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突出城区寄宿制特色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作者:徐文发
一、 狠抓校本教研工作,促教师业务素质全面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落实者。因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于办好寄宿学校来说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依据发展目标,本着“发展学生成就自己”的理念为教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目标。
学校在转型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了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学校办学特色的要求,必须服务于新的办学模式。据此,制定了“以研带训,突出寄宿制办学特色”的学校教研工作思路。并从学校实际出发,拟定课题,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我校在襄樊市教科所立项的总课题为《城区寄宿制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探讨》,各学科参与研究,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通过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们外出学习培训、邀请教育专家来校指导,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便利,同时教师们自己也大量阅读相关资料。通过研究,教师们对学校的办学特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大量吸取其他寄宿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观。以研带训,提高了教师们的素养,转变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老师们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针对自身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有人说寄宿生在校时间长,教学质量提高很简单,无非就是“时间加汗水”,这一理解过于片面。事实上,在校时间长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在校时间长为教师们了解学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个别的培优帮困提供了便利;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在校时间长,学生们生活模式化,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形成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况且,简单的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既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学校对于寄宿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务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而将课余的更多时间,交付于学生发展特长,全面发展。学校在借鉴了其他寄宿学校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内容不过天”的教学管理思路。
1.要求讲“有效课”、“高效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对年轻教师提出了人人能上“有效课”,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提出了人人能上“高效课”的要求。从学习结果评估、课堂内容外延、学生活动效果、学生情感投入等几个方面制定了《十九中学有效课、高效课评价标准》,分学科进行了“有效课课堂模式”、“高效课课堂模式”的探讨,通过达标课、轮流听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进行课堂改革。
学校组织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有效课模式探讨,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学有所得、思有所获,及时与同学科的老师进行研讨,设计新课,所有教师参加听课,予以点评,再修改,再研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现在,教师们的观念与行为都得到了转变,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和谐的态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2.开展三人小组课堂观察活动。从2006年上学期开始,学校全面推行“三人课堂观察小组”活动,由学科带头人组成观察小组,明确分工:一人观察课堂教学设计;一人观察目标设置及达成情况;一人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课后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剖析,帮助教师找问题,提出合理建议。通过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设置“清堂课”,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为更好地在寄宿生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自学洋思中学关于知识落实的经验材料并写出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经研究确定寄宿生知识落实办法为“堂清”、“周清”、“月清”的“三清”模式。
“三清”主要由学生自我清,老师只起监督和督促作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结精神。
学校在寄宿班的课程设置中,上午下午分别设置了一节“清堂课”,各学科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漏洞及时进行辅导,以确保学生当天内容当天落实。为了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检测过关,学校专门印发了各学科《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评估办法指导意见》,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课型特点,采取重点习题评测、难点问题评估、基本能力评价、由内及外延伸等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当堂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在形式上不拘泥于试卷、习题,力求形式多样,
4.组织学生互助,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方式是不同的,而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往往难以适合每一名学生。学校提出以组织学生互动小组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能够更加自主、自由地发展。寄宿生离开父母,全天在校,与同学老师朝夕相处,为这一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也提供了情感上的条件。寄宿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自由组合为学习互助小组,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学习互助,在互助讨论的过程中,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为很多学科中的一些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5.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搭建课堂内外的桥梁。寄宿生大部分时间在校,使得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变得便利起来。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
英语学科在学校男生公寓前的植物园中设立了英语角,每天晚饭后半个小时的时间为口语交际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在这里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每天有一名英语教师在此值班。同时,英语教研组还与食堂、小卖部进行了联系,食堂每日公布的菜谱、小卖部里出售的商品都在汉语的下方标有对应的英语,学生宿舍中所有的生活物品一律标有英汉两种语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 倡导爱与责任,促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寄宿生离开父母,全天在校学习与生活。因此,当家长把学生交到学校这一天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肩上都多了一份责任。基于此,教会寄宿生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成为有德有才的一代新人就是教师所要担负的第一份责任。
1.情感关怀,爱心帮困,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做好这一点,我们以四种习惯养成教育为起点,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寄宿生自理自立、社会交往教育及法制教育为特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5年9月开学初,学校利用军训之际,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教官讲革命故事活动,二是教官教学生叠被子活动,三是学校教师教学生洗衣服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和养成自我整理内务的习惯,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学校生活中来。
2.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为了促进寄宿生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兴趣小组管理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组织了合唱队、田径队、美术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文学社等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各寄宿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可自报一个小组,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后时间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特长爱好。
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们的个性特长,使他们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为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好了准备。
总之,为做好宿寄制学校的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学校转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城区寄宿这一优势,突出特色,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寻求到了着力点,初步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中的十九中,一定会继承“以人为本,身心两健,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城区寄宿制办学特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樊城区的精品学校!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