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情境创设的精彩瞬间
作者:刘景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通过设定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课改教学中的不少课堂情节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如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心脏四腔及所连血管会让同学们感到繁琐不知所措。而把血管齐根剪掉留下的孔比作“心眼”,进行找“心眼”活动,来强化认识心脏的结构及所连血管,如此极其恰当地引入一个新奇的境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求知探索,从而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还有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这样开篇:同学们有单眼皮的,也有双眼皮的。有个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是单眼皮,这有可能吗?短短几句话,给了同学们一个奇趣横生的学习情境,能满足学生求新猎奇心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境,启发联想思维
教学“问”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例如,耳的卫生保健知识涉及遇到巨大声响防聋措施,可这样提出:平常我们遇到巨大声响就用双手堵住耳朵,同时张开嘴巴,对吗?当得到学生认同的情况下,给予否定,并让考虑为什么。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当前实际问题之间的落差,习惯性错误或幼稚的“经验”与生物学原理之间的矛盾,学生思维歧化产生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不同等,创设一种冲突境界,能引起学生的惊愕、思辨和探索反射。可见,生活经验与生物学原理形成的这种冲突境界,就调动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还有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学生已从鸡产卵用于繁殖对卵的结构有了认识,随即引出“鸡产的卵怎么就出现小鸡呢?”由此引入鸟卵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然后再追问“所有的卵都会孵出小鸡吗?”进而转到受精等繁殖过程一系列环节。
精妙的问题创设出了思维情境,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三、创设“忆”境,促进知识整合
使用恰当的“忆”境能唤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走向成功开好头。
例如,课堂学习中,回忆日常生活反馈课堂知识:在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前,让同学们设想,如何发豆芽?好多有过生活经验的同学,根据回忆实际方法提出了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也为进一步探究做了铺垫。
认识生态系统时,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段有关自然界的优美短文,要求同学们闭目认真倾听。当每个人都犹如身临一张声情并貌的图画中后,让同学们回忆文中生物、非生物,进而层层深入,引出好似一张无形的大网的生态系统。此处也应验了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在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四、创设“用”境,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是牢固的。基于基础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有兴趣。
比如认识曲肘伸肘的活动体现骨骼肌的协调时,让同学现场进一步体验上肢自然下垂及手提重物时的协调情况,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学以致用,深入领悟。再如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让同学们先推想“6”“9”“69”在显微镜下的物象,接着进行实际观察,在应用中获得了对显微镜呈倒像的真正理解。
总之,通过课改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实践一个又一个精巧别致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绝妙的“小故事”探本溯源,才会使课堂教学在实践新课标时涌现更多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