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校发展规划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陈玉云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在重点项目的把握上普遍缺乏理性思考,实际上是对实践的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校未能理解重点项目在学校发展中所承载的重要功能,在重点项目的选择与定位上,有的切入口太窄,有小学将特色项目“关爱鸟儿”作为重点项目,显然无法支撑学校的未来发展。也有的切入口过大,如有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作为重点项目,提出的目标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发展师生运用电脑、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交互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知道所谓交互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意即在多媒体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即学生有了主动参与教学的可能,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由此可见,该项目是一个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工程。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统领全区乃至全市的研究课题。作为学校而言,应更多地思考自身在这个课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一味地求高求难,否则目标就难以达成,规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当然,确定每项优先发展项目有内在的标准,一般说来,重点项目能依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准确把握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以此作为突破口,或者能使学校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办学特色;或者能使学校改变不足,尽快成长,步入内涵发展、自主发展的轨道。当然,选择标准最终的落脚点应重点考虑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学校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要选择对学校发展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一般以三至五种为宜。在确定学校发展项目时,要发动学校共同体成员参加,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因为优先发展项目有赖于教师的参与,它将影响教师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教师参与选择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对此产生“认同”,并把它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尤其重要。
  
  四、全面评价自己
  
  如上文所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拿出一个学校“文本”,关键在于实施。因此,规划执行过程中实施自我监控和校本评价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规划。
  随着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校本评价从实践到理论都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尝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首先,对校本评价的认识上,有的学校仅满足于上级开展学校评价前布置的自我评估工作,缺乏对校本评价的理解与思考;个别学校还有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忙,把评价工作与日常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其次,由于学校没有摆脱传统的评价思路,校本评价仍旧单纯地适应和追随外部评价,使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发生异化和变异。再有,校本评价运作的方式单一,部分学校仍单一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评价,不仅未形成信息及时反馈网络,而且学校成员参与学校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未真正调动,部门与组室、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意识还显得较为淡薄。还有,校本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校本评价小组,形成了评价制度,由于对校本评价这一新的评价机制探究不够,建立的制度内容还不能保证校本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
  上述问题与现象的存在,已成为校本评价有效实施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由此影响了学校规划的实施效果。
  学校行政要充分利用评价这一管理手段,组织学校成员对学校发展状况进行自我监控、调整、改进,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建立必要的评价制度,确保这一统一性强、涉及面宽的评价活动规范、有序地运作。为此,笔者对评估过程提出了如下建议。
  评估过程应重视计划性,使评价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以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效地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态势;应着眼于过程性,使评价活动与学校的各项改革举措的实施进程相结合,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应体现连续性,学校管理过程是计划、实施、评价这一循环的完整运作过程,从整体上看一次评价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活动的终了,而意味着下一个管理过程的开始,因而学校的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的评价活动作保证;应注重多方参与性,学校自我评价仅仅依靠学校领导是不够的,还要靠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尤其要调动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又是其直接责任者的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评价对象以一种坦诚公正的心态开展校本评价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校成员作为发展主体的意识,而且由于学校成员对学校状况最了解、最清晰,他们积极参与系统的反思评价,将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打下扎实基础,另外,在学校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学校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制定规划及执行规划的学校共同体有关人士监控和评价规划实施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评估结果的启迪性,重视结果所揭示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改进工作,真正体现评价促进学校管理活动的改善和组织活动职能的发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随着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自我评价活动的不断推进,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实践行为的重构过程,其本身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这自然有一个前提:对于学校变革来说,需要切切实实地按照规划进行学校变革实践,而学校变革本身具有动态性,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条件的变化,就需要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不断抓住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资源。不断调整规划,重要的不是要不要调整,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规划的思路、踏实的改革实践本身,不断将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西方中小学校本发展规划研究及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2004(112).
  (2)李家成.论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实现.当代教育科学,2004(16).
  (3) 裴晓春,张育平.学校发展规划评审的实践探索.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年(8).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