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如何避免中学生篮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

作者:李京宾

担过重。更不能为了追求成绩,造成训练项目单一,加大局部负担,这样就违反了青少年自身发育规律,极易导致运动损伤。
  3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在教学或训练中要遵守体育训练原则,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制定详细训练计划。在每次训练之前,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运动项目、青少年身体特点及天气条件而定。准备活动充分是克服身体惜陸,使身体尽快进入训练及比赛状态的有效手段。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训练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一般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冬天量可大些。
  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和伤后的训练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在篮球训练中除了加强上肢的力量外,更要注意对青少年进行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的训练。例如:在篮球专项训练之前,针对膝关节容易损伤,可以进行小场地的足球比赛,来提高青少年的腿部肌肉力量、增强膝关节韧带的保护功能,同时锻炼了灵活性和柔韧性。
  运动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青少年的自信心,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的身体接触、对抗中,要提醒队员之间的协助保护,即当一名队员被冲撞将倒地时,或一名队员高速突破上篮后失去控制落地时,要求其他队员立即上前将其抱住,以防止关节,骨骼的挫伤和扭伤。这样既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加强了对青少年的体育道德的培养。
  此外,运动项目所需的护具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篮球项目要准备尺寸合适,透气性较好,鞋底有弹性的篮球鞋,还要穿着利于运动和保温,便于排汗的宽松、柔软、弹性好的运动衣,有条件的还可带上护膝、护踝、护腕,护指等保护工具,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教育青少年加强自我监督与自我保健意识。自我监督又称自我检查,就是运动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健康状态和基本的生理功能变化的观察,来调整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根据刘纪清教授提供的自我监督的内容及方法,结合青少年的业余体育训练情况,归纳出以下几方面仅供参考:
  (1)运动心情:即运动欲望,正常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自信心强,如情绪低落,心情不佳,则厌烦运动,甚至怕练。
  (2)身体感觉:正常时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无不适感觉,如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异常疲劳,有头昏、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
  (3)心率:准备活动时正常心率应在75-90之间,正式运动训练时或刚刚结束时正常心率为120-150之间,一场正式的篮球比赛中青少年心率可达150-170次/分。一般在早晨起床前测定脉搏,脉搏应平稳,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会稍有下降,如出现晨脉增快,或有心率不齐症状,可能与疲劳和过度训练有关,应引起注意。
  (4)体重:坚持运动训练,体重应该是平稳的,但在锻炼初期,由于水分和部分脂肪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2-3公斤,以后因肌肉体积增加,体重还会稍回升而保持平稳。如体重持续下降,提示有严重的疲劳或患有其他消耗性疾病。
  (5)排汗量:运动中出汗量如和平时无明显差别时,尿量应无大变化,当轻微活动就会大量出汗时,提示疲劳或某些功能不良,特别是有自汗和夜间盗汗现象时,表明身体极度疲劳或有其他疾病。
  经常的自我监督,调整运动计划,加强自我保健,对于防止运动过量或不足,提高锻炼质量和养成运动卫生习惯都有重要意义。
  5 针对篮球运动中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在篮球运动训练时,一旦发生损伤,如能进行迅速而正确的急救处理,不仅能减轻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还可以为下一步的积极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下而针对青少年在篮球训练时易发生的几种运动损伤的有效处理方法的作个介绍。
  (1)肌肉、韧带损伤:这是篮球项目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这类肌肉、韧带损伤共同的表现症状是:疼痛(一触即痛),扭伤侧出现青肿。这吋首先要确定扭伤部位,确定部位后的处理方法有:①立即抬高扭伤部位来抑制受伤部位充血,克服引力,使血液不能在受伤部位郁积。②冷敷,使受伤部位血管收缩,充血减轻,缓和疼痛,冷敷时可用装满冰块的塑料袋,也可用冷水冲洗,浸泡。③压迫包扎,对受伤部位施以适当的压力,以减小受伤部位的肿胀,使用潮湿的有弹性的绷带进行包扎是很有效的一种形式。④如果走路疼痛,可借助拐杖或有人搀扶,不要跳和扭动关节,因为踝关节还不够稳定,否则会进一步损害受伤部位。
  (2)骨折:表现症状是肌肉肿胀及皮下淤血(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功能丧失(失去支持作用)。处理方法:①冷敷,垫高受伤部位。②包扎止血。③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伤腿伸直,用夹板放于骨折部位两侧,用绷带固定扎牢。④借助拐杖行走,伤肢注意保暖,正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随意放回伤口内,以免把感染带人深部,也不可随意去除。
  (3)出血:也是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受到冲撞或滑倒均可出现皮肤出血现象。处理方法:①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或面部出血,用手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②抬高伤肢法,将出血肢体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血压降低减少出血,适用于四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③加压包扎法,有伤口的可先用消毒的敷料盖上,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中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保证青少年在良好身体状态下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