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边界:教师专业成长的屏障

作者:李云吾




  教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教师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边界,如年龄、经费、工作负担、家庭状况、领导方式、教师之间关系等,使许多富有上进心的教师只好可望不可及;或者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专业的发展已成为潮流,如何打破这些边界呢?首先学校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营造教师自信进取的氛围;其次教师自身要坚信“自我更新”,跨越边界求发展。
  
  一、边界的含义对学校教育的诠释
  
  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界线。国家间的边界一旦确定,国家就有权对其领土及生活其上的人民实行管辖,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我们经常说:“不要干涉他国的内政”。在教育中,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也存在着边界。有的教师因怕学生,不敢与学生沟通使得退居二线;有的因高级教师评上缺乏进取心;有的因超出学校培养的年龄规定抱着“求稳、求静、求安”的心态维持现状。学校要发展,靠的是教师的发展,只有通过持续多主体性对话、构建无边界理念、实现共同体成长来打破边界,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向深层次发展。
  
  二、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表现
  
  1 提干比武“三五线”。近年来,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等各方的关注,如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继续教育、提干等多种途径倾斜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以此使青年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由于他们处于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的过程,他们最缺的是实践经验,也最希望在专家引领下,通过业务比武活动。更快地积累成功的实践体验,快速获得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偏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而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却没有受到了冷遇。虽然他们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超过十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学校的中坚力量,但也有不少教师陷入了专业发展的瓶颈阶段。“中年危机”的原因之一,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与意识薄弱,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再考虑提干和晋级。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年教师将自己定位于教书匠的角色,忽视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原因之二,以往教育经验的影响。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成为发展的资源,也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中年教师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中,他们已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应试教育的工作经验和习惯。这些经验与习惯成了他们接受新教育理念、采用新教育方法的绊脚石。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学习新东西,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因而制约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发展。原因之三应归结于外部因素。有人做了调查,发现有65.9%的中年教师认为,学校对35周岁以上教师个人的发展较少或没有关注,上级教育部门对中年教师的发展很少有考虑和照顾。
  
  2 阅读书籍“斑马线”。阅读是实现专业发展重点所需的资源。由于知识自身的变迁和学习方式的变迁,“学习”的概念在实践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地被丰富和扩大。在时间维度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在学习内容维度上,从过去注重识记内容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会学习能力的学习;在学习方式维度上,从过去注重个体单一正规学习形式转变为注重团队协作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因此,知识作为人的有效行动能力,学习作为提升有效行动能力的必由之路。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从学习开始追求卓越,让专业发展的过程落地生根!现实中,一些教师除了看过几本“教参”之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知识面非常狭窄,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有多少教师知道这个节日。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上知道这个日子的人仅6%,54、6%认为“没时间”读书。学校是培育读书种子的地方,而教师是播种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就要通过阅读丰富、扩张自己的知识量和理论修养,做到“腹有诗书,落笔千言”的境界。可以断言,只会阅读教科书,鄙夷经典、疏于积累、知识面狭窄的人,是难成为一个好教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可见,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教师要将高品位阅读作为自己的职业习惯。伴随读书而成长,为了成长而读书,为了学生而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
  
  3 同伴交流“柏林隔离墙”。“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教师之间一旦能够真诚合作,那么它的成效将高于任何一种教师培训。现在比较时髦的校本研修,它是学科组教师集思广益,即就知识体系议论教法、研讨学法、分析质疑、分类归纳。通过交流、争议、启发,突破教师目标预设和生成的瓶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着不公正现象,学生的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作为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利益的冲突,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割裂造成了教师之间壁垒,专业发展畸形,学科教师之间隔“行”如隔山,教学话语无法沟通也不主动沟通。有的教师之间互相拆台,在领导面前有意贬低他人,就会导致不合作或合作不真诚。有人研究过,20.69%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只是以竞争为主,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空间和范围很小,协作精神不强,融通不足。
  
  4 活动范围“二点一线”。教师的生活乐趣除了学生,就是家庭成员的天伦之乐。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有利于教师的发展。相反,家庭的家务琐事、孩子的成长缠身等,就会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学校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教师的领导方式、学校的人际关系、学校的工作负担等。学校负担重,家庭琐事多,教师整天在学校与家庭的一线间来回,环境因素客观地制约了他,再加上主观上时间、空间安排不科学,个人求知欲望弱,工作了一段时间或一个时期,知识水平和教育理论将陷入一个高原状态,习惯于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应付,缺乏一种从内心自发自愿的价值去追求与发展目标。学习的空间和过程是无边界的。教师成长的契机一是以课堂,二是以家庭世界为中心同心圓构成的。合理勘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和行为边界,也能从繁忙之中挤出和保障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三、打破教师专业成长边界的策略
  
  1 建立健全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打破职称“终身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目前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行评聘分开制度,打破了以前高评高聘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危机感,但由于我国教师工资在构成上的差异并不大,导致评聘分开制度的作用有限。笔者认为,倘若能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打破职称“终身制”,比如,对拿到小学高级职称或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每隔五年复评一次(领导不能搞特殊化),合格者仍保留原来职称,不合格者职称暂往后退一级,再视第二年复评情况而定。打破职称“终身制”,有助于改变教师在职称封顶、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不思上进的职场状态。
  
  2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合作学习不但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所需,更成为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必需。“一堆沙子相互独立只不过是一堆散沙,而与水泥合作会变得坚硬无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唯有与同行、家长、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研修氛围;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要积极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也促进中老年教师再成长,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进的良好氛围。
  
  3 学校要支持为教师发展提供没有边界的学习机会。“无边界学习”是打破以往学习空间、时间、内容、年龄的人为割裂,把各学科间、各学科与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运用、发挥起来,让学习更符合每个教师的要求,更多地吸纳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素质。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随时、随处、随人学习。
  
  4 强化自我修炼,实现专业发展。希腊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要认识你自己。”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自己自觉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完善的时候,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教师要理解和传播新理念、新思想,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丰富跨学科的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只有教师做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才能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