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及其启示

作者:梁 伟




  
  2.校长工作的核心是担当学校的“教育领导者”
  学校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它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场所。校长一切活动的主题,都应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成为有价值的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展开。校长无论是进行行政事务性工作,还是外出公关谋求外界的支持,都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不能偏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校长首先是一名教育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事务性管理者。
  当过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想成为一位好校长,那么首先就得成为一名好教师。”校长是教育人的人,是教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是教育方面的行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悉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始终保持理论上的高姿态。同时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相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另外,校长还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积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在师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教育领导主要表现在对课程和教学的领导两方面。当前,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其规模和力度远远超过了前几次。旧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习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都要进行改革。所涉及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等一系列工作都需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研究和探索,这就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要能较为纯熟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课程开发和管理,为教师提供咨询,开展督导评价和师资培养等。
  
  3.校长应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创建者
  美国当代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鼻祖彼得·圣吉积极建议学校转型为学习型组织,他认为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及学习如何改变既定的心智模式方面,教育组织比企业组织还可以做得更好。[5]学习型学校的创立,可以有效引导学校成员努力实现学校共同愿景。吉恩·霍尔和阿奇·乔治曾对校长在创建学习型学校中的作用作过这样的评价:跟教师营造课堂氛围一样,校长在营造学校氛围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如何理解校长行为影响学校文化的构建,也会部分影响到每位教师课堂文化的构建。[6]
  对此,校长要熟练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建议,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民主的学习氛围,解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和心理上的压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4.校长应成为与学校外部环境有效的合作者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不断从外部环境中获得所需的资金、人力、物质和其他资源,才能顺利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外界诸多因素如政府、社区、媒体、家长等都是影响学校能否高效办学的重要力量。学校要想健康良性地循环发展,必须获得他们的有力支持。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领导者,理应承担着代表学校对外交流和合作的职能。为积极获得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校长要大力发挥中小学知识、人才优势,积极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开展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推进地方素质教育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基地作用。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主动介绍本校现状,展示本校发展前景,积极宣传教育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学校重视与关心,对学校建设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以及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同时,在各种社交活动中,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与对方接触,要热情大方,坦城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敏捷。要外显谦和内隐韬略,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用情感打动对方。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范。
  综上所述,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在校长应扮演的角色、校长的核心职责、校长与学校内外部的关系等方面,无不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和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Wilmore L.Elaine.Principal Leadership:Applying the New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nstituent Council (ELCC) StandardsCorwin Press,California,2002.
  [2] 刘铃.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中国教育管理评论.2006,(第3卷).
  [3] 张文华.美国中小学校长证照制度研究及其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3.
  [4] 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hip Practice:What a Leader Needs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http://www.e-lead.org/principles/standards1.asp
  [5] 谷丽洁,彭虹斌.新课改中的校长领导.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9).
  [6] 厄本恩·休斯诺里斯.校长论:有效学校的创新型领导.黄巍,龙君伟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第4版).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