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的舞台上





  服务团里有许多年青的女演员,她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江南的初夏,一派生机。放眼望去,嫩绿的秧苗,在和风吹拂下轻轻摇曳。曾经被日寇践踏过的土地,在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经过两年浴血奋战以后,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

  眼看着人民的力量日益壮大,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由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冷欣亲自指挥,国民党第40师和第63师步步向新四军江南部队进逼,企图破坏江南地区的抗日形势,挑拨新四军与群众的关系。他们整连整排地穿越新四军的防区,中、下级军官明目张胆地到我军防区看地形、绘地图,还到处散布谣言。为顾全大局,陈毅、粟裕率领江南总指挥部直属机关及江南部队主力,渡江向苏北敌后转移。从江南到苏北,必须通过两条公路、一条铁路、一条运河和宽阔的长江共五条封锁线。

  当时,天气已比较炎热,部队不停地在敌后梅花桩和封锁线中穿插,十分疲惫。少数女同志,因体弱跟不上部队,就在当地群众中暂时埋伏,待体力有所恢复时再渡江北上。其中,军部服务团的康宁和梁思平就寄养在延陵附近乡间张大伯家。她俩于1940年春天,从军部到江南前线的溧阳水西村和竹箦桥一带从事民运工作。张大伯年约50出头,读过私塾,战前在上海工作,曾参加过“五卅”运动。上海沦陷后,他返回家乡。新四军开辟茅山根据地时,搞民运工作的同志将他家作为可靠的基本群众之一。

  康宁、梁思平在张大伯家住了七、八天,形影不离,情同姐妹。张大伯对她们说:“你们俩一个姓康,一个姓梁,和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好同姓,真巧啊!”有时戏称她们“康梁来了!”她俩总是一笑置之。

  张大伯当时不知道,他还真说对了,梁思平是梁启超的第七个女儿。当她在四川的哥哥梁思成和嫂子林徽因抱着“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还在商量着“如果日本人打到家门口,就跳窗外的长江”时,梁思平却走上了与日本人抗争的革命道路。梁思平追求进步,向往革命。她通过地下党的关系,由天津乘火车到上海,再由上海经温州辗转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分配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康、梁走后,张大伯才获知真情,他大为惊异,连声长叹,懊恼自己当时没有能好好款待她们。他沉思片刻,感慨地说:“这样名人的淑女、大家的闺秀,居然也甘愿吃苦,不怕牺牲,千里迢迢地来参加革命,说明共产党的行为和共产主义深得人心。”他对新四军战士说:“你们革命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成功!”

  张大伯也不知道,与梁思平形影不离的康宁也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张謇的后代。

  1938年底,皖南新四军军部要求上海地下党支援一批知识分子去加强文化工作,文化界和学生界救亡协会为此进行了公开动员。动员的名义是说到三战区去慰问演出,但报名时要求参加新四军的人很多。康宁、蒋若虹等女同志积极报名,抱定宗旨要去参加新四军。这个慰问团从上海出发到皖南,在浙江温州、金华演出的一路上,一直受到以三战区司令顾祝同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好心挽留”。慰问团想了许多办法,最后终于机智巧妙地冲破他们的圈套,摆脱国民党派出的监视者,安全地乘上新四军派来接应的汽车,抵达皖南新四军军部。〔1〕

  上海慰问团到皖南演出的第一场戏是《重逢》。演出一开始,观众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服务团戏剧组的同志更是赞扬他们演得出色。特别是女主角康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眼睛,原是深度近视,在台下总是眯眯地看不出神采,谁知她一到台上,一双眼睛却又大又亮,顾盼生辉,表演分外生动传神。康宁加入服务团后,很快也成了戏剧组的台柱子。她在《日出》里扮演顾八奶奶,因为把这个角色演得活龙活现,从此竟获得了一个“顾八奶奶”的绰号,还传到了苏中、苏北。

  1940年5月,她曾经跟着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江南总指挥部演出。总指挥冷欣在演出后召开座谈会,对服务团精彩的演出大加赞赏,但却又居心叵测地向女演员发问。他问常竹铭:“你的戏演得很好,一个月拿多少钱呢?”

  常竹铭答道:“三块钱。”

  “太少了。到我们这里来吧,可以拿二十多块呢。”

  常竹铭不屑一顾:“我不是为了要钱,是为了抗日。要钱的话,我家里钱多得很!”

  冷欣十分吃惊:“啊?你是富家小姐!那为什么要离开家,参加新四军呢?”

  常竹铭回答得很干脆:“日本侵略中国,国家将亡,我要抗战。新四军抗战最坚决,我就参加新四军!”

  常竹铭出生于上海一个资本家的家庭,长得清秀文静。1939年11月从教导队女子八队调来服务团,很快就成了主要演员。她平日少言寡语,可一登上舞台,就如鱼儿得水般活跃起来,演什么像什么,惟妙惟肖。她和张茜俩人曾经轮流出演《魔窟》中的“小白菜”和《第四十一》中的马柳特加。这个上海小姐,从未到过农村,既没有见过农妇,也没有那么刻骨铭心的阶级仇恨,但在演戏的过程中,她受到教育,服务团的领导也开始对她进行党的纲领、宗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教育以及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奋斗终生的教育。她很快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常竹铭这个刚刚被批准入党的新党员,在冷欣安排的这个别有用心的舞台上,演出了一段精彩的戏。

  冷欣不死心,又问了几个团员,都未得到他想要的答复,就又对康宁说:“听说你是南通张謇家的后代,是吗?”冷欣想与康宁拉拉关系,他说:“我和你们张家还是亲戚呢,你的戏演得好,到我们部队来工作吧。”

  康宁说:“我在新四军很好。”

  冷欣又问:“你要钱用吗?”

  康宁坚决地一口回绝:“不要!”

  冷欣一无所获。

  荣华富贵、安逸舒适比起民族存亡来,算得了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将不国,当了亡国奴难道还有荣华富贵、安逸舒适?只有那些置人格、国格于不顾的无耻之徒,才会首先想到金钱。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