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在日本发现一条历史线索——淞沪战役期间,曾有一个日本亲王在前线被中国军队击伤。
经过调查,这的确不是谣传,这个被击伤的亲王便是日本海军大佐伏见宫博义,时任海军第三驱逐舰队司令。日方报道称伏见宫博义王殿下。1937年9月25日,他在指挥日舰与中国军队进行炮战时,因座舰被中国军队一发75毫米山炮炮弹击中而受伤。
根据1937年9月26日日本海军省发布的公表,对此战有如下描述:伏见宫博义王殿下以第三驱逐舰队司令之职,在指挥属下驱逐队遂行某重要任务之时,于黄浦江溯江行动中,在上海日本邮船公司浦东栈桥附近,与附近仓库中隐藏敌军发生战斗……战斗进行到下午3时40分,敌卑怯一弹击伤殿下左臂,幸伤势不重……同时,殿下身边的部下也有多人伤亡,但官兵努力奋战,终于压制敌军,完成任务。殿下负伤后极为奋勇,始终坚持指挥战斗……
虽然其中不乏水分,但对于整个战斗过程,描述还是比较详尽的。
这个伏见宫是何许人也?说起来,此人在日本皇族中,地位还颇为显赫。他是伏见宫博恭王(曾任日本大本营军令部总长)的长子,其母为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女儿德川经子。他的儿子后来继承爵位,称伏见宫博明王,1947年因麦克阿瑟在日本实施抑制大族政策而被废除皇籍。
应该说,中国军队这个战果还是有点儿遗憾。若是炮弹落点再准确一点,日本海军将欲哭无泪 ——因为这位伏见宫博义王,在日本海军中,就算不是招牌,也属于牌位型的人物。这就要说到伏见宫家对日本海军的意义了。
日本的皇族中,有四大历史悠久的世袭亲王世家,史称四亲王家,即伏见宫家、桂宫家、有栖川宫家和闲院宫家,他们可称是日本贵族社会的主要支柱。其中,伏见宫家地位最高。这是因为桂宫、有栖川宫两家,都因为生不出儿子来,在二战前就绝嗣了,影响微弱。闲院宫家也因为在明治初年绝嗣而不得不从伏见宫家引进义子才维系传承。因此,当时日本贵族中最有影响的两大家伏见宫、闲院宫实际上都是一门之后。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日本皇室从明治以后就子嗣艰难,或者是不生,或者是生女不生男(日本皇室和爵位法定男性继承),就算是生男也往往精神或身体有问题。说起来伏见宫家倒是这方面的异类,不但自家子嗣不乏,还能过继给其他华族,甚至曾过继给天皇,第102代后花园天皇,就是从伏见宫家过继的。即便如此,他家还有剩余的孩子,便依律封为新的宫家,这些新的宫家虽地位不及四亲王家,但因其数量关系,自然也有巨大的影响力。直到1947年麦克阿瑟在日本打击传统贵族,废除伏见宫家皇籍,伏见宫一系的皇族,还有十家之多。
不过,在日本陆海军的竞争中,作为有影响力的皇族,伏见宫、闲院宫两大家却站队不同。日本陆军极力拉拢闲院宫,海军则以伏见宫为靠山。任职军令总长的伏见宫博恭王是强硬的海军派,海军对他的这位世子博义王,便视作未来海军皇族发言人来培养。
那么,既然是如此一个招牌,怎么会送到战场上呢?
从情况看,日本海军还真没想让这位亲王大佐打什么像样的仗,大约只是想让他到战场来镀镀金。
由于实力悬殊,当时的中国海军,对日本舰队根本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中国海军的主力为拱卫京畿,将八艘巡洋舰中的七艘集中在江阴,依托封锁线阻止日军深入长江。双方水上舰艇较激烈的战斗,大多集中在这一水域。而这位伏见宫博义亲王指挥的第三驱逐舰队并不在江阴方面,主要活动于上海黄浦江面。这里虽也是前线,但中国海军留在上海战区的仅有永健、普安两舰。其中,永健舰在开战第二天即在和日军轰炸机的战斗中被击毁,沉没在江南造船厂对面的江中。而普安舰为一战期间中国缴获的德国运输舰,已经陈旧报废,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第三驱逐舰队的日军舰艇,并无水战任务,其职责只是炮击中国军队的陆上阵地而已。由于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差、火力弱,这种一边倒的战斗当然没有什么风险。
即便如此,日本海军依然不放心,因此为第三驱逐舰队配备的兵力异乎寻常的强大。一般日军一个驱逐舰队装备三至四艘驱逐舰,而第三驱逐舰队却装备了七艘,而且全部是日本海军速度最快的峰风型鱼雷驱逐舰。伏见宫大佐的座舰,更是日本海军长期的航速冠军 ——岛风号,其创造的航速40.69节高速,直到1943年才被打破。
在几乎没有敌人的情况下,乘着风驰电掣的战舰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似乎是很快哉的事情。可以想见,伏见宫依靠这样的战功,今后在海军中的前途肯定是青云直上。
不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显然中国军队的抵抗超过了日军的预期。日本海军很快发现黄浦江上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中国海军尽管在上海已经没有战舰,但电雷学校史可法中队的英制鱼雷快艇史102艇从内河潜入黄浦江,8月16日奇袭了日本海军在中国的舰队旗舰出云号,震惊中外。而中国空军也不顾敌众我寡,奋勇出击,不时攻击在上海的日舰。伏见宫部下的舰艇,也多次被中国陆军的炮兵击中负伤。
因为这种不安全的因素,加上日本海军认为伏见宫镀金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在他被击伤之前,已经发布他转任第六驱逐舰队司令。不料,还未移交,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根据日方资料,伏见宫博义王被击伤的时候,正是在岛风舰上。按照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其战斗经过远较日本海军的公表要险恶得多。而中方的报道中,这支击伤日本亲王的炮兵部队也经常受到青睐。只是,好像这些炮兵也没想到,在他们给日军造成的伤亡中,居然还包括一个亲王。
这次击伤日本亲王的炮战,在中国方面的文献中并无专门记载 ——原因是立功的中国炮兵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一炮打出了如此一个稀奇古怪的战绩。我所见中国方面提及击伤伏见宫一事的,是美国出版戴维·博加米尼的《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由于资料来源不够详细,该书只提到这个亲王随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上海时被中国军队击伤。这与事实似是而非。
实际上伏见宫和他所指挥的第三驱逐舰队,是日军最早投入淞沪战场的海军舰艇部队。他这次被击伤的战斗,根据日方记载也不是随增援部队行动,而是在黄浦江上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浦东方面中国炮兵部队的奇袭。
说起来在当时的浦东战区,日军炮火占据绝对优势,这一段战线,双方隔黄浦江对峙。中国军队右翼军团55师330团的团长,一度担任炮兵指挥官的孙生芝回忆,即便不算日军陆军部队的炮兵,单计算航行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部队,其实力就远远超过中方 —— 当时领空、领海已经为日本飞机和军舰所左右,敌人军舰在30艘上下,每舰有大炮12门以上,30艘军舰共有360门炮,力量比我们强得多。
但在如此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浦东的中国炮兵部队,却打得相当出彩,不但在阵地防御中屡立战功,使日军在这条战线上始终无法跨过黄浦江一步,而且不时主动出击,发动对日军的炮战。
这支炮兵部队行动诡秘,胃口奇好,从吴淞的仓库到停泊在英美烟草公司对面码头的出云号装甲舰都在它的打击范围,而且炮术又奇佳,哪怕是藏在建筑后面的日本军舰也不乏被它像打篮球一样一炮吊中的经历。日军对这支中国炮兵部队的炮为何打得如此之准始终不得其解,隔山打牛这种活儿即使在武术界也只是传说。日军恼羞成怒,曾多次调集部队,空中江上一齐动手,誓欲除之而后快,但每次全歼之后,过不了一天,中国的炮弹,又会像还魂一样落到日军的脑袋顶上。直到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中国军队大撤退,这种带响的问候始终没有停过,相对于罗店的血肉磨坊,形成了淞沪战役中少有的戏剧性场面。因此,这支部队在当时中国的报道之中,有神炮之称。
说来说去,这支炮兵部队,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观看淞沪战区作战序列,其部队分为左、中、右三个军团,左翼军团总指挥陈诚、中央军团总指挥刘建绪、右翼兵团总指挥张发奎。浦东属于淞沪战区中国军队右翼军团的一部分。说来惭愧,堂堂右翼军团总司令、北伐名将张发奎上将,手下总共只有一个营的炮兵。日夜不停地进行问候,搞得日军鸡犬不宁的,便是这个中国陆军炮兵第二旅第二团第一营,击中岛风号炸伤伏见宫的,正是该营的一门M1930 L20式75毫米博福斯山炮。
炮兵第二旅,是1934年国民党军整编炮兵部队的成果。当时国民党军总共建立了第一、第二两个炮兵旅,第二旅由原独立炮兵第二团、第三团组成,番号仍然称为第二、第三团。
炮兵第二旅装备的全部是瑞典博福斯M1930 L20式75毫米山炮,这种火炮初速较慢,但射速较快,精度高,故障率低,又能拆卸后运输,很受中国炮兵部队的喜爱。要说,在浦东这个战场,这种炮还真是特别适用 。因为它射速快,所以很适合中国军队打了就跑的作战方式——不跑人家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它初速慢,所以弹道不清晰,难以找到发射阵地;容易拆卸,所以中国炮兵人员可以拖着它到处游击,让日军防不胜防。这种火炮虽然是瑞典造,实际却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技术,只是因为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不得在本土生产先进火炮,克虏伯只好在瑞典开设子公司来生产卖给中国了。卖给中国这批火炮,本来是要给土耳其人的,因为土耳其经济困难,付款不及时,结果大炮被中国政府转手买下。说来有趣,清朝灭亡的时候,曾将中国巡洋舰飞鸿号卖给希腊,成为其主力巡洋舰赫拉号。土耳其和希腊素来不合,中国人先卖给土耳其的敌人巡洋舰,后劫胡土耳其人的大炮,真不知道和土耳其人有什么前世冤仇。
使用这种火炮,中国军队还有独到之处。在中国炮兵手中,这种山炮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25发的惊人速度,在偷袭时这种不可思议的射速使其威力发挥到了最高。然而,这个25发/分,已经接近理论上的最高射速—— 这种火炮炮身从后座到复进到位,中间就需要两秒以上的时间。实际使用射速能否达到这么高呢?颇有专业人士认为人不是机器,除非使用自动装弹机,否则根本无法达到甚至接近这个数字。但是,中国炮兵用自己的智慧使火炮达到了这个速度。这样做也是不得已,一则由于是搞弱势逆袭,不得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袭击效果;二是压缩射击时间,避免产生长时间超速打炮引起的身管灼损,保护珍贵的火炮。实际上,中国军队(不论国共)的炮兵好手都擅长这一手,其打法非常有中国特色 ——必须是三人操炮:供弹手将炮弹递到装弹手手中,装弹手在炮膛后坐停顿瞬间(此时炮膛尚未回位)打开炮膛,此时弹壳会因膛内残压及后座惯性高速滑出,装弹手随即将新弹装入尚在回位中炮膛,并关膛上闩。与此同时,炮手有一秒多一点的时间做炮瞄微调,这对炮击精度非常重要。当炮身达到回位静止的第一瞬间,炮手发炮。每次发炮时,炮膛只是瞬间静止,但不影响精度。当然,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炮手受伤。射速从正常加到25发每分,炮手们致伤可能性上升200%!
单看作战序列,张发奎的名下,有着一整个炮兵第二旅,下属炮兵第二团、第三团。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最大的炮兵单位,就是旅,说起来张将军的本钱似乎很丰厚。其实,这只是纸面上的。炮兵第二旅的第三团,当时奉命借入第九集团军,猛攻汇山码头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该线战斗此后激烈胶着,该团始终无法归建。第二团共有一、二、三营,二营散放在杭州湾、乍浦一线担任要地防御,三营位于嘉兴旅部看家待命,真正拨归右翼兵团的,只有第一营。按照炮兵第二旅的编制,一个营辖三个连,其中一个连是辎重连,没有炮。两连炮兵各辖四门炮,总共八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就是中国右翼兵团的全部炮兵火力。实际上,除了留两门作为救火队,中国军队在前线的火炮,总共只有六门。
6门对360门,60倍的差距。但是,这六门炮的作用却十分出色。淞沪战争爆发后,右翼军前方颇有一些日军据点,如日华纱厂、日清公司、邮船公司栈桥以及新老三井码头等,大部分被日海军用为后勤设施。张发奎命令炮兵猛轰这几个据点,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单日本海军煤库据说中弹后就烧了三天三夜。这几次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让张发奎将军对这几门炮兴趣大增,经常亲自指挥这几门炮袭击日军对岸阵地和江中的舰艇,作用很好。张发奎在几次炮击作战取胜后说:敌人为谋消除这威胁,曾采取了种种侦察手段,不间断出动飞机,企图搜寻我炮兵阵地,毁灭我炮兵的力量。但他们始终无法找到我们的炮兵阵地,更无法制止我炮兵每天黄昏和夜间的袭击。《八·一三淞沪抗战史料辑选——第一道防线的防御战》也提到:浦东炮兵对日军的牵制,对于淞沪正面的华军,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正因满意于战果,同时觉得博福斯75毫米炮威力稍小,张发奎上书国民党当局,希望能够由乍浦附近海岸赶筑一条可以运输重炮兵的临时公路,直达浦东,效法海岸游动炮兵的使用方法。
可惜这个计划没有真正实现,国民党军中高级将领并不都像张发奎将军这样头脑灵活。否则,炮兵们真的把彭孟辑的炮十团拉来,弄几门德国造十五榴到浦东,用这个大家伙打伏见宫大佐一下,那就不是受伤的问题了,只怕要找几个日本大夫来做亲王版的拼图游戏啦。
但中国这支不大的炮兵怎能产生如此奇妙的战果,甚至能够隔山打牛?这就要提到中国炮兵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兼怪物,国民党军炮兵第二旅旅长蔡中笏了。用打篮球的招炸日本军舰,把炮藏得跟周扒皮家的钱罐子一样谁都找不着,都是此公的杰作。
有趣的是,这位中将炮兵旅长,国军中类似红军炮神赵章成式的人物,竟然曾经是四川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
浦东中国炮兵部队的总指挥官,就是蔡中笏。
炮二旅在浦东前线出动了六门炮,淞沪战役打了三个月,回来一数还是六门炮,除了炮弹送给日本人了,毫发无伤,一号功臣就是这个蔡中笏。对日本人来说,这个对手实在让自己丢脸,哪怕是六门炮打掉一半呢,日军历次全歼中国捣乱炮兵的报告,也算是有个交待不是?偏偏是一门没少,这日军战报里头的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日军的损失,可是板上钉钉,自己军报都承认的,挨了揍的有仓库,有军舰,有电台……还有亲王。说起来国军一般部队在淞沪战场损失极大,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部队堪称凤毛麟角,不由人不称奇。其实国民党军损失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战术不对,用射程、精度都不如三八式的汉阳造和日军打阵地战,还是在日军舰炮射程内(其实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多次劝要把阵地转移到预定的吴福锡澄国防工事去,蒋委员长咬死了一个国际观瞻死活不肯撤),当然损失惨重了。炮二旅这个营怎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出这个战果呢?和老蔡的战术对头、机动灵活大有关系。
蔡中笏的招数其实很简单,就是隐蔽出击,打了就跑八个字。
说来简单,做到可不容易,这背后正透出了蔡中笏的炮兵专业功底。打了就跑还好说,训练得好些,加快发射速度就可以了,反正博福斯山炮射击上就是易于搬运的家伙。而隐蔽出击可就不容易了,这炮兵阵地是那样好隐蔽的么?你一放炮人家还会看不到?何况日军还有侦察机助阵呢。老蔡有办法,他的炮布置十分分散,而且发射阵地和隐蔽阵地不在一个地方,平时把大炮隐藏在竹林、沟渠之中。任你狂轰滥炸,我不还击,你就找不到目标。等要打了拉出去就打 ——那你进入阵地不用试射么?老蔡还真不用试射。理由很有意思,第一是他训练出来的炮兵的确非常熟悉这种炮的性能,训练有素。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离目标近,黄浦江宽度很多地方只有三四百米,老蔡的炮都放到最前沿去打。离得近了,好的炮手的确不用试射命中率也不低。这就有点儿土八路大炮上刺刀的味道了。
那你放到那样前沿的地方,日本人不会发现么?嘿,老蔡还有绝招呢。他选择的炮阵地,都是日本人觉得特别别扭的。第一,老蔡选阵地必选附近有租界建筑的,日本人怕打了中立国的目标惹祸,跳着脚骂也不敢放开手脚还击——这种事日本人骂得很厉害,意思是中国人狡猾狡猾的,不仗义。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干,日本海军在上海的旗舰出云号的泊位,就藏在英美烟草公司大楼的后面,让中国军队攻击它特别困难。利用中立国的大树乘凉,对各国军队来说,都是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金科玉律。第二,老蔡选择的炮阵地皆在日军看来人畜无害的地方,他绝不挑对面就有日军目标的地儿 ——那种地方都有日本兵盯着呢。他选的炮兵阵地都是和要打的目标隔个大楼什么的。您说这样怎么打啊?又不是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难道能把山或者楼变跑了再打?这就是专家的能耐。博福斯山炮,偏巧就是一种弹道弯曲的武器。也就是说,打出去的炮弹是划一道抛物线,刚好绕过建筑物或者山包,落在日军头顶上开花 ——这还有个好处,要是对面有人朝你打炮,你肯定很容易发现敌人在哪儿,要是从脑瓜顶上掉下来个炮弹来,这是谁从哪儿扔出来的,可就难猜了。当年在大学宿舍喝酒,多次发生过有人往下扔酒瓶子误中各种目标的纪录。据萨所知,还没一个苦主能找到是谁干的,同样是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是老蔡已经往人家脑袋顶上扔了一堆铁西瓜跑了,这边日本炮兵除了骂街以外还不知道朝哪还击呢。
但是,您说就算扔篮球,也得知道篮筐在哪儿吧,隔着楼,怎么看得见?这就是老蔡另一个绝招了,他在黄浦江对面藏了一个秘密的炮兵观察所。
在哪儿?
就在刚才说过的那个掩护出云舰的英美烟草公司大楼里 —— 谁叫它最高,看哪儿都一目了然呢?中国军队在黄浦江底下拉了一条水底电缆,在这大楼里悄悄放了一个炮兵观察组,专门给蔡中笏修正射击误差。那边一开炮,这边的电话就过去了 :偏左两个密位……偏右一个……中了,接着打……快走,鬼子军舰来了……这个损招到打完了仗日本人都没想明白。
倒不是蔡中笏故弄玄虚,他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日军炮兵开炮都是水上侦察机或者气球跟着校射的,中国炮兵可没这个指望,只好动脑筋了。
其实要是日军抓一个中国炮兵来问问,这个戏法也就没戏。不过,过江来抓老蔡的手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右翼兵团司令长官张发奎上将爱死了这支炮兵,一个营的炮兵愣派了一个团的步兵掩护 ——而且这个团还不是一般的团,这个团是五十七师的主力团。五十七师何许人也?熟悉抗战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余程万大战常德的虎贲部队!要说这个您可能还觉得陌生,整编七十四军,张灵甫,孟良崮,有印象没有?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七十四军,就是后来由五十七师、五十一师、五十八师组成的!这绝对是国民党军王牌中的王牌,就派来干个警卫的活,还能让你日本人偷走我的炮兵弟兄?
要说张发奎对这点炮兵,那可是发自内心的爱护。张上将有清晨看报纸的习惯,一天看到一条新闻,马上拍案而起,让人通知蔡中笏立即转移阵地。原来,一个记者采访神炮部队,居然拍了照片放上头版。张将军马上反应过来 ,如果日本人看了这张照片,肯定会按图索骥来炸我的炮啊!果然,刚刚转移,日军轰炸机和重炮就发飙了,一时黄浦江右岸所有的竹林几乎被荡平 ——这都是因为那记者的照片上用了竹林作背景的缘故,可见日军对这支中国军队何等恨之入骨。
咱们自己说 ,这皇军好煞气啊,照片上有竹子就把竹林都给炸了,那要是照片上有个厕所,还不得把整个上海的粪坑都给崩了啊?
总之,摊上蔡中笏这样一个老炮,再摊上张发奎这样一个鼎力协助的上司,浦东的日本兵要有好日子过,那才没有天理了。
说了半天,这蔡中笏到底何方神圣?淞沪战役,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蔡中笏一个小小的旅长,似乎也快赶上芝麻绿豆大的官儿这种水平了。不过,这个旅长可不同于一般的旅长,说起来,国军在淞沪战区的实际总指挥官陈诚上将,还是他的老部下呢。
蔡中笏,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堪称国民党军炮兵元老,先后追随过黄兴、孙中山,黄埔军校成立时任少校教官,是北伐军炮兵部队总指挥官。此人虽然资格老,但一生大起大落,忽而当中将师长、炮兵司令,忽而离开部队去教书摆摊,而且这种起落都不是因为政治上站错队之类的大问题,境遇之奇,也算天下少有了。前面说到他教数学,就是在许崇智军中干得不爽,1921年干脆去当了教书匠的事情。这一次击伤伏见宫,可说是他布的局,但遗憾的是真正开打的时候,他已经被调回南京做炮校高级研究员去了,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起落。
如此老资格的人物,为何屡次失意呢?据说是人缘不好。蔡本人性格极为随和,很受学生爱戴,在家里也是一流的好丈夫,为何会人缘不好?
起因是酒。蔡中笏做了将军,却无酒不欢,是军中典型的酒鬼。要说好饮倒也不算大毛病,叶挺也能喝,而且和蔡中笏还是不错的酒友,人家就是国共两党都抢着拉的。可老蔡还有个毛病是没有叶挺的酒量,经常喝醉误事,而一旦喝多就会口中无德,专爱在这种时候讨论上司的祖宗。这种人要是能被上峰喜欢那才奇怪呢。据说这次淞沪前线被解职,就是因为总长何应钦来视察的时候老蔡喝得不省人事,而何、蔡一直心有芥蒂——蔡不喜欢何,是因为记恨黄埔军校成立时何嫌老蔡个子矮,硬要给他降级使用,蔡酒后经常大骂何应钦挤兑自己;何不喜欢蔡,倒不是因为他骂人,而是因为他和自己的政敌陈诚交好。老蔡是个搞技术出身的,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犟脾气,一跟别人吵架就撂挑子脱军装,自然大起大落多些。
那么,为何老蔡又能屡次东山再起呢?他的技术好啊。在炮兵专业说起来陈诚的技术不错,有三炮起家之说。陈在东征军中担任炮兵连长的时候,营长就是蔡中笏。要论起放炮的技术来,陈诚还真比不上这个学长兼顶头上司。陈诚三炮起家,不过是炸死几个陈炯明的敢死队,蔡中笏呢?照孙元良的回忆,则有一炮炸死敌军师长的传奇经历。孙的回忆是这样的。 红鼻子的蔡中笏老师成为全军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决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准确。我们在火线上的战士只要听到他的炮声,不由得齐起欢呼,争先前进。反动的滇军师长赵成?旁诠憔盘?路上与我们作战时,被蔡老师一炮轰死!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一整师滇军就被打垮了。那个时代内战外战不断,这样一个炮兵专家,自然是让人捏着鼻子也忍不住要用喽。所以蔡降职以后,想出山了,只要上军中逛两圈,就自会有人抱着将军服找上门来。
有资料记载,蔡中笏曾参加过抗战后国民党裁编人员组织的哭陵活动,后来穷困潦倒而死。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蔡虽然参加了哭陵,但主要是为自己失业的学生们请愿,他本人的生活并不困难。蔡中笏一直活到1961年辞世。蔡的外孙女吴楚,则做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
要说,蔡中笏好酒的确是军人不应该有的毛病,但怎样能用好这样有毛病的人才,也真是一门艺术。
真正打了伏见宫的,是9月中旬接替了蔡中笏职务的原炮二团团长蔡培元,从年龄上,应该叫小蔡。只是,他用的战术,还是老蔡留下来的,所以,老蔡对这次战斗的贡献,可称功不可没。
对于这次战斗,日本《朝日新闻》曾有更详细的报道,下面就是萨对《朝日新闻》27日报道的翻译,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题目是《伏见宫博义王殿下在黄浦江上的奋战 ——手臂负伤尚悠然》。
[第三舰队报道班上海特稿二十六日发]
浦东侧残余的敌军至今依然活跃,或依托各外国建筑物,或化妆便衣,不断袭击我在黄浦江上的警戒舰船,以及我国在共同租界的无辜侨民,甚至出入上海的各国舰船。为此,我第三舰队的战舰和海军航空队同心协力,昼夜监视敌军,斩断黑手。二十五日全天,我在招商局栈桥附近的舰艇不断遭到中国军队攻击,我军舰队英勇迎战,终于粉碎敌军使其沉默。此时,在江上执行警备任务由伏见宫博义王殿下担任司令官的X驱逐舰队也赶来参战。各舰一起开火,以炙烈的射击取得优异战果。殿下以金枝玉叶之身于炮火下挺身阵前指挥,挺立于危险的舰桥之上。在敌军还击的弹雨中,殿下悠然自若,恍若不闻,终将敌军密集的大部队击溃,堪称这一天最大的武勋。这一天敌军的炮火也是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弹在殿下身边爆炸,将殿下击伤,但殿下不为所动,依然有始有终地沉着指挥战斗。此战后殿下将迅即投入新的战斗,不禁让人想起身担军令部总长职务,指挥海军战略的伏见大宫殿下(即其父伏见宫博恭王)在日俄战争中挺立于三笠战舰炮台上英勇奋战的情景啊云云。
这是一篇带点儿八股味道的称颂文字,不过结合中国军队炮兵出动的方式,字里行间却隐约披露了一些有趣的真相。
接替老蔡蔡中笏的小蔡蔡培元后来命运颇不佳,在两浙指挥部代参谋长的职务上被俘,成了功德林的一员,1961年和廖耀湘等一同被特赦。但他在玩炮上还是有两手的。接管浦东的炮兵指挥后,他并没有墨守成规,其中最大的创造,就是展开了水上炮兵游击战。
由于吃了一个多月的亏,日军对于浦东中国炮兵恼恨异常,还击的速度和力度大为加强。这种情况下,在日军眼皮底下再打了就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水上炮兵,就是蔡培元和另一个炮兵指挥官孙生芝的创造。具体的做法是用小汽艇后拖一艘木船,船上装山炮一门,炮弹二三十发,以浦东蜘蛛网一样的港湾河汊为阵地,频频袭击对岸敌仓库、码头和舰船。
假如在岸上开炮,打完拆卸,拉走总要几分钟。有汽艇拖着,跑起来可就更快了,日军还击再狠,再快,也只能在汽艇原来的泊位打水漂儿玩。此外,中国炮兵还玩出一手更别出心裁的,就是每次出击两艘汽艇交替掩护,第一艘打,打完了就跑,日军吃了哑巴亏也就算了,如果它追出来,就用第二艘给他当头一棒,乘着日军搞不明白敌人在哪里,两门炮一块儿跑路。
综合这些信息,这位伏见宫博义王被击伤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中国军队先以一艘炮艇袭击了停泊在栈桥的日军舰艇,日军挨打后马上还击,中国这门炮已经打完了开始跑路,让日军误以为它已经被打掉了。看到敌人沉默了,在江上巡逻的伏见宫带着第三驱逐舰队(从文章看还不仅仅是他的座舰岛风号)冲过来打死老虎。不料正中第二艘中国炮艇的下怀,当时就挨了一顿爆打,岛风号身先士卒,所以舰桥中弹,伏见宫以下多有伤亡。混乱中,中国的炮兵乘机跑掉,但并不知道自己打中了一个亲王。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殿下还真不是一般的窝囊。
张发奎后来曾经提到浦东炮兵袭击日舰,很遗憾地说:可惜我们的山炮缺乏破甲弹……假如能够有较多的炮量和较大口径的炮种,我深信对这次会战将有更大的帮助。根据当时的纪录,岛风号此后由日军停泊在吴淞的朝日号修理舰维修舰桥甲板和鱼雷发射器。看来,用山炮打驱逐舰,的确是不太容易威胁到它致命的水下部分。这位伏见宫殿下,也因为中国军队的炮弹威力有限而没有被当场击毙。
按照日军报道,伏见宫此战仅仅负轻伤。然而,《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里面则提到一年后这位殿下死于负伤引发的并发症,看来伤得并不是那么轻。
萨在日本察看有关文献,称这位亲王一年后因呼吸困难,请医生注射缓解针剂一个小时后死去,言下之意好像是大夫打错了药。这种情况和奥运射击冠军打错靶一样不可思议。如果看这位殿下后来的任职轨迹,就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伏见宫本来已经内定转任第六驱逐舰队司令,负伤后却很快改为到日本海军学校担任教官,做一份闲职,直到莫名其妙的死亡。
联想到这位博义王殿下原来在日本皇室中是出了名的身体好,当众和别人相扑表演的主儿,怎么会在42岁盛年就猝然死亡,那一发75毫米山炮炮弹到底给这位殿下造成了怎样的轻伤,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一点,还是留给后人考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