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如何纠正中小学学生的攀比心理

作者:白爱华




  在经济腾飞、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追求名牌成了众多人的时尚,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难免受影响,于是在他们的心灵里便诱发了攀比心理因素。作为中小学生,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分散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养成并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时,便有一种挫败感、失落感,自卑也就随之而来,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采取应对策略,只会让学生越陷越深,既给家庭带来阴影,又会扭曲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家长和学校对学生过于讲吃论穿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更不能盲目迁就,助其发展,而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一、 学生攀比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
  
  1.比“高消费”。文具,名牌;衣帽,高档;玩的全电动,吃的肯德基,一天消费上百元。
  2.比“追星”。你有你的偶像,我有我的崇拜者。闲暇时畅谈周杰伦、潘玮柏、成龙、黑鸭子……比谁手上掌握的“星族”资料最多。
  3.比“面子”。谁的爸爸妈妈官大,谁的家最豪华舒适,谁当过学生会干部,谁最有召唤力。
  4.比“酷”。穿着上的酷、发型上的酷,你有MP3随身听,我有名牌手机发信息。
  5.比“成熟感”。少年老成者越来越多,谈到“消费观”、“时尚潮流”,他们知道的不比成人少多少。他们会用成人的语言来训斥同伴,用成人的行动来吸引异性(早恋)。
  
  二、 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
  
  1.家庭教育方式欠妥。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之下,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而家长总怕孩子受什么委屈,不能苦了孩子,孩子一旦开口,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家长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可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种放纵孩子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攀比心理。
  2.学校对学生攀比缺乏足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3.学生自我剖析不够。年龄太小,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明晰美与丑,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没有,而且还要比别人的好。
  4.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有些成人纸醉金迷,出入不正当场所,一掷千金;有的家长为官不廉不洁;一些流行在社会上的黄色书刊、录像带、经营不健康内容的网吧的存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
  5.学生的虚荣心作祟。
  6.来自伙伴间的无形压力。伙伴们在自己眼前炫耀时得意的情形让他们受不了,久而久之,躁动和不安就会促使他们滑到理智的底谷:上网、酗酒、打架,拉帮结伙,自认为是潇洒不羁,哥们义气。
  
  三、 学生攀比心理的应对策略
  
  对学生的攀比心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遏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应首先从家长开始。
  1.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和表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孩子的心灵受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发现因自己的因素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时,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多读好书,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不超前消费,不违法乱纪,不奢侈腐化……以身作则,孩子的心态自然也会平和许多。
  2.要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就提出高要求,致使孩子一直认为:要做乖孩子就要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他们的高要求是对我爱的表现。于是,孩子在这种高要求的驱动下,凡事总求完美,他们总是无法接受缺点和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强好胜,不懂得缺憾也是生活的常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素质差,一旦受到挫败,便痛苦不堪,有的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堕落或绝路。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要求。当孩子出现上述现象时应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孩子人和人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3.要消除孩子的高消费观。父母不要一味的溺爱孩子,避免让孩子从小养成“我要什么你们就应给我什么”的坏习惯。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再富也要“穷”孩子。怎样让孩子消除高消费观呢?首先,家长必须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难,金钱是要靠劳动换来的;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超标的,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经营知识;第三,要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美国人给孩子零用钱有三个原则:1、给孩子零用钱时,就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现金管理经验;2、零用钱的多少随孩子的年龄与消费要求而变化;3、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的原则,除特殊情况,决不给超标准的零用钱。这些作法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最后一点,让孩子明白超前消费的害处,以防让孩子在高消费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造成无穷的后患。
  作为学校,要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学校要因势利导,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针对有攀比行为的学生,要通过教育和正面的典型引导改变学生攀比的兴奋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攀比上来。从而让学生明白作为学生,知识学的多、本领高强这才是自己实力的凸显,这才是以后在社会上大显身手,为社会服务的资本。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豁达乐观、奋发向上、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言行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
  4.社会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的学生会“变脸术”,在家像个乖孩子,走入社会和进入学校时却完全变了个人;也有的学生在家不愿听父母的言教,但在学校很积极。所以,学校应和家长有经常的联系,并和家长从不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共同探讨策略,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信任与关怀之中,理解与携持之中。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扭转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加强扫黄打非的力度,对网吧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下一代生活在健康、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中。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