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张云逸一行,离开金家寨,来到六安。
六安,是皖西府城,春秋时为六安国,汉初置淮南国,后改衡山国,元升直隶州。六安还保存着坚固的砖城垣。叶挺、张云逸由德胜门进城,只见城楼上巨大匾额刻着“地控江淮”四个大字,不由感到这座古城的巍峨。
这座古城周长一千余丈,筑有楼台二十七座,四周濠深一丈四尺。历史上,占皖西,攻豫鄂,都要争夺六安。近代的起义军,也在六安城上抖过风威,洒下过殷红的鲜血。清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张献忠起义军“万骑人六,合力攻城”,一举占领六安。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大别山区“革左五营”义军,革里眼、左回回“轻骑袭城而破之”。同年八月,张献忠再克六安城。太平军与捻军,也多次血战六安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春,太平军破六安城,追清军万余人,于三十里铺,西范店一带,歼清军千余人,武官赵霖、州牧黄河清等都被击毙;与此同时,捻军首领张乐行也率军人淮南,与太平军会师六安,驻守六安一年有余。
城头碑碣有诗云: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
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
叶挺在城头拍了好几张照片,感慨万千,顿生几分悲壮,增添了保卫这片关山的信心和力量。
出六安城,特务营营长谭知耕告诉叶挺,回归的路途有两条;一条是走合肥;另一条是经寿县返青龙厂。
提到寿县,一个埋藏在叶挺心中已久的愿望跳将出来。寿县是当年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烈士的家乡,叶挺自5月初来到江北后,一直在打听烈士家庭的情况,并问清了烈士家在寿县的曹岗,准备抽出时间专程探望,这次正好路过,真是难得的机会。叶挺将此意告诉张云逸,张云逸自然成全。于是,叶挺、张云逸策马向北,快马加鞭,朝寿县曹岗奔去。
叶挺此行,心情是十分愉快的。
这是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太阳在乌云下面刚一出现,风停了,好像风不敢破坏雨后初夏早晨的美景,水珠在路边的一排排树头上滴落,因为没有风,是垂直落地的,形成一条条线,一条条丝。十几分钟后,太阳完全露出了地平线,接着又钻人上面一长条乌云里。但不久,太阳撕破乌云边缘,又在乌云上边出现了。周围的村庄、田园、山岗都明亮起来,闪着光。山岗上,有一丛丛杜鹃花,雨后开放得更艳丽,太阳照上去,放射出异彩。
看到这鲜红的杜鹃花,那一幕幕血洒沙场的战事,涌上叶挺心头,曹渊烈士殉职武昌城头的壮烈场景,又呈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1926年9月5日,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北伐中连克长沙、汀泗桥、贺胜桥后,直逼武昌。攻城的北伐军每团以一个营为奋勇队,首先爬城。独立团担任宾阳门与湘门之间的爬城任务,第一营为攻城先锋队。曹渊接受任务后,向叶挺表示,愿以生命换取胜利的决心。曹渊率部临近城壕时,被敌人发觉,敌人炮火猛射。
曹渊指挥三个连,冒着敌人炮火,逼近城脚,竖起云梯,与敌展开肉搏,消灭了部分敌人。但友军有的离城很远就停止前进,有的在城壕外边踌躇不前,不能与一营密切配合。敌预备队不断向一营登城地点增援,一营官兵以无比的英雄气概,与十倍之敌展开肉搏,大部壮烈牺牲。
曹渊见登城无望,打算请求团部增援,站在一个小土包边,给叶挺写了一份紧急报告:
团长:
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
曹渊刚写完“渊”字,不幸头部中弹,顿时殒命。“渊”字的最后一笔,横拖了三、四寸长,这是中弹后无法继续执笔的标志。这是简短的战报,也是曹渊的绝笔,殉职时,年仅二十五岁。
叶挺拿到曹渊的绝笔信,双手颤抖,泪如泉涌。那拖了长长一笔的“渊”字,一直撞击着他的心灵。此后,叶挺率军攻破武昌城,又于南昌举义,直到漂泊海外,都没有忘记烈士。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时,叶挺曾至城头凭吊,藉以缅怀武昌城头殉职的先烈。当叶挺从城头返回明德村住处时,忽然收到一封从安徽寿县曹家岗寄给他的信。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写这封信的人,竟是曹渊的儿子,十四岁的烈士遗孤曹云屏。那时,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已踏进江淮,寿县城乡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年幼的曹云屏也投入了这热潮之中,他整天在外边参加集会,听演讲,家里人很不放心,想让曹云屏上学读书。就在这时,叶挺在南昌组织新四军的消息传到寿县,经家人商量,让曹云屏写了一封信给叶挺,请叶挺帮助云屏解决上学的费用。
叶挺读着曹云屏的信,不禁回想起曹渊的绝笔信来,心如潮涌,怀着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一笔一划地写了一封工整的回信:
云屏贤侄:
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欣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十年来,我亦流亡异地,每思查考其后裔而未获。今幸读尔来信,恍如见我故友也!尔需我助尔读书费用,我当然应尽力帮助。请立即将尔读书计划,并每年需款多少,及汇款确实地址告知,我自当照办。敝军通信地址是:南昌书院街明德村四号新四军通讯处。希望即刻得着尔的复信。
此并候近安!
叶挺敬启二月二十三日曹云屏在接到叶挺这封信之后,于三月十九日,又接到周恩来写给他的复信。
周恩来得知云屏有深造之心,盛赞“曹渊同志有其子也。”要云屏去汉口,以便转往陕北延安抗大读书。曹云屏在去汉口途中,由堂兄曹云青作伴,绕道南昌想见叶挺,当时叶挺已离开南昌到安徽皖南整编部队去了,没有见到叶挺。云屏给叶挺留下一封信,就去延安了。几个月后,项英去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叶挺委托项英看望曹云屏,项英找到曹云屏兄弟,转达了叶挺的嘱托,要兄弟二人努力学习,继承父志,并交给他俩几十元钱。从此,曹云屏继承父辈遗志,走上革命的道路。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公安处处长、市委秘书长等职。
叶挺回忆起这些往事,对烈士的家庭更加挂念了,烈士家里的生活怎么样,后一代的教养还有什么困难?在这炮火连天的岁月,烈士家里遭到了什么危难?他愈想心里愈焦急,不停地抽打着马儿,想早一点见到烈士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