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学校管理价值取向的流变

作者:顾纪忠




  
  三、 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民主化人际关系学校管理思想
  
  新兴社会科学的产生,加上学校规模扩大和学校系统内部结构变化,科学管理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抨击。于是,民主管理的新思想开始酝酿、诞生。其中名气最大、影响最深的倡导者当推杜威,他在系统地提出基于人文主义精神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的同时,提出要让教师有机会、更充分地参与管理,这不会改变学校组织的本质,但将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作为学校管理人员的“领导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的领导,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将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7]。以后,工业和社会科学所进行的人际关系研究似乎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民主管理的支持者所抱的信念——人道主义的领导方式能够提高组织的士气和效率。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民主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作用。最早意识到把人际关系学说的研究和教育管理研究联系起来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他在《变化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须调整》一文中提出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学校管理人员有关,他预见今后教育管理必将受到“霍桑实验”的影响。事实上,把人际关系学说和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的研究增多,如威尔伯·约契主张校长要正确处理好全体教职员之间的关系,要和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对话等,给教育管理理论以新的启发。
  2.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员工士气呢?人际关系理论研究者认为:追求满足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是激励人们的动力。以后的一些行为科学研究者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出自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因此,人们的需要和动机确定了人们行为的目标,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从人们内在需要出发,推动人们采取某种有目标的行为,最终达到需要的满足,这就是激励的过程。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行为科学论者认为,没有达到满足的需要是激励过程的出发点,行为的推动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需要激励两因素论”。
  3.注重领导方式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行为科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影响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中,领导是最主要的因素。他们发现生产效率高的领导人总让下级清清楚楚地知道目标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然后让他们有充分的工作自由。并且认为,如果领导人员以职工为中心,不仅注重职工工作,而且经常关心他们的需要和愿望,那么这个部门的效率就高;如领导人仅以工作为中心,不关心职工的愿望和要求,这个部门的效率就低。
  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民主的人际关系思想之所以被教育管理界广泛接纳,除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主思潮发展有关外,更实际的原因是这些思想和理论有助于解决由于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官僚主义所造成的问题。同时,教育组织的进一步专门化及其在规模上的扩大、教育活动的复杂化都要求教育管理人员在处理有关事物的过程中应更加依靠教师的合作和专业知识,而民主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两者的确都提供了一些重新分配决策责任,以及帮助教育管理人员更好地同教师一道工作的方法。这种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在实际管理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教育管理中对人的看法,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将人的组织行为作为讨论的重点,不仅可资借鉴,而且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繁荣。
  其次,是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发展了管理理论,一方面开创多学科协调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的行为的调查研究;另外,它还强调人的行为的因果关系和行为规律,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再次,提出了在工作中实现“民主”和“自主”原则,恢复“人的尊严”或“人性”,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等新的管理方式,开辟了一条管理新路,特别是倡导教师参与管理的各个方面,“目标管理”和“丰富工作内容”等方式方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影响很大。
  然而,民主化的人际关系学说不可能解决管理的全部问题,也无法解决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特别是这种理论被行为科学论者片面强调其作用,夸大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有效性,其片面性也显得更加突出。
  
  四、 融合——当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走向
  
  无论是西方管理思想还是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都有自己的视角和侧重点,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秩序、人伦关系的重要性,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关心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组织更富有效率的问题,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情感和其他的心理因素。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学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趋势影响下,许多学者发现仅一种教育管理思想解决不了问题,教育管理思想也应走向融合,即博采众家之长,促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在学习西方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改造我国原有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们学习西方管理理论,无论是以科学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还是以行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都是为了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教育管理实践中,大家普遍认为必须用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教导为指南,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管理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把现代的先进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不妄自菲薄、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大加讨伐。综观整个世界管理理论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理论与运用、多样与综合,都已成为当代教育管理理论完善与更新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许启贤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 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 F·Bobbitt S·C,Parkared.The Supervision of Chy Schppls.(Pupil school Publising Com Pary,1913).
  [5] H·H·Gerth & C·W·Mills.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clomgy.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48.
   [6] 袁锐锷.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回顾.教育研究,1995(10).
   [7] J·Dewey.Prblems of Men.New Yourk:Philosopicol Library,1944.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