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义务教育的大忌——快慢班

作者:湛卫清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与支持。当快慢班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当家长的脸上被学校贴上低等级的标签时,他们有何颜面踏进校门?又哪来热情支持学校工作?不能怪罪家长觉悟低下,而是他们对学校教育已失去基本的认同。
  第五,影响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分快慢班的标准是什么?目前简单而通行的做法是看主要学科,如语、数、外、科学等学科的文化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素质测评。这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和非科学性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吗?快慢班分班考试之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各显神通,拉关系走后门让子女进快班。看着一个个比自己还差的同学“曲线救国”进了快班,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另类“教育”。如此圣洁的殿堂何日变得如此陌生?这股无声的风给学生稚嫩的心灵带来了什么?公平、正义的养成离不开早期教育的培养和熏陶,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当非公平、非正义的快慢班在演绎着更多的非正义叙事时,切实停止和取缔一切形式的快慢班至少也是一种回归教育道德性的重要举措。
  坚持不分快慢班,教育的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不分快慢班,教育质量才会真正提高。湖南汨罗、湖北宜昌等地坚持不分快慢班,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便是最好的例证。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棵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5]这种等级性的分班制度,这种分班后的偏见,“弄死”了多少儿童!难怪卢梭要发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感叹,也难怪伊利奇要发出解散学校的呐喊!虽然学校最终不可以解散,但在当代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要消除这种非正义的等级,除了要有“使其必如是”的“制度之术”作保障,还必须要有执行和纠偏之术,方可。
  
  参考文献
  [1] 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3~154.
  [2] 此内容系笔者在普通中学从事管理工作期间,为了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而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02年11月28日。
  [3] [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50.
  [4]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59.
  [5] [法]卢梭.爱弥儿(上卷).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