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缅甸丛林是一片沉重而辉煌的土地。它属于上一辈人。我不过是个寻踪者。

  四年前,因为写作何基沣将军的传记《中正剑之梦》,无意中,我接触到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丛林抗日的零散材料。于是,我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当年曾是野人出没的丛林。后来,我有机会到云南,顺道踏勘了热带丛林,并在当年中国远征军进进出出、流血牺牲过的滇缅公路附近地区,听到许多关于中国军队在缅甸抗日的悲壮故事。我心中燃起了一团火。那时,我脚站在滇西的红土地,但是我的目光,我的思想已经越过边界,开始寻找和思索40多年前发生在那浩瀚苍茫的缅甸丛林里的事。

  丛林迷住了我,丛林里的抗日往事无时无刻不使我激动。我继续向野人山深处“闯”。回到北京后,我一个一个去拜访当年在缅甸奋战过的将军和老兵。说实在话,多年来,已经很少有人向他们问起那段逝去的往事。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忘淡了那既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中华民族的悲壮的历史篇章。因此,当我登门造访的时候,老将军和老兵们无一例外地瞪着惊奇的眼睛打量我:“你问这个干什么?”然后,又无一例外地袒开襟怀,启动记忆的闸门,向我讲述了在缅甸丛林里亲历亲闻的桩桩往事。

  我第一个拜访了郑庭笈将军。我们算是同乡,他是海南人,我家在雷州半岛。老将军那浓重的乡音,在我听来既亲切又激奋。在讲到当年和戴安澜将军死守同古城,继而败走山林的惨烈情景时,老将军不时流露出悲怆的神色。在郑洞国的寓所,我和老将军数次长谈。他是中国远征军里地位仅次于史迪威的高级将领,参与了反攻缅甸作战的决策指挥。郑老将军已年届八旬,他一再谦和地对我说:“过去的许多事都不记得了。”但是,关于缅甸作战,他却谈锋甚健,领着我在野人山里一次又一次地神游。我还有幸见到宋希濂将军。他现在侨居海外,难得谋面。前年,他回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于公务繁忙之际,宋将军抽暇接见了我,并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他率领Y部队第11集团军自滇西反攻缅甸的胜利进军。参加修筑中印公路并曾荣获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发勋章的李温平工程师,曾向我介绍了关于筑路的许多有趣故事。在印度蓝姆伽兵营,接受过美军训练的覃异之老将军,也饶有兴味地谈及缅甸作战中有关中国人、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微妙复杂的矛盾关系,因而为象我这样的后来者从更高的视点去探究已经平息了的那个国际战场,提供了一些依据。

  特别不能忘记的是,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的党德信同志,曾经倾注了极大的热忱,支持和鼓励我把中国远征军这一中国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用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办法记述下来。他在亲历者与笔述者之间穿针引线,安排老将军们与我会面。可以说,他是我闯野人山的热心向导和推进者。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散居各地、我不能一一拜访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也以多种方式从旁襄助。

  如此众多的老前辈和热心人在真诚实意地资助我、鼓励我,无形中,我有了一种负债感。要不把亲耳所闻,而且用内心体察、掂量过的那段历史故事记述下来,如何对得起那些曾从缅甸丛林走过来,如今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讲述了丛林故事的健在者期待的目光?如何对得起长眠在缅甸丛林里那些既没有墓穴也没有墓碑的中国远征军壮士的亡灵?

  因此,我不揣浅陋,写下这篇尚属粗糙的文字。并以歉疚的心情,权将它献给曾经在缅甸丛林中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

  作者

  1989年8月6日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