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轻骑兵





  当抗战的烽火燃遍苦难的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两支革命武装队伍分别在一北一南给日军以重创之际,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和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应运而生。

  1937年8月12日,一个以宣传抗战为主的剧团在延安成立。这就是女作家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抗战的消息传来,延安抗大的学员纷纷要求提前毕业,每天都有人往前线开拔。丁玲的心情为之激荡,她和20几个有着共同目标和追求的抗大学员一起,提出“抗战高于一切”的口号,组成了西北战地服务团这样一个文艺团体,离开延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发动群众、宣传抗日。

  西北战地服务团里人才济济,个个多才多艺。他们于9月份离开延安,东渡黄河,途经山西临汾、太原,又奔赴潼关、西安,进行了10个月的宣传演出。一路上,他们利用山西、陕西村村都有的戏台作为宣传讲坛,运用大鼓、快板、双簧、相声、活报剧等能为北方群众接受的形式,把抗日救国的大道理深入浅出地灌输给群众。沿途群众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演出,听到这样的道理,像着了魔似的,一直跟在服务团后面,不肯离开。

  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于1938年7月回到延安,11月,由周巍峙率领,第二次离开延安,再赴前线。他们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艰难困苦的战斗环境中,以革命的大众的文学,为抗战服务,为人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晋察冀边区5年半时间,创作了大约三百多首(部)歌曲和剧本,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当丁玲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到延安时,在东南地区,在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和大江南北敌后战场,也活跃着一支战地服务团,那便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1938年1月在南昌成立。新四军筹建之初,叶挺、项英、李一氓等就商定尽快招收一批进步文化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组成战地服务团,用进步的文化工作为部队服务,为抗战服务。留日学生杜宣(原名桂苍凌)、吴晓邦、韦布召集了在武汉大学读书的秦昌康,在武昌上中学的桂冰吾(杜宣的妹妹)、吴晓邦的学生沈光、韦布的夫人周敏和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毕业的李增援和黄若海等十余人,在李一氓和他的秘书徐平羽的支持和帮助下,由汉口来到武昌,成为军部战地服务团的最早成员。后来,服务团人员不断增加,达到一百多人。他们一边学习训练,一边宣传演出。在南昌街头,人们经常看到,一些身穿灰色粗布军装、佩戴“抗敌”臂章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刷标语、贴漫画,有的演出活报剧,还有的教唱革命歌曲或发表演讲,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南昌各种文艺团体和抗日宣传队中,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名气很大,十分显眼。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昌是国民党蒋介石“剿匪总指挥部”所在地,南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以及成立新四军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所以,当服务团团员们冒着料峭的寒风,踏着风雪,高唱抗日歌曲,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时,市民们立即报以关注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露出赞叹的神情。有了这一支活跃而得力的服务团,南昌城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得以高高飘扬,群众的抗战热情日益高涨。

  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战地服务团团员发展到400多人,其中女兵将近一半。服务团下设戏剧组、民运组、歌咏组、绘画组、舞蹈组等。在云岭的三年,皖南的村村户户几乎都留下了服务团员活动的足迹;云岭的青山秀水无一处不回荡着服务团团员嘹亮的歌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带领着一群“抗日的战士、革命的青年”,奔波于皖南地区,活跃在大江南北,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地服务团被誉为“铁军轻骑兵”,在这支轻骑兵的行列中,几近半数的巾帼轻骑兵发挥了无可限量的作用,她们在舞台上、在生活里都出演了极其重要又极其成功的角色。〔1〕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