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英语>>教师中心>>教学研究>>教学随笔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它突如其来、懵懂闯入,令课堂组织者措手不及。面对课堂的“不速之客”,许多优秀教师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巧妙化解,在“前台”表演着的是不同凡响的教学艺术,这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

 

“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完全对。”“老师,我有补充。”……面对这群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为人师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呢,还是大大方方随着学生的问题深入下去?这是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真实而严肃的单项选择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仔细想想,更觉得在理。

 

我在教学中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过程描述:

 

踏着悠扬的铃声,我走进教室。课按着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着。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确实花费了一些心思,布置了英语知识评比栏。按照惯例,我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并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那组加分。按说回答正确的同学应该自豪,组员应该高兴,可没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同学,在我连续提问下为本组争得分,可对老师的第三次提问竟然反感起来,张口说到:“干吗老叫我呢?”并拒绝回答。面对这突来情况,我感到非常尴尬,转而一想,为了不影响上课的进程,我便说道:“这位同学想把宝贵的机会让给大家,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课堂又转入了正常的教学轨道。

 

虽然课堂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但我内心深处却久久难以平静。出于职业敏感,我很想了解他不想回答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该生今天的表现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不是其中有什么原因影响着他呢?当教学进入到学生实践操作——小组操练时,我靠近他,悄悄地问:“你能跟我谈谈刚才是如何想的吗?”起初,他鼓着气不想同我交谈,可当他抬头看我那诚恳的面容,他那隐藏不住的压抑感和满腹委屈,顿时倾吐出来:“老师,不是我不想回答,当我看到本组同学为我竖起大拇指在加油助威时,心里感到自豪极了。可老师第三次提问我时,我看到别组的个别同学向我伸出小手指,嘴里不停地嘀咕着:‘看淘气大王现丑吧……’我心里气急了,才说出那种话。” 听该生叙述完缘由,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一时冲动再次激化矛盾。我肯定了该生身上存在的积极因素:“你课上能为本组发言得分是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你心里还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很强的荣誉感,保持这种良好的心理对你今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其次,能够在课中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表明你的理念比较稳固。你不堪忍受别人的不尊重,说明你的自尊。这些积极的因素应该成为自己成长的进步动力,你说对吗?”他深深地点了点头,同意了我的看法。

 

这节课中,“意外”就这样顺利地被化解了。

 

  评析:

 

我意识到,如果当时敷衍了事不和他谈心,在以后的讲课中,有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学生举手,听不到他的发言了,后果不堪设想。假如能抓住这个意外事件,或许会比平时的重复说教有更好的效果呢!

 

总之,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我们只有关注课堂即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将它作为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借助敏捷的教学机智,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

 

我想:面对意外,我们是在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狠狠批评那个学生,从而导致错失教学良机呢?还是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思想,拥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呢?我们肯定会选择后者。

 

正是因为选择了后者,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动,其心理障碍被排除了,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感到歉意。一节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感到很欣慰。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多一份真诚与信任,多一份爱心与尊重,而且要学会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