多人都想从这个方向逃跑。可当他们看到由步枪火力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障碍时,没有人再打了。
  两天后,赫茄石从人群中被揪了出来,鲍尔杰兴冲冲地将其拽进塔内。
  不管怎么说,全城的人都对中尉表示了敬意。乡村各地都急切地把食物送上来,要与这位聪明的征服者讲和。
  “我在下面逮着赫茄石了,”鲍尔杰兴奋地说,“我们遇见的人都说是他。”
  “很好,”中尉从一堆文件里抬起头看了一眼说:“毙了他。”
  “是,长官。”鲍尔杰回答完便迅速退了出去。



《物竞天择》作者:[美] L·罗恩·哈伯德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