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结构完整的语句来组织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多输出完整句子,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奠定好稳固的语言结构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整句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整句教学法;语言规范
语言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完整语句组织教学并引导学生多输出结构完整的语句,以此来奠定学生在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语言结构基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出示熊猫图片并提问What's this?时,学生回答Panda. / It's a panda. 或当教师指着图片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时,学生还是回答Panda. / It's a panda.
针对教师这两个不同的问句,学生都用单词句Panda.作答时,教师无法判断学生是否关注问句的结构,甚至部分学生连问句含义也不关注,而只是停留在对图片的刺激-反应阶段:看到熊猫图片就输出词汇panda。而当学生用It's a panda.来回答以上两个问句时,即可判断学生可能理解了问句含义但是找不到正确句式来回答,于是就“以不变应万变”,套用最简单的句型It's ... 来作答,结果造成在语言结构上的“答非所问”。这样的实例有很多。这些实例说明,学生能用词汇表达思想,并不意味着能用规范的句子更精确地表达思想。当涉及到复杂的含义的时候,学生有必要学会使用规范的句子结构来表达思想。在面对学生的这些“答非所问”的语言输出时,教师应及时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纠正,并使用规范的语言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输出。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整句教学法来提高学生规范地输出语言的能力。
凌应强(2009)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使用完整的句子输入语言,协助学生操练、运用语言,通过大量使用完整句子,促进外语结构在学生头脑中内化。
要解决上例中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整句输入来引导学生适当地整句输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比如可通过反复类比来帮助学生强化完整句型结构,如What's this? This is a book. What's that? That's a pen. 又如I can see many green trees in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many flowers.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整句教学法,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树立使用规范的语句的意识,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规范程度。
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提示,学习和操练规范的句式
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答非所问”,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构建答句结构、拓展或缩短语句及丰富语句输出等能力来逐渐引导他们根据教师提问或提示的语句来思考答句。
1. 建立基本句子结构的规范
英语陈述句有5个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即SV,SVP,SVO,SVOO,SVOP。单就句子结构而言,学生并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因为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相对应的结构,如:“他笑了(SV)。他是班长(SVP)。我崇拜他(SVO)。我给他一件礼物(SVOO)。我让他走了(SVOP)。”在情境的支撑下,教师提供大量的典型句子,让学生替换、模仿,通常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结构,如:
SV: I can fly.
SVP: My math teacher is smart.
SVO: I like hamburgers.
SVOO: My grandpa gave me a gift.
SVOP: I can see the cat sleeping in the box.
然而,当语言结构和内容变得复杂而精细的时候,英语和汉语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英汉句子成份的顺序有很多不同,比如“动-副”结构中的顺序、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位置。当然,在小学阶段,很少出现后置定语(尤其是定语从句),因此不构成教学难点。其次,英语词汇中的曲折变化,也应当被视作英语语言结构与汉语大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汉语中还有很多的无主语的句子和无动词的句子,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如:Yesterday rained. He in the bedroom.
英汉陈述句的语序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是副词和其他状语成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涉及的是实义词汇,因此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英语的语序的。
然而,无主语、无谓语的语言失误和词汇的曲折变化通常只涉及到虚词和词缀,学生不太容易掌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谓”意识和“词形”意识,值得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2. 培养学生替换和缩句的能力
在情境交流中初步理解了陈述句的含义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学生替换或缩句的能力,从而形成提炼基本句子结构的能力。如:
T: (pointing at the picture simutaneously) Look. John is watching the insects in the grass. He is watching. But Wu Yifan is not watching. He is collecting leaves under the tree. What about Chen Jie?
板书(用代词he替换了人名,省略了动词的宾语):
He is watching.
He is collecting.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点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听懂教师的独白内容,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含义;通过观察教师的板书,学生可以领会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结构。
另一方面,用代词替换人名或其他名词,有助于学生掌握代词的指代功能和具体用法。(笔者注:关于“利用整句教学法促进虚词的学习和运用”,见另文。)
3. 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构建规范的问答句式结构
英汉句子结构的另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式不同。汉语中,无论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句子顺序和陈述句是一样的。而在英语中,一般疑问句中,联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前置前置;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词置于句首。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习以为常的疑问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却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语句结构图式。
在教学中经常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学习和操练一个单元中的重点问答时,学生不太容易犯错;但是面对已经学过的各种问句的时候,学生的答句句式可能就会错乱。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只关注回答时要表达的内容,而不关注需要采用何种语言结构。
在请学生回答问句时,如果学生的回答有误,可以引导他观察问题的句式结构来构建相应的答句句式。如在初次教学现在进行时态的特殊疑问句的问答时,可以板书:
A: Is John reading a book?
B: Yes. John is reading a book.
A: What is Mike doing? (注:将What's写成What is)
B: Mike is listening to music.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可以观察到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结构、陈述句的相似之处。在反复操练并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学生在面对各种问句的时就不仅会关注问句的含义,还可能会关注问句的结构。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选用正确结构来回答问句的正确率。
4. 鼓励学生基于基本句式输出拓展的语句
缩句训练可以锻炼学生提炼语句主干的能力,而拓展语句是为了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输出更多有生气的语句。
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必须具有同样的多元化思维(周利琴,2011)。如在教学How are you?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是How are you?或How are you today? 甚至还可以是How is your father today?同时可引导学生回答I'm fine. / Very well. / I'm not fine.等。又如在教学hobby一课时,教师提问What's your hobby? 接着可引导学生多样化回答My hobby is drawing pictures. / I like drawing pictures. / I often draw pictures on the weekends.等。
从替换和缩句到构建问答的句式结构、再到多样化输出语句,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主动思维、积极探索、实际操练而养成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其后续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二、问答中的语形承接与语义承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到的语言结构上的“答非所问”,并没有考虑到语用因素。在日常交际中,却又有很多场合需要(甚至必须)在语言结构上答非所问。如:
问答1:(初次见面的寒暄)
A: How do you do?
B: How do you do?
不能回答:I do well.
问答2:
A: Must I return the book in two weeks?
B: No, you needn't.
一般不能回答:No, you mustn't.
问答3:
A: May I use your dictionary?
B: Here you are. / Help yourself. / Sure you can. / Sorry, but I am using it myself.
不能回答:No, you may not. 而且一般不使用Yes, you may.来作答。
这些结构上“答非所问”的交流,也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语言形式转移到语言的意义上来,必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灵活性,指导学生根据语言的含义选择恰当的作答语句。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学生能运用这样的交流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交际的规范,即能够依势而动,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应对语言(答句,或者接续句)。如果死扣着对方的问句的结构作答,反而在语义上没有正确地承接,造成交际不畅。
三、高年级独白和写作中的规范与创新
在小学英语低段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培养的是学生的组句能力,即将一个句子说对。而对于高段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教师应逐渐培养他们的遣词谋篇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得有美感、有条理。
1. 提示式输出,让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写作
在日常课堂观摩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典型范例可参考的时候,能够进行成段的输出,但是行文结构上几乎是千篇一律。这是因为这些典范性的范例既为学生提供了可模范的对象,但是也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而在没有范例可参考的时候,学生遇到的困难通常不是不会说句子,而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从何说起。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提示(问句、关键词、空白表格、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输出完整的句子。比如“Talk about your family”的话题中,可以提供如下的各种提示:
(1)问题提示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问题类的提示能给组句能力弱的学生很大的帮助。
(2)关键字提示
my name, Zhang Hua. 12. student. father, worker. mother, teacher. ...
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师生问答过程中写下关键词。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行写下关键词作为成段输出的预备。
(3)空白表格
people |
name |
age |
job |
likes |
I |
Zhang Hua |
12 |
-- |
flying kites |
father |
|
|
|
|
mother |
|
|
|
|
brother |
|
|
|
|
表格式的提示的优点是只要第一项写对,其余项目就可以模仿着写,提高了教师辅导的效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缺点是学生容易将文章不分重点地写成流水账。
(4)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形象和无限拓展的特点,可以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搭建框架、决定取舍、思考细节。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谋篇的规范性策略,实现从规范化写作到个性化写作的过渡。
利用上述4中方法进行长期训练之后,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写出完整的内容简单的答句,然后将各个答句组织成一段话或者一篇短文。
2. 拓展思路,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
(1)添加细节,详述人与物。
在使用完整的语句来提供基本的信息后,便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详述人物和事物。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提问What’s your father like?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ere does he work?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s his hobby? 同时记录下学生的回答My father is tall and strong. He is a doctor in a hospital. He usually goes to work by car.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以上模式来描述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
(2)拓展语句,提高语句精度。
当学生在描述家庭成员情况时,教师应在一旁引导其进一步详细描述各细节,如当学生输出My father is tall and strong.时,教师可提问Is your father stronger than you? Why? 学生可能会输出My father is stronger than me. Because he often plays basketball on the weekends. 当学生输出My mother can cook the meals.时,教师可追问Does she often cook the fish? Why? 学生便可能生成语句My mother often cook the potatoes for dinner. Because potatoes are my favourite food!
(3)增加趣味,提升可读性。
根据学生的初步表达,教师应引导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描述,这样既可生动表达人事物,又可增添文章的可读性。如当学生提到My father is stronger than me.时,教师可提问Is your father stronger than your mother? Who has the last word (做主) in your family? 学生可能会回答My father is stronger than my mother, but my mother usually has the last word in my family.
(4)融入情感,提升篇章内涵。
在文章的收尾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融入自身情感,使文章的美感进一步升华。教师可追问学生Do you love your family? Why? 以此引导学生输出I have a small but nice family. My parents love me and I love them so much! 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ather and eat the tasty potatoes from my mother.
当学生能使用所学的词汇构造成表达自己思想的语句,并将这些语句再组合成具有生命力的篇章时,才真正体现出他们在运用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借助教材典范文本,坚持运用完整结构的语句与学生进行示范交流,帮助学生输出结构上规范的语句,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对语言结构的吸收和内化。然后利用规范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多输出内容丰富的多样化语句,从而推进他们学习语言的进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整句教学法,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使他们在听、说、读、写整句的过程中提升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凌应强. 2009. 整句教学法:连接语言的意义和形式[J]. 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35-39.
[2]周利琴. 2011. 如何让学生说出具有灵气的语句[J] 太原:小学教学设计·英语,(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