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校长如何实现对教育思想的领导

作者:周兴国




  通过教育行为的逻辑分析来揭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需要校长深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一线,去听老师上课,去看教师处理与学生有关的各种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纪律问题、生活问题、交友问题,等等。同时它还需要校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要善于在纷杂的现象世界中发现问题的实质。
  语言的语用分析,就是通过对特定情境下的教师的语言进行分析,来把握教师的教育思想状况。马克思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5]马克思的论述表明,在一般的情况下,语言都是思想和观念的最直接的表达与反映。因此,校长要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还必须对教师的各种场合下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教师在各种场合下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思考、讨论与对话,往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正指导其教育行动的教育思想信息。为此,校长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分析教师关注的问题、讨论与对话的主要话题。关注是校长有意识地将教师引向对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注意。学校的教育现象千千万万,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直接的关联。校长的领导作用就在于通过引导教师对能够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的关注,发现其内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思考是对所关注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综合,得出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与措施。讨论与对话即校长与教师就某个教育问题进行交谈。这种交谈一般通过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方式进行。关注、思考、讨论与对话互为条件,相互遇证。关注教育问题为思考教育问题提供聚焦点;思考为讨论教育问题提供理智保证,而讨论则为进一步关注教育问题提供动力和导向。上述三者的结合,将使得校长能够发现教师许多公开场合下不会表达出来的真实的教育思想,或者发现所拥有的教育思想,为对教育思想的领导奠定基础。
  
  三、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有了明确的教育思想领导的意识,有了明确而先进的教育思想,有了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动态的了解与把握,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采取一定的行动,实现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要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根本上讲,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需要通过改革与实验。新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样也是在教育教学试验的探索中产生的。因此,组织教师积极地主动地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与试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实现对教育思想的领导的根本途径。一些名校长在实现对教育思想领导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是极其丰富和宝贵的。其主要经验有:组织教师读书,包括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开展校本培训,包括请专家到学校讲学,让教师与大师、名师对话;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用事实来说明支撑教育行为的原则思想观念的错误与偏差。
  在教育思想转变的多种途径中,有两个途径值得校长去尝试。一是将校长的教育思想物化为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或激发教师的合乎期望的教育行为。校长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要求,若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制度,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及其价值要求的稳固性不仅是值得怀疑的,而且也是不可实现的。作为教育思想之外化与固定化的教育制度,能够以其实证规范方式,给教育交往活动提供最基本的行为范式与行为框架,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要求的“读本”,并成为规范教育生活、教育实践的“指南针”、“引路人”。[6]
  二是通过展开教育对话来共享学校集体的教育意义。教育对话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旨在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探索对话参与者的体验过程,从每个人固守的价值观到信念,从每个人内心的思维方式,到支配其行动的各种潜在知识与信仰,到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对话,教师内隐的教育思想不仅会显现出来,而且还能够理解彼此之间教育思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我所拥有的教育思想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对话,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校长之间彼此会共享教育意义。对话可以在四个层次上展开。一是教师之间进行的对话,二是如苏霍姆林斯基所示范的那样,在教师和校长之间展开对话,三是教师与名师或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四是教师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而与大师进行对话。然而不管在何种层次上,教育对话都要求对话者有自己的思维假定。这一要求在面对面的对话中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 布鲁纳.论左手性思维.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库姆斯.教育改革的新假设.瞿葆奎主编,施良方等选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 李江源.论教育制度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责任编辑付一静)
  

[1]