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关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关系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非常之大,只要想一想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民族解放命运上的历史意义,就会知道的。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就其特殊的广大性和长期性说来,不但在东方是空前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可能是空前的。”的确如此,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第一次完全战胜外来侵略者的战争,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通过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全景式展示,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实际上已无须赘述。但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得以成功的深层原因以及基本经验,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世代铭记、发扬光大。
一、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在近代中国,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最坚决而又成功地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把祖国从危难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取得人民最真诚的信任和拥护。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广大民众充分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凝聚成一股任何外国侵略者都无法战胜的巨大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纯熟地驾驭局势,始终清醒地指明夺取胜利的正确方针和办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抗日战争领导核心,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高举抗日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凝聚和各派抗日力量;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日路线,依靠、发动和组织起人民群众的抗战;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的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把它领导的军队和亿万爱国群众结合起来,进行了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来未曾有过的大规模的人民战争,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途径。
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把亿万人民动员了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人民抗日大军,克服了投降反共内战的危险,使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得以坚持下去,直至取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巨大生命力,我们可以从1944年毛泽东在给南下支队干部的一次讲话中找到答案:“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他在这次讲话中以柳树和松树来生动地譬喻共产党员的机动性和原则性,他说: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样,到处插下去就可以活,长起来。但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还要学松树,挺而有劲。柳树有机动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可亲、要可靠。”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党在敌后的艰苦条件下,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以农民为主力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抗日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八年抗战的无数事实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奔集到它的旗帜下来。到抗战胜利到来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已远非抗战开始时的状况所可比拟的了。这种影响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拥有一支集中代表中华民族觉醒的政治力量的先驱和凝聚核心的人民军队,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粉碎敌人对敌占区强化治安的各种阴谋,牵制了侵华敌军百分之六七十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以上,成为抗日战争的尖兵和主要武装力量。同时在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组织人民自卫武装,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不仅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而且积蓄了力量,培养了干部,丰富了经验,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新四军是党所领导的与八路军齐名的抗日战争的主力。它战斗在长江两岸,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深入敌人心脏打击敌人,在地区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所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粉碎敌人对敌占区强化治安的各种阴谋,牵制了侵华敌军百分之六七十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以上,成为抗日战争的尖兵和主要武装力量。同时在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组织人民自卫武装,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不仅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而且积蓄了力量,培养了干部,丰富了经验,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新四军是党所领导的与八路军齐名的抗日战争的主力。它战斗在长江两岸,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深入敌人心脏打击敌人,在地区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九四五年四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其《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南方各根据地内的残酷的摧毁、万里长征的消耗和其他原因,到抗日战争开始时,数量减少到只剩几万人。于是有些人就看不起这支军队,以为抗日主要地应当依靠国民党。但是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他们知道八路军新四军这时数量虽小,质量却很高,只有它才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它一旦开到抗日的前线,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其前途是无限的。人民是正确的,当我在这里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已发展到了九十一万人,乡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发展到了二百二十万人以上。不管现在我们的正式军队比起国民党现存的军队来(包括中央系和地方系)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是按其所抗击的日军和伪军的数量及其所担负的战场的广大说来,按其战斗力说来,按其有广大的人民配合作战说来,按其政治质量及其内部统一团结等项情况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毛泽东还对人民军队的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在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一切妨害团结的现象,都在必须克服之列。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对于敌方投诚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人,一概表示欢迎,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它善于按照变化着的具体条件从事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也善于作运动战。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务是为团结我军,团结友军,团结人民,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而斗争。
在这个宗旨下面,在游击战争的条件下,全军都可以并且已经是这样做了: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达到军队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之目的,借以克服经济困难,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在各个军事根据地上,也利用了一切可能性,建立了许多小规模的军事工业。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在中国解放区内,一切青年、壮年的男人和女人,都在自愿的民主的和不脱离生产的原则下,组织在抗日人民自卫军之中。自卫军中的精干分子,除加入军队和游击队者外,则组织在民兵的队伍中。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两部分,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后者的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这种划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划分,例如说,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团的作用,忽视地方兵团的作用,那末,在中国解放区的条件下,要战胜敌人也是不可能的。在地方兵团方面,组织了许多经过良好训练,在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上说来都是比较地更健全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之敌后,打击敌人,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借以配合各个解放区正面战线的作战,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朱德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论解放区战场》总结抗战的经验时通过对比国民党军队,生动地揭示人民军队的先进性:国民党军队去年在河南大败,有人检讨经验,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五不和,即军与军不和,官与兵不和,军与政不和,军与党不和,军与民不和。这是很对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队,到处不和,八路军、新四军,到处有“人和”,这是根本的区别。这支代表中国人民力量的军队,这个中国人民力量的精华,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这个力量将永远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存,将永远和中国人民在一起,战胜日寇,战胜一切妨碍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障碍物。
三、实行全民族的即人民战争的抗战总路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在其《论联合政府》中谈到抗战总路线时指出:“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这就是中国解放区全体军民的总口号、总方针。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利益于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全民族抗战路线,从而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因此,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游击战争说到底是一个动员和组织人民参加战争的问题,其基本点是使军队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赢得人民和赢得胜利,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代表人民才能动员人民,只有动员人民才能争取抗战胜利。
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从抗日游击战的本质深入分析了实施人民战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指出:抗日游击战争,本质上是抗日的群众运动,不过它是群众抗日斗争的一种最高方式罢了。离开了群众,就根本谈不上抗日游击战争,而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部秘密就在乎它是一种群众运动,一种群众抗日自卫的武装斗争方式。
敌后抗日战争的实践使周恩来深刻地感受到:“军队与游击队是鱼,而人民是水。”这个比喻是最正确不过的。
1943年1月26日,邓小平在《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一文中对要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敌后抗战坚持全民抗战的也有深刻论述:敌我斗争的胜负,决定于人民,首先是敌占区人民的态度。人民即使反对敌人而对我中立,也只是便利了敌人。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策,不仅根据地的政策要正确,尤应在敌占区、游击区要有一套明确的政策,否则发生错误,易为敌所乘,而敌人则恰恰善于利用我们的弱点以弥补其在中日矛盾中的基本弱点。经验证明:过去有一时期因为我们政策错误,敌占区人民对我采取中立乃至反对态度,给了敌人以很大发展。经验又证明:敌占区工作不开展,根据地也要退缩;游击区不能坚持,不仅根据地要退缩,而且失却了向敌占区前进的有利阵地。经验还证明:在敌占区、游击区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是必然失败的,而必须照顾那里的环境,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提出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才会得到人民拥护,也才能取得胜利。经验尤其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使之适用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这将成为今后克服严重困难,取得抗战胜利与战后建国的重要保障。
长期从事平原游击作战的徐向前深有体会地说:“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也只有这伟大无比的活动的人的力量、是日寇无法战胜的力量。我们要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就必须把广大的人民造成人山。……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冀南平原游击战争胜利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及其游击作战原则,是夺取抗战彻底胜利的科学指南。
早在抗战爆发之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抗日战争必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共产党领导的当时还非常弱小的军队只是支队性质,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必须采取隐藏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将军事战略实现由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转变为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的转变。红军实施这种战略转变,并不能为每个人所够接,毛泽东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他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为此缘故,在全国的数百万正规军中间,至少指定数十万人,分散于所有一切敌占地区,发动和配合民众武装,从事游击战争,是完全必要的。被指定的军队,要自觉地负担这种神圣任务,不要以为少打大仗,一时显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资格,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得到了他的部下高度认同,并在自己的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在其《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中结合战争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在对敌斗争中,要掌握住持久战与敌强我弱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原则应是削弱敌人,保存自己,隐蔽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过去我们对此原则认识不够,常常发生暴露自己的错误,每次暴露的结果,都遭到敌人的报复或破坏,吃亏很大。今后在一切方面都要注意不暴露,善于隐蔽地从各方面积蓄力量,要使敌人看不起我们,要善于采取一切方式去麻痹敌人。惟有如此,才能积蓄起力量,也才能打到敌人的痛处。敌人也很注意隐蔽问题,如敌110师团的文件即曾提出‘不震荡敌久,不刺激敌人,突然的跃进’的策略,实际上也是这样做,而收到了效果(如每次“扫荡”、蚕食前的准备),故我们一方面要隐蔽自己,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敌人。”
吕正操在1940年3月4日召开的八路军总直属队干部会上总结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经验时突出强调指出:“战略方针是长期的、持久的,不急于一时的胜利。”
家朱德1939年,他总结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时深有感触地说:“凡是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战役和战斗,我们大致就能胜利;凡是单纯防御或盲目进攻,就会遭受失败。事实完全证明,只有争取主动就利避害的机动战才能致敌人于死命。
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作为红军对日作战的战略指导方针,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依据对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所处的环境及面临任务的全面考察与深刻认识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它是建立在以下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上的:(一)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敌强我弱态势明显。(二)动员、组织民众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国民党政府惧怕民众,因而不敢也不愿意放手发动民众。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这一伟大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三)国民党是执政党,有数百万受过正规训练的军队,武器装备也较共共党领导的红军先进许多,因此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宜由国民党军队担任。红军武器装备差,数量有限,又缺乏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经验,与日军正面硬拼,不起多大作用。但红军善长于打游击战。因此,以游击战争为中心的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宜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担任。(四)在统一战线旗帜下配合作战,国民党军队以正规战为主,红军以游击战为主,这可以带来四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使全国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场,足以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二是国共两方军队可发挥各自的特长;三是国共双方可避免或减少磨擦,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是即使正面战场失败,不能坚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仍可持续下去,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五)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配合作战,共御外侮,由内战时期的敌对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只限于解决民族矛盾这一层含义,从国内阶级矛盾上讲,国共两党的这种对立并没有因为民族矛盾的突出而消失。在同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同时,共产党人不能不十分警觉地考虑来自国内反动势力的挑战,为民族存亡计而确保自己的生存。“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留给共产党人的血的教训。
可见,坚持独立自主,是共产党在当时所处的国内环境并对以往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后所能作出的惟一正确的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正是在上述英明的军事战略指导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总之,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战争尽管成为历史,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的成功经验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它向每个中国人昭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捍卫自己的独立主权,维护自己的尊严,必须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